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22 02:01夏冬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输液静脉

朱 珂 夏冬梅

广东省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急诊科,广东惠州 516981

静脉输液属于基础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药液刺激、穿刺不当、护理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威胁患者健康。因此,护理工作在静脉用药的治疗中十分重要且必要[1]。急诊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流量大,疾病种类众多,输液室人员来往复杂,导致护理管理难度较大,且小儿输液比较多,穿刺相对困难,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2]。此外,输液中心环境布局不合理、人员不固定、患者流动性大、护士年轻化趋势、患者缺乏健康宣教等因素均增加了急诊科的不安全隐患,若不能采取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可能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3-4]。SHEL模式即S-soft:软件部分,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能力;H-hard:硬件部分,指工作场地;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又称事故分析法,即对硬件、软件、临床环境、当事人与他人进行分析,探究事故原因及对策。本研究旨在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8年2月1日起,我院急诊科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SHEL模式。观察比较SHEL模式实施前(2017年1月〜2018年1月)与实施后(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急诊科28名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准确性与安全性。我院急诊科共有护理人员28名,其中男5名,女23名;年龄20〜40岁,平均(28.97±2.74)岁;职称:主管护理师5名,护理师16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及以上10名,大专16名,中专2名。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83例行静脉用药的患者进行观察,实施前患者,男41例,女42例;实施后患者,男42例,女41例。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急诊科应用SHEL模式,首先需成立护理安全专项小组,由专业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人员负责对急诊科既往发生的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差错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现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中的不足,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用药安全知识培训、护理操作培训、紧急情况处理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并定期考核,以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形成良好服务意识。对考核不通过或考核成绩较差者给予强化培训,也可不定期开展用药安全相关讲座,确保各护理人员均能良好掌握药物配置、药物注射、禁忌症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以及相关护理操作技巧。排班时需合理安排人员结构与新老护士比例,使老护士指导新护士,减少因护理失误导致的不良情况。②改善工作环境:改善输液室环境以及配药室环境,输液室需围绕护士台配置数量足够且舒适的座椅,并放置更多绿色植物,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情。合理规划输液区域,可为幼儿、老年人等较为特殊的患者设置专门输液区。改善室内通风,加强消毒工作,安排专门清洁人员管理环境,及时处理地面垃圾与异物,确保室内洁净,保持空气清新,并在输液室配备急救设备,以防紧急情况。配药室需加强消毒,保持环境清洁,禁止闲杂人等出入,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药物配置,仔细查对,做好标注,并及时送至输液室进行输液,避免保存时间过长。③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巡视、信息查对、药物配置、输液等工作的操作流程。药物配置时,应由2名护理人员对药物名称、剂量、药物性质、保质期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定无误后再配置药物,签名并标注配置时间,送至输液室。静脉用药时,护理人员需再次核对药物性状、保质期、配药时间等信息,以确保药剂质量。输液前需核实患者信息与输液卡信息,确定无误后再进行用药,以免出现用药错误情况。在进行穿刺准备操作时,护理人员可积极与患者沟通,嘱咐患者输液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免患者的错误行为引起不良反应。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减少患者不适感。输液期间需加强对于输液室的巡视,观察患者状态及输液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以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我院实施SHEL模式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问题、专业水平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

①观察发药错误、操作失误、管路滑脱等静脉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投诉发生率。②考核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专业性,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理论知识采用问卷解答方式,内容包括药物知识、输液注意事项、操作技巧等;实践考核则包括药物配置、静脉穿刺、留置管应用、紧急情况处理、护患沟通等各个方面,均为100 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越高。③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总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穿刺疼痛感、护理效率等,共100 分,将其划分为3 种情况: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90 分)、不满意(<80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的比较

实施后的急诊科静脉用药护理差错、护患纠纷、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的比较[n(%),n=83]

2.2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比较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比较(分,±s,n=28)

表2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比较(分,±s,n=28)

时间 理论知识评分 实践操作评分实施前实施后t值P值78.56±4.56 91.28±5.33 4.56<0.05 80.45±3.68 92.17±5.42 5.08<0.05

2.3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后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n=8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静脉用药作为一种基本治疗方式,其用药安全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反映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5]。急诊科输液患者众多,因此尤其需要加强静脉用药安全的护理管理,以确保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体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的发生[6-7]。

SHEL模式是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从软件、硬件、环境、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改善措施的管理模式[8-9]。本研究在急诊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SHEL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实施后急诊科静脉用药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较实施前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该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在急诊静脉用药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工作环境较差、硬件设备不足等因素是导致发生导致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10-11]。SHEL模式针对相关原因,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其静脉穿刺、更换药液等各项操作的专业性与准确性,保持稳定的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提示,SHEL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分与实践操作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减少穿刺失败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输液体验,减轻患者不适感,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12]。此外,急诊科静脉用药患者众多,若输液室空气不流通,卫生环境差也可引起患者不适感,增加感染率,不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也容易影响患者心情,使其产生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护患和谐。SHEL模式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增加座椅数量和舒适度,对输液室进行分区,为特殊情况患者划分专门输液区,可有效提升患者在输液室中的体验, 同时可避免医院过于拥挤和混乱,也更便于护理人员进行巡视和管理[13-14]。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施SHEL模式后,急诊科静脉输液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改善输液环境,提高输液护理人员的专业性, 可使患者的输液体验感得到明显提升,提高其满意度。而规范静脉用药护理的各项流程,可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失误,确保药物配置准确、用药准确,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纠纷发生率[15]。

综上所述, 在急诊科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SHEL模式可获得良好效果, 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其护理行为的准确性与专业性,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对于急诊静脉用药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急诊科输液静脉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