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22 02:01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科服务质量住院

宋 萍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西新余 338025

儿科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儿童因生理和心理特殊性导致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1]。大量临床研究也指出,儿科疾病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出现病情变化,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了较大心理压力,加之小儿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降低依从性,导致临床诊治受到干扰,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2]。国外研究表明,患儿在住院期间,接受科学的护理,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也利于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和经济压力[3-4]。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如何优化现有的护理模式,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逐渐成为了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该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临床上开展优质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4.17±1.32)岁。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4.22±1.35)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本研究干预方案;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难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合并先天性疾病者;经济困难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遵医嘱常规护理,包括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按时合理用药、细心照料患儿的饮食起居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培训工作:组织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强化护理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护理服务技能、儿科病情变化专业知识掌握度等,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能积极发现并控制影响护理质量的不利因素,面对复杂情况能及时有效处理[5]。②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将病房装扮为家庭式病房,避免患儿因环境陌生增加紧张感。布置电视、玩具等为患儿提供娱乐途径,逐步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注意保持病房洁净、温暖、通风、安静,提高患儿住院期的舒适度,避免噪音等干扰影响其休息[6]。③保持良好服务态度:与患儿交流时亲切、温和,可通过讲笑话、讲故事等形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语言引导、模拟做游戏的方式诱导患儿配合完成各项护理和治疗操作[7]。④强化健康宣教:健康宣教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包括入院、住院、饮食、用药、运动、休息、出院等环节,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等多种形式向患儿和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提高遵医的依从性,避免患儿家属对某些操作产生误解[8]。⑤密切监控: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掌握患儿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合理调整护理计划[9]。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患儿住院期间护理与治疗依从性、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及出院时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包括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沟通交流能力、专业技术技能、对病情了解度、解决问题能力、对责任病房的管理7个方面,每个方面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该方面护理服务质量越高。

依从性评估依据[10]。优:完全遵医嘱配合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良:在医护人员和家属劝说、安慰、引导下能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差:在医护人员和家属劝说、安慰、引导下仍无法完成全部治疗和护理操作;总依从性=(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满意度评估:患儿家属在出院时根据对护理服务的主观感受在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上打“√”,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组健康宣教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交流能力评分、专业技术技能评分、对病情了解度评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对责任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住院期间护理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组住院期间护理与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治疗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儿童因生理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部分患儿在发生疾病后治疗和护理操作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影响预后效果[11]。因此,儿科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思想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有明显提升,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更好的医疗环境中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已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护理服务需求[12]。如何优化和改进儿科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备受人们的关注。

优质护理是基于人本理念建立的一种全面化、个性化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全方位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愉快的心理感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3]。儿童因机体防御力低,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存在风险较大,更需要作好细节护理[14]。优质护理是符合儿科疾病和护理特点的必然走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也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15]。儿科病房是医疗纠纷、护患矛盾较突出的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患儿为中心,通过加强培训工作、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良好服务态度、强化健康宣教、密切监控等多种举措,努力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16]。

表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健康宣教 服务态度 沟通交流能力 专业技术技能 对病情了解度 解决问题能力 对责任病房的管理治疗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94.71±4.53 85.62±6.71 20.066 0.000 95.25±4.38 85.71±6.85 21.781 0.000 94.22±5.07 84.38±7.07 19.408 0.000 94.85±4.55 86.22±7.14 18.967 0.000 93.62±5.18 85.96±6.39 14.788 0.003 92.43±5.25 83.22±7.18 17.543 0.001 94.06±4.77 84.06±7.74 20.964 0.000

表2 两组住院期间护理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表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健康宣教评分、服务态度评分、沟通交流能力评分、专业技术技能评分、对病情了解度评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对责任病房的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护理在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整体质量和满意度方面有显著临床优势,而治疗组住院期护理与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护患沟通等举措降低了患儿对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抵触感、紧张感、恐惧感等。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提升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和依从性,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儿科服务质量住院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妈妈住院了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