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2020-02-22 02:01李见章叶建忠谢玉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桡动脉血氧饱和度

李见章 叶建忠 谢玉芳

1.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医院护理部,广东东莞 523000;2.广东省东莞市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112

疼痛属于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之一[1]。据相关研究指出,新生儿可产生更加强烈的疼痛感知,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要接受较多的疼痛性操作,如静脉穿刺、插管、抽血等,这给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脑部发育,忽视对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护理,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要对新生儿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研究指出,在新生儿疼痛护理中,行为护理、环境护理有重要作用,通过为新生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并进行体位、抚摸等行为护理,可使新生儿疼痛产生的不良影响减轻,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状态,进而可使临床效果得到提升[2-3]。本研究分析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用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对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东莞市莞城医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纳入标准:①经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②现阶段病情稳定,遵照医嘱予以桡动脉穿刺采血;③胎龄37~42周;④出生体重2.5~4.1 kg。排除标准:①出生后1 或5 min Apgar 评分<8 分新生儿;②要用辅助呼吸或供氧设备新生儿;③24h 内用镇痛或镇静药物新生儿及合并高胆红素血症;④合并神经系统体征及症状、合并先天畸形、血糖异常、心律失常等新生儿。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东莞市莞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所选新生儿均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胎龄37~41周,平均(39.96±1.02)周;出生体重2.6~4.1 kg,平均(3.21±0.82)kg;疾病类型:新生儿黄疸35例,母婴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25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21例,新生儿窒息19例。研究组中,男57例,女43例;胎龄38~42周,平均(39.77±1.03)周;出生体重2.5~4.0 kg,平均(3.19±0.90)kg;疾病类型:新生儿黄疸36例,母婴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24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22例,新生儿窒息18例。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对其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进行时刻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避免出现感染现象。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加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环境护理:对病室内光线强度调节,同时对温湿度控制,并降低噪音,保持安静,为新生儿提供良好休息环境。另外可选用暖色调的床单,床单被罩等要定期更换,可使新生儿的舒适感增强。②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强化其对疼痛的认识,并重点强调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得到提升,操作中动作轻柔,避免新生儿受到不良刺激。③体位护理:使新生儿处于屈曲体位,并包裹襁褓,使其自我条件能力得到提升,减轻因各种操作带来的疼痛等刺激。④抚摸:通过肌肤接触、按摩、摇晃等多种方式,使新生儿的运动感觉、触觉、前庭受到刺激。⑤口服蔗糖水:在桡动脉采血前,可为新生儿口服4 ml 蔗糖水(14%~22%),如反复操作,则可持续口服0.6~1.2 ml 蔗糖水(14%~22%)。⑥非营养性吮吸:在新生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头,使其增加吮吸动作,但并无液体进入口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利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估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程度,包括10 项内容:①挤眼;②皱眉;③张口;④鼻唇沟加深;⑤嘴垂直伸展;⑥舌呈杯装;⑦下颌颤动;⑧嘴呈O型;⑨伸舌;⑩嘴水平伸展;每出现1 项症状表现则计1 分,共0~10 分,评分<5 分为轻度疼痛;评分5~7 分为中度疼痛;评分>7 分为重度疼痛。对两组采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进行测定,记录两组采血时持续哭闹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采血时疼痛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疼痛评分为(2.70±0.69)分,对照组为(7.78±1.77)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采血前后生命体征的比较

研究组采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血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采血前,呼吸频率低于采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血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采血前后生命体征的比较(±s)

表1 两组采血前后生命体征的比较(±s)

与本组采血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采血后比较,bP<0.05

组别 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次/min)对照组(n=100)采血前采血后研究组(n=100)采血前采血后131.45±3.23 153.78±5.89a 84.45±6.76 97.76±7.89a 81.45±0.79 83.44±1.36a 58.45±6.56 53.43±6.89a 131.10±3.20 137.23±4.48b 84.65±7.21 88.90±7.23b 81.56±0.89 92.10±1.36b 58.34±6.67 43.78±6.82b

2.3 两组采血时持续哭闹时间比较

研究组采血时持续哭闹时间为(7.55±3.10)s,对照组采血时持续哭闹时间为(15.44±6.99)s,研究组采血时持续哭闹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早产儿或新生儿出生后已具备疼痛感知能力,同时其可以传递并回应刺激伤害,最终形成记忆[4]。对新生儿来说,血液主要分布在躯干及内脏,四肢分布相对较少,加上血管充盈度差、血管细,所以在采血中,不仅要消耗较长时间,且出血速度缓慢,容易引发血管破裂,这也增加了新生儿的疼痛程度[5-6]。

据相关研究指出,对桡动脉采血新生儿来说,医疗操作是疼痛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重症监护新生儿,因要频繁接受医疗操作,所以疼痛刺激不仅会对新生儿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代谢水平,另外还会出现行为紊乱现象,严重损害神经功能[7-8]。尤其是早产儿,疼痛会对其脑部发育产生影响,出现原发性痛觉过敏或继发性痛觉过敏,而对新生儿神经功能重建产生影响,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要对疼痛进行评估,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减轻疼痛反应,使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状态,这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有重要作用[9-10]。据相关学者指出,新生儿发生疼痛反应时会出现面部表情异常现象,如张口、皱眉、挤眼、伸舌等[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桡动脉采血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新生儿痛感强烈,而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加行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新生儿疼痛评分下降,提示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新生儿采血时疼痛程度。

在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中,通过对病室光线、温湿度调节,并降低噪声,可使新生儿受到直接刺激减轻,进而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反应[13-14]。同时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其操作技术水平,动作轻柔,可使新生儿因操作造成的刺激减轻[15-16]。另外帮助新生儿选择屈曲体位并包裹襁褓,可使其自我调节能力提升,辅助肌肤接触、按摩、摇晃等无刺激作用,可使新生儿应急行为减少[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血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采血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可避免桡动脉采血对新生儿的刺激和影响,临床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应用不仅可减轻疼痛,还可使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状态,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桡动脉血氧饱和度
老年女性患者冠脉介入诊疗入路血管的选择
糖臬之吻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