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虫艺术及其创作

2020-02-22 05:20张藤也张汉东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云南生命艺术

张藤也,张汉东

(1.玉溪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玉溪师范学院 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云南 玉溪 653100)

我们知道,艺术是时代的象征。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它总是注入其所处时代的多方面的元素。所以,丹纳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1)[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67.对于艺术作品的产生,丹纳认为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起着主要作用。“作品的一些主要特色都反映时代与民族的主要特色。”(2)[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0.歌德也指出:“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时代的思想感情。”(3)转引自:[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67.但艺术也存在颠覆生活、超越时代的可能,例如卡夫卡的小说、梵高的绘画,都不符合、或者颠覆、超越其所处时代的大多数人思想感情的趋向(4)参见:傅雷.《艺术哲学》读书笔记[M]//傅雷.傅雷译文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来关注并讨论南虫艺术。

“南虫艺术”以厚重的抚仙文化和多元的云南各民族传统文化为表现内容,以美术、音乐、舞蹈和文学等方式为艺术表现形式,“表、本、生、元”为其核心艺术原则和标准,将生命力度作为艺术追求目标,并用抚仙文化中见证生命大爆发的古生物化石“云南虫”来命名已经出现和即将产生的艺术成果(5)朱永强.“南虫艺术”与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艺术体系构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5):21-27.。南虫艺术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似乎尚为过早,因为它尚处于孕育、生发阶段——尽管已经有了丰厚的作品以及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业界是否认可,也尚未可知,但是作为一种云南本土新的艺术现象,我们给予关注并讨论之,却又不能没有一个依托——或者是一个名称、一个讨论问题的范畴。于是,我们暂且以“南虫艺术”之名称来关注并讨论这一依托于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文化传习馆的艺术创作。正如网友的评述:“南虫既出,已然不是简单的一个艺术命题,价值远非这些,这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提出,将是一种文化象征与身份,这是它具历史价值的可能,艺术上将丰富艺术学学科内涵,丰富美术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而南虫的开发价值更不可估,他的内涵挖掘与外延将会让人持续关注!”(6)生命力度之南虫艺术张汉东作品展[EB/OL].https://exhibit.artron.net/exhibition-55932.html.因为,南虫艺术“作品用色鲜亮热烈、情绪饱满,传达出一种温暖、热情、自信的生命信息”,其中的“一些绘画作品,则是古朴、拙稚的人物或生物意象,让人怀想人类的生生不息”(7)哥布.张汉东南虫艺术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3-01(12).。

事实上,云南向以民族风情浓郁的艺术作品享誉在外,南虫艺术就属于一种云南本土民族风情浓郁的新的艺术形态。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或艺术形态,南虫艺术实践涉及或包含油画、版画、国画、陶艺、实体艺术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个艺术创新体系实践的总称,也是云南本土多民族文化的丰富性、生命力演绎历史文化深厚性的艺术结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滇中抚仙湖流域的玉溪,以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文化传习馆为阵地,形成了一个云南本土艺术创作(早期主要是绘画创作)群,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在保护传承云南本土优秀文化方面独树一帜,拓展了艺术创新的路径。如同丹纳所说的“时代精神”“周围的风俗”、歌德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一样,南虫艺术洋溢着云南本土民族风情浓郁的气息,重塑了本土文化的民族自信。而尤为重要的是,在艺术创作长期受西方写实绘画影响的情况下,南虫艺术恰如其分地运用意象表现主义手法,丰富了云南本土艺术创作。所以,在当下来关注并且研究南虫艺术,对于艺术如何创新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南虫艺术的缘起、命名及其影响

从地域来看,南虫艺术与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抚仙湖文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考古学意义的中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及其“云南虫”密切相关。云南帽天山澄江古生物群是举世罕见、保存完善、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2001年3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批准的我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一)南虫艺术的缘起

南虫艺术的创作一开始就与抚仙湖流域及其其历史文化密不可分。抚仙湖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苍茫的天宇下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仪态万千。风起时,烟波浩瀚;无风时,湖水湛蓝明净,柔和妩媚。湖中的孤山,缥缈如海外仙岛一般,与明珠交相辉映。湖西面的尖山状如玉笋,平地拔起,直插云天,构成一幅“玉笋晴岚”的云南胜景。环视抚仙湖的远山近水,州岛错落,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抚仙湖充满灵动的山水总是给人予启示,并使人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这是南虫艺术创作的生活与情感基础。

抚仙湖流域曾经诞生了抚仙文明。抚仙湖的神话、传说、故事等丰富多彩,其九大千古难解之谜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特别是神秘的俞元古城、古滇国尘封千年的沧桑之谜充满着无穷的魅力。抚仙湖流域多民族聚居千百年来演绎的生命历程,人类诞生、生存发展的历史的复杂、深刻而丰富,特别是流域各民族流传下来的文学、书画、雕刻、壁画、考古器物等艺术创作,始终给思想者予丰富的艺术想象,也给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南虫艺术的命名

南虫艺术是对云南本土多民族聚居区域历史文化的艺术诠释,也是千百年来多民族交流、交融、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的艺术呈现。南虫艺术得名于“云南虫”化石,而云南虫属于脊索动物门,它有可能是最古老的脊索动物。云南虫生活在约5.3亿年前寒武纪前期的浅海中,1984年被侯先光发现于中国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并命名为云南虫。

云南虫是澄江生物群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国际上对这一发现很快作出了反响和评论。1995年《纽约时报》发表一篇名为《从云南虫到你之路》的文章,其中写道:“如果云南虫夭折,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将永远得不到发展,地球将像遥远的月球一样永远寂寞冷清。”(8)转引自:云南虫的发现意义[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13846471256854548.html.该文认为云南虫的发现打开了探索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一个窗户。美国《科学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通向脊椎骨之路》的封面文章,逐步地把澄江动物群成果推向国际,成为科学界和公众关注的亮点(9)参见:顾许胜.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侯先光教授[N].上海青年报,2004-03-05.。为此,一位科学家竟然诗兴大发,专门为云南虫写了一首英文诗:“那是一条漫漫长路,从云南虫到我们/那是唯一的阴阳路,从云南虫到人类/告别了鳃和鳍,迎来了秀发和肺/生命之路是多么遥远而艰辛啊,但是我们终于成为成功辈……”(10)参见:云南虫[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云南虫/8129692?fr=aladdin.概而言之,“云南虫”是中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一级生物类别中的脊索门下最原始的一种,它是5.2亿年前生命大爆发的实证,被中外科学家认为“属于脊索动物中的祖先”(陈均远),“是人类远祖的旁支,是脊椎动物的直接祖先”(乔治·约翰逊),“云南虫决定了人类祖先的命运”(古尔德)。这一发现已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也因此被誉称为“世界古生物圣地”。

云南虫在人类生命史的独特地位让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有了进一步的科学认识,对于同样追问生命本质的艺术而言,无疑激发了艺术创作者们的巨大灵感,为艺术发展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南虫艺术创作表现的主题都是弘扬生命的律动,而这一律动都与云南虫密切相关。南虫艺术是对云南本土多民族聚居区域历史文化的艺术诠释,也是千百年来多民族交流、交融、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的艺术呈现。所以,南虫艺术的创作者们立足于云南多民族聚居所演绎的历史文化,其艺术创作本身也是本土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一种保护、传承与创意、创新发展。由此,南虫艺术对于构建云南本土、中国本土的艺术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事实上,南虫艺术创作题材几乎都涉及抚仙湖文明、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历史演绎、文化的演变。

(三)南虫艺术的影响

南虫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传媒界,2018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5月13日《光明日报》均作了报道。2016年6月20日中国美育网专题报道了《抚仙文明——南虫艺术》作品展,2018年1月10日雅昌艺术网、2016年6月7日艺数库、2018年1月24日云南卫视、2018年5月21日云南日报以及国内外的数十家媒体也都作了专题报道或介绍。教育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联、中央美院及其相关负责人、专家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以此搞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多出成果。

在这些报道或研究中,哥布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的观点较具代表性,他认为南虫艺术作品“用色鲜亮热烈、情绪饱满,传达出一种温暖、热情、自信的生命信息”。其中的“一些绘画作品,则是古朴、拙稚的人物或生物意象,让人怀想人类的生生不息”。既是在“诉说云南故事,唤醒云南‘乡愁’”,“是我们生命的图像、内心的幻影、灵魂的符号”,也是“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准确、生动、艺术地展现云南的方式”。“南虫艺术生发于云南大地……以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出土的五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云南虫’为历史纵向茎轴,以云南多样性族群文化为横向枝蔓,整合古生物学、人类学、文艺学等,发掘具有云南特性的艺术”(11)哥布.张汉东南虫艺术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3-01(12).。

在学界,国外专家如尼古拉斯、莱顿、李强等认为南虫艺术是一种创新,其经验值得认真探索。国内冯远、郭运德、左中一、万丽君、彭兆荣等人对云南少数民族本土艺术创作和作品——南虫艺术的关注较有代表性。侯先光认为是“创意帽天山 认识寒武纪”;广军认为是“民族文化功德”;乔晓光认为是艺术创新的“无形之路”;奚传绩认为“是富有文化内涵而超越国际大师的文化艺术”。相比而言,朱乐耕的关注很有前瞻性,他认为南虫艺术是“道法自然”,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在这里还矗立着一座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灵魂高地。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符号和视觉体系,它严格按照艺术发展规律,自然生发自成一体,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它既是在多学科多专业支撑下进行的完整、系统的文化构想和艺术创新实践,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视觉艺术精神、西方视觉艺术造型理论和鲜明地域特征的完美组合。它在重塑民族文化自信中,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交流实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引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它在其生命力度壮美意义主题下旗帜鲜明地倡导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地方文化艺术赋予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正能量努力和贡献。

在云南本土,学界的关注更为具体。例如,郭巍认为南虫艺术对现在的美术创作开辟了一个很大的空间。熊术新认为南虫艺术其实是一个接点,是云南视觉符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使人们在云南土地上寻找到了一种原创的符号,去超越原有的壁画、青铜等文化符号。陈泰敏认为南虫艺术是对化石进行艺术性的延伸。傅保中认为南虫艺术追溯生命的源头、体现美学的价值,使艺术创新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南虫艺术是一个重要的开始,用一个艺术体系从自然走向了文化,给未来一个思考。相比较,朱永强的《“南虫艺术”与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艺术体系构建》一文是专门对南虫艺术的审视与观照,认为南虫艺术力图在丰富深厚的本土文化中注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和解释,在艺术审美和科学阐释的交媾中追溯艺术精神与灵性光芒。对于未来而言,创作者们致力于创造具有国际指向性的艺术方位的艺术作品,以小博大,用看似绵薄而内蕴深沉之力展现创作信心和发展空间(12)朱永强.“南虫艺术”与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艺术体系构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5):21-27.。

二、南虫艺术的创作主张

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南虫艺术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创作主张,即:创作者们以充满生命力的人生态度和元初追寻的艺术精神、解构重组的意象表现主义手法、云南本土文化为根的创作内容、永恒的生命力度创作主题作为创作原则。其核心就是表现一种永恒的生命力度。由此,南虫艺术力图用灵魂构建人神共舞的天堂。

(一)南虫艺术元初追寻的艺术精神

艺术的本质在于探索世界的真相,并试图构建一种更加美好的可能。人类之所以在物质发展之外,不断有各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发生,就是因为人类在前行途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尤其是精神困境,它只能通过艺术的途径来解决。但是,人类精神前行之路并非如物质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在某些特殊时代,反而呈现回复后退的态势。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物质的丰裕前所未有,但精神灵魂的迷失同样令人担忧,人类的元初之心、赤子之心已经逐渐消逝于地平线下,呼唤本心,回归元初的生命形态,便成为南虫艺术要表达的艺术追求和理想。

基于此,南虫艺术从创作诉求和手段上,摒弃现代大量充斥的功利化创作倾向,完全沉浸于人类与自然的元初艺术构想中,努力用强大的神经元感知人类与自然最朴质最真挚最力度的形态。南虫艺术之所以用“元”来命名,就是取用“元”的“头、首、始”之意,有元旦、元年、纪元、元气、元态、元生、未知等衍生意。南虫艺术“元”的内涵表现为物质与精神、空间与时间的根本状态。南虫艺术追寻的就是元初之态,生命之本,艺术之元,认为这才是艺术的真实性创造,即艺术创作的元初性。

这种元初追寻的艺术精神就是“在创作中追求纯粹的精神回应,以非功利性、非世俗性的绘画心态和语言诠释心中的普遍价值,并时刻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身份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是对艺术最纯粹本真的追求,也即回到艺术与生命本体元初的追求(13)元音.回到“元初”——姬子水墨作品展暨研讨会在广州举行[J].美术观察,2015,242(10):39.。作为一种绘画艺术,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使自己创造的艺术成为统治自己的神,从而在绘画中构成一种灵魂交织铸就的生命律动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成一首人类元初生命力演绎的人神共舞的史诗。这种史诗般的画面总是以生命定位的力度,力图引导人们重返生命的精神家园,去感受人类文明与自然科学的光辉,去追溯深厚灵性与艺术精神的光芒。最终以完成于2017年的大型油画如《南虫艺术——南疆梦》的诞生来标志着南虫艺术的起航。

(二)解构、重组的意象表现主义方式

表现主义艺术作为西方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活跃于德国,并在北欧地区有着重要影响。表现主义认为艺术是精神,注重对世界主观感受的表现,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激情,同时,在绘画领域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用狂乱的线条来充分地表达自我,这些鲜明的理论主张和美学特征都在南虫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体现。表现主义自近现代传入中国后,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批评都迅速扎进中国的文艺世界中,这既是中国急需现代化的需求,也与中国意象化的表达传统相关。南虫艺术的表现手法取两者之精要,表现南虫艺术的幻象世界,以诡异的造型元素,揭示内心的冲突,反映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创作者力图在深入丰富深厚的本土文化的艺术人类学意义后,应用解构、重组的表现主义方式,把形式本身作为挥洒和承载激情的载体,创造出一个高唱生命力度赞歌的精神世界,用云南虫这一自然科学的文化灵魂来映照南虫艺术这一本土艺术生命的横空出世,构建人神共舞的天堂。

实际上,这种人神共舞的天堂就是创造者的情感寄托。因为,艺术是一种内心体现,也是一种行为表现(14)什么是艺术精神[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74236592.html.。而且,南虫艺术运用解构主义的理念,对意象不断解构,即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罗伯特·亨利指出:“艺术就是让每一个想法,都能自由无惧地表达。”(15)[美]罗伯特·亨利.艺术精神[M].译,陈琇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这种独到的认知正切合于南虫艺术。

当然,表现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潮,从19世纪末到如今,一个世纪以来,表现主义对现代派绘画的影响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可以说表现主义是现代派绘画的内核,而现代派绘画强调的所谓个性的张扬、内心情感的显现也正是表现主义所始终追逐的理念(16)秦菊英.表现主义与现代派绘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63-65+129.。而表现对象的艺术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家对艺术表现手法的选择和运用自有其复杂的因素。南虫艺术孕生于深厚的抚仙文明和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之中,南虫艺术的表现手法当与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紧密相关。例如,澄澈明净幽深湛蓝的抚仙湖令人遐想联翩,湖下有隐藏人类文明起源的古代建筑,离湖岸不远的帽天山古生物化石被科学证明在5.2亿年前人类最古老的前身就已经出现,还有抚仙湖周边考古发现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确证,以及古滇国文化的兴衰枯荣和各种民族民间文化奇崛怪异的呈现形态,等等。这些隐匿已久的文化形态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当下世人对其认知还处在猜想疑惑、犹疑迷离、探究论证的阶段。而这对于南虫艺术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具有重大影响,南虫艺术作为认识和探究世界真相的一种方式,其创作者在震惊并自豪于这片土地的神秘和伟大之时,需要用一种超越现实、关照内心、以心观相、思深渺远的表现主义手法来探索世界和人类的真相。

南虫艺术着重表现内心情感和心灵震颤,注重对世界主观感受,强调内心对外界的折射。对此,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曾经指出:“画家是创造者,他已经不把模仿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目的,他思考并且应该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17)[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他主张突破外部的物理表象表现内部的精神实质,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和拍照式的描摹,拒绝表象化具现式的虚假真实,力求表现透过耳目视听的真实。南虫艺术通过强烈的主观感受展现世界的真实,通过由内向外地表现个人情感力度和生命认知,表达艺术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作用》中也强调:“人的心和一切事物紧密相连,人的心和世界一样,都是在相同的节拍中跳动,为此就要求对艺术世界进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这就要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画像。”(18)[德]W-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以此观之,南虫艺术以强烈的主观情绪感受外部世界的律动,通过主观幻觉、错觉、梦境,用人、兽、物的变形、叠加、重组等手法表现内心的幻象世界。从而展现了一幅幅万物有灵人神共舞的世界,这一崭新的艺术世界从表面上完全打破了现实生活的常规逻辑,但实质上是要从根本上建构一种元初形态的世界本相,在精神层面引领欣赏者到达一个众生平等、自由和谐、自然而然的美好世界。与此同时,南虫艺术用一种夸张变形的表现主义手法惊颤地表达着对世界的批判性认知,是与所处时代的变异有关,现代物质文明的膨胀压扁了人类的灵魂,被过度开掘的自然与人性逐渐异化,南虫艺术用震颤的灵魂创造着一所精神的诺亚方舟,为世界未来的走向创造一种诗意栖居的可能。正如奥地利的霍尔曼·巴尔在《表现主义》里说:“人从他的灵魂深处发出尖叫,整个时代变成了一声奇异的刺耳的呼号,艺术也在尖叫,尖叫着进入深沉的黑暗,为求救而尖叫,为灵魂而尖叫。”(19)[奥]赫尔曼·巴尔[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三)云南本土文化为根基的创作

南虫艺术产生地,是以抚仙湖为核心扩散开来的区域,它所具备的独特自然和人文历史特征,逐渐构建起抚仙文明的基本要素。尤其是从5.2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到人类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以及青铜时代,在滇中都能找到充分的考古证据,滇中这一条清晰的人类演变史,成为南虫艺术创作独一无二的题材资源。因此,南虫艺术就是在这样深厚的人文土壤上成长起来,其创作内容便会有抚仙文明和人类演化的映射。而作为南虫艺术创作者,最初之作品所具有的抚仙文明基因或许只是无意的自然流露,但我们可以看出深藏于血液中的文化力量,当注入到一个极具创造力的艺术主体时,便会爆发出惊人的艺术魅力。因此,南虫艺术人神共舞、万物有灵、和谐共生等深厚内蕴离不开抚深厚仙文明的支撑,南虫艺术以抚仙文明为艺术创作营养,形成了不断发展的元动力。除了抚仙文明作为南虫艺术发生的元动力,还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多样存在形式,这些生动而形象的民间艺术也是南虫艺术创作的构成元素。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各民族在交错杂居中和谐相处,文化相互交融又保留独特个性,他们分布于祖国西南边疆,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云南历史进步和繁荣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由于地处中国西南边地,现代文明还未能迅速侵蚀,反而使得丰富的民族文化得以较好保存,尽管城市化进程的趋势逐渐蔓延,但滇中之大片土地上的本土文化相对保存完好。尤其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入认识,让许多极具人类价值的民族文化保存并重新焕发出活力。南虫艺术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元素,与滇中这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其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异域格调的幻想世界,天马行空般的意象重组,人神共舞的元初境界,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总之,南虫艺术的深厚性与丰富性离不开本土深厚的抚仙文明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强大支撑。南虫艺术作为生长于斯的本土艺术,既是对本土优秀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在现代性艺术驱动下的主观创造,进而丰富着民族文化。

(四)永恒的生命力度为创作主题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与终点,人类任何哲学、宗教、艺术的行为都必将回归到生命的源头与尽头。南虫艺术的核心主旨就是对生命元体的表现和探索,在丰富多样的生命表现形态中,南虫艺术醉心于对生命及其力度的赞美和推崇。在南虫艺术世界里,生命以一种元初的形态存在,人的生命不再是世界的主体,万物众生在同一个世界里和谐共生,融为一体,南虫世界犹如一个生命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任何生命体被赋予了灵性,人作为其中之一种,与其他生命体互相形成灵魂的交流。在万众生命和谐相处交融共生的世界里,南虫艺术还探索生命的产生形式。在南虫艺术的生命观中,每个生命的产生都伴随着巨大的疼痛感,而在极度之痛中又体验生命的狂欢,这正是生命的雄强之处。南虫艺术便是要探索这种元初的生命力度,通过南虫世界中的那一束艺术之光,来找寻和关照生命的野性本质。

南虫艺术以生命力度为表现主题,是宏大壮美的艺术风格追求,是深刻艺术思想的体现。南虫艺术的生命观念不局限于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蕴藏力量的艺术化认识。在南虫艺术生命观看来,生命与力量是不可分割的,物体因为充满了力量便具有了生命的属性,生命的形成与运行必然携裹着势不可挡的力量。由此,在南虫艺术的关照之下,世间万物,只要赋予力量,便具有了生命的五彩斑斓。比如静默于大地之上的高山因为潜藏着无穷的倾轧之力而具有了生命,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顺流而下的汹涌之力而具有了生命,东升西沉的日月因为起落升降的恒久之力而具了有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木因为荣枯有序的勃发之力而具有了生命,还有冰霜的凝冻之力,风暴的摧毁之力,人类的创造之力,等等,这些物种因为充满着力量,都具有南虫艺术的生命属性,一些本就没有生命的事物,因为拥有了力量便拥有了生命。同时,生命的伟大还在于能够产生无穷的力量,比如蚂蚁能够托起比自己重很多的食物,滴水能够击穿比自己坚硬很多的石头,灾难中的父母能够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的孩子。这些正是因为具有生命的属性,才有了如此的穿透力和创在力。因此,是生命孕育着力量,力量创造着生命,南虫艺术中的生命及其力度互为表里,合二为一,构成南虫的生命艺术观。

三、南虫艺术的创作形态呈现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或艺术形态,南虫艺术包含油画、版画、国画、陶艺、实体艺术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个艺术创新体系的总称。2016年8月,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南虫艺术主题——总纲》《南虫艺术主题——绘画》《南虫艺术主题——陶瓷》《南虫艺术主题——实体建筑艺术》等专著和作品集,呈现了南虫艺术的系列成果。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南虫艺术主题——油画为对象来讨论问题,而且是从中选取部分作品做分析。

从作品本身来看,其主题都是从追寻人类元初的生命诞生、生命力的演绎入手,弘扬生命力。观赏南虫艺术主题——油画,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生命的律动、一种强悍的生命力的震撼。而其风格最为突出的就是壮美——生命的律动、生命力震撼的大境界的壮美。玆选二例,以作分析。

例1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文化传习馆馆藏作品:南虫艺术主题油画,编号0006(20)可参见:张汉东.南虫艺术主题:油画[M].云南美术出版社,2016:2-3.。尺寸:高480cm(160cm/块×3块);宽1560cm(120/块×13块)。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将时空的维度切割,以朴素的元态、圣洁的性灵缔造了艺术之魂,呈现其奇妙的生命光泽,沁透无边的宇宙幽暗,抵达一切生命和光的最初源头,在宇宙的无边漆黑中,崇尚万物有灵的虔诚信仰,点起力透千古的烛火,使其映见艺术之魂,展示了一条人神合一的艺术之路,徜徉在现实与幻想、神话与秘境,怀着不朽的艺术之梦,以梦幻般的意象,献身诠释着万物的最高尊严和生命的真谛,走进这一独特的精神世界,感受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科学的光辉。在这里,透过艺术家创造性的智慧光芒,聆听东方神秘意象精神和西方表现主义特征在红土高原的相互碰撞,在看似表现主义的面貌中,更为实质的是彻头彻尾的中国意象,是中国传统艺术精华的现代关照,其间,解构、重组的表现主义方式娴熟应用,而把形式本身作为挥洒和承载激情的载体——云南本土多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可以说,作品的绘画空间已经“由传统的追求自然深度的理性空间发展到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所创造的迷幻空间”,这是20世纪绘画空间解构、重组、多元化发展的现象,它使得绘画表现空间由此不断得到拓展,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绘画视觉效果(21)李璐.探索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空间的多样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20.。

例2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文化传习馆馆藏作品:南虫艺术主题油画,编号0009。现代油画《哈尼梯田》由三组作品构成一个系列,每组至少两幅作品以上,每幅作品尺寸约为1.5m×1.5m(具体尺寸根据作品内容调整)。该组作品的创作构思主要是:哈尼族世居崇山峻岭,其稻作农业所依托的梯田根据山形自然变化、世世代代开发而形成,层级与大小不同的田梗围成千变万化的水田,似天梯般依山逐级而上。在播种、丰收时节,果实飘香的绚丽的画面充满着融融的诗意。那是隐约而蓬勃着的生命力的强劲气息,是生生不息的永恒的生命力度的象征。

因此,以生命力度的眼光来审视云南大地,在艺术创作中扎根本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表现,这是作品创作构思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首先是题材选取:哈尼梯田是云南本土民族丰富而深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生命律动的重要节点——哈尼文化的结晶。其中,元阳哈尼梯田于2013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哈尼梯田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冲动,产生艺术灵感——那是一种元初境界和生命元体的精神家园。其次是表现形式:借鉴云南民间工艺刺绣技法之一的线条组合构成画面的造型方法,即由线组合成面,由面组合成形,由形组合成画的现代构成方法。由此构成一个写实画面与抽象技法相互融合的视觉图像,力图拓展一种油画艺术创作的路径。再次是色彩搭配:以鲜艳浓重为主调,力图使得画面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凸显浓艳粗犷而又细致入微的地域风貌,从而更好地表现哈尼族充满热烈开朗而又宛转悠扬的性格特征,进而形成与云南本土民族丰富多彩相统一的独特艺术风貌。第四是创作原则:以充满生命力的人生态度和永恒的生命力度主题为创作原则,力图从形式方法和精神意义上拓展或创新一种油画艺术创作的路径,并以此来表现一种永恒的生命力度。

现代油画《哈尼梯田》主题思想在于艺术地诠释哈尼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启示人们以生命定位的力度,重返生命的精神家园,从而保护与传承哈尼族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七彩云南的历史文化,书写红土高原的华夏之魂。

该组作品艺术特色鲜明。第一,洋溢着浓郁的云南本土民族文化气息。作品以哈尼梯田为题材,充分进行艺术想象与联想,把云南多民族聚居所演绎的历史文化融注其间,使得云南本土苍茫、辽远、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当代哈尼人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第二,西方油画与云南民间工艺刺绣技法的有机结合。作品追求一种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象征着哈尼人热烈、开朗的民族性格。作为油画,画面浓墨重彩,富有层次的动感,演绎着史诗般的红土高原的永恒生命力的壮美;由于刺绣技法的创造性运用,作品犹如一幅幅壮美的织锦,一针一线的精心描绘组线构成的画面组合,让观者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生命力的生生不息、创造力的伟大。第三,写实与抽象共融的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在貌似机械装饰、排列组合线条形成的画面中,面与面之间的线条粗细、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大小以及不同色彩变化形成了丰富的画面视觉效果;粗细不同的线条在画面中产生高低不同的塑线组合,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浮雕感;更为特殊的是,纯粹人工绘制的每一根线条都会产生粗细高低不同的微妙变化,使得画面在充满装饰性和现代动感的同时,能够在丰富的变化中充分融入艺术家的创造情感和激情。画面兼顾了严谨、次序、排列、装饰的现代性和传统油画的艺术性而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从而在延续传统油画特点的同时,在装饰性与艺术性之间,与时俱进地形成了符合现代审美心理的理想图像。第四,解构重组的意象表现主义手法。作品力图在普世图样的景象中,应用解构、重组的意象表现主义创作形式和视觉构成原理,以诡奇的造型揭示自然的壮美、生命的力度,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自然物相互之间的本质关系,其间又融注着哈尼族的神话传说、传奇、史诗以及生产生活、民俗信仰等内容,创造了一组新奇而又意蕴丰富的诗意画面,给人以艺术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地域文化震撼。

该组作品实现了艺术创新。首先,作品是对云南本土多民族生生不息、生命律动的一种艺术呈现。在内容形式方面拓宽了已有的绘画表现范畴与路径,创造了一组新奇而又意蕴丰富的诗意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力。因此,是云南本土绘画艺术形式的一种创新,也是重塑本土文化民族自信的一种实践尝试。其次,作品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符号和视觉样式。作品既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也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甚至不同于同样以哈尼梯田为题材创作的其他油画作品。其线条组合形成画面的特殊方法和解构重组的意象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西方视觉艺术造型理论的完美结合。实现了西方油画与云南民间工艺刺绣技法的有机结合,其组线成面的方法在油画创新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丰富了油画的技法。再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现代艺术创新之路。作品试图在云南本土优秀文化和国际通用艺术形式中探索一条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视觉艺术之路,有机地将装饰绘画现代性和传统油画艺术性融为一体,在成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形成了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视觉形式。

该组作品的意义契合了当下社会。首先,它回答新时代艺术创作的命题: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艺术创作如何创新性发展,“艺术创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创作”“如何创作”的新时代命题。其次,该组作品拓展了油画艺术创新的路径:油画与云南民间工艺刺绣技法的有机结合、解构重组的意象表现主义手法,并且运用于云南非物质遗产文化——哈尼梯田题材的绘画创作,既给人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给人予美的享受,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艺术实践,现实针对性极强。

四、结 语

“‘南虫艺术’,生发于云南大地,集大成于玉溪师院湄公河次区域民间文化传习馆,以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出土的五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云南虫’为历史纵向茎轴,以云南多样性族群文化为横向枝蔓,整合古生物学、人类学、文艺学等,发掘具有云南特性的艺术。”(22)哥布.张汉东南虫艺术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3-01(12).南虫艺术是云南本土多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生命律动的艺术再现,南虫艺术的创作者们执着于对本真艺术的追求,执着于元初追寻的艺术精神,执着于一种纯粹精神回应的绘画语言,诠释心中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他们在创作中力求使艺术回归其应有之义。他们从云南虫及其在云南本土的生命力演绎获得启示,立足于云南本土多民族生生不息生命力演绎的丰厚的历史文化。作品着力表现生命力的主题,从生命的元初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洋溢着民族风情浓郁的云南本土文化气息,风格壮美。而且,其表现方法上,既有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也有对西方现代派——表现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等的借鉴,更有在二者基础上的融合与创新。当然,南虫艺术目前还处于一个艺术的探索阶段,但是它的创作在于表现民族生命的本源美和力量美,在于弘扬七彩云南的历史文化,书写红土高原的华夏之魂,共同创造根与魂精神交融的精神家园,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值得肯定的。

猜你喜欢
云南生命艺术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纸的艺术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