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祥
(江苏省扬州市湾头中学 225006)
“量问题”主要指在沪教版的化学教材当中,关于数据、含量以及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和“量”相关的内容,比如相对原子的质量、溶解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等.根据化学课程的教学标准,化学学科的教学应该以相关的化学概念和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学习思想,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定性和定量的认识向着定性与定量相互联系的认识过程转变,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学科中关于“量问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1.缺乏自主建构意识
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和学生主动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但是,对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量”的“量问题”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实验现象、结论以及操作过程等问题直接给出答案,不仅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而且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推理总结,自主建构相关的学习框架.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主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初中化学“量问题”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时大多缺乏自主建构意识,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缺乏观念建构意识
在初中化学“量问题”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缺乏观念建构意识的问题.例如,在“确定物质的组成”这一“量问题”的教学当中,学生一般都可以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的不变来求得物质的组成元素,但是不会熟练根据物质元素的质量求出元素中原子的个数比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很好的根据“量”这一概念对物质质量守恒和元素质量守恒进行深度理解,从而缺乏构建“元素守恒”这一观念的意识.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根据化学视角来认识问题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1.增强学生的分类观念
分类观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初中化学“量问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类观.例如,根据沪教版化学教材中的“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这一章内容而言,铁生锈的实验以及“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量”等“量问题”的内容,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比如:实验时利用装置内外压强差研究的问题,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时红磷燃烧换成铁生锈的讨论等等.学生通过对物质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组成含量的认识与学习,可以提高自身对物质组成的分类观,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研究物质,从而了解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2.增强学生学习元素守恒的观念
在沪教版化学教材当中,化学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化学变化里面“量问题”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了解和分析化学变化的根本内容,“质量守恒定律”主要包括物质质量守恒和元素质量守恒.所谓元素守恒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同一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中同一种元素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通过对化学中“量问题”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元素守恒的能力,让学生对化学变化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出物质的相关含量.
1.在“元素守恒观”方面建构
以单个反应的“量问题”为例子,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简单,可以利用已知的数据直接得出化学物质的含量或者相关的未知数.如根据一些条件求出晶体中未知数x的值.对于这种典型的“量问题”,反应原理比较简单,并且有关于纯净物的数据信息,因此,可以先了解反应的物质关系,从而把相关元素守恒的关系式建立起来,最后找出晶体化学式与反应后化学式之间的质量比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得x的值.因此,在初中化学“量问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向着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起元素守恒关系的方向转变,从而建构起初中化学“量问题”教学中的“元素守恒观”.
2.在“数据整合”方面建构
在初中化学“量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量问题”相关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元素守恒观”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习一些数据整合的方法,例如,数据的均值、和差、单位换算、小数的取舍等等.例如在求解“量问题”的时候,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0439948g,那么要考虑到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所以要将质量四舍五入变为0.044g,这样就会让后面的计算简便许多.所以,化学教师要加强对“数据整合”方面的建构.
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量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意义进行探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路径.“量问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学科观念对初中化学“量问题”的教学思路进行改进与创新,通过在“元素守恒观”、“数据整合”等方面建构,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初中化学“量问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