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儿童需求: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的构建研究

2020-03-04 02:54戴建琴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儿童资源情境

戴建琴,沈 红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指向儿童需求,是生本主义思想的体现。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儿童的学习需求,课堂需要从单纯的学习向支持学习转变。这势必需要各种非智力因素、思维工具、学习资源等的支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构建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正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认知和成长需求,促成儿童快乐地学、幸福地学、自主地学、有效地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儿童需求的五重意蕴:回归小学课堂学习的原点

(一)资源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儿童对学习有了更高的需求,资源需求就是当今儿童非常注重的需求之一。他们希望上课前教师能够给他们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包括音频、视频)、学习材料、相关图书、网络链接,甚至是专门的教室。课堂中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儿童的探究心理,使他们获得学习安全感,从而满足他们自我构建的需要。

(二)动力需求

儿童情感比较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他们希望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同时希望得到尊重、获得成功,还希望能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放飞自我。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儿童的动力需求出发,找到能激发儿童兴奋点、驱动儿童发展认知和充分表达情感的动力。

(三)认知需求

认知需求是个体喜欢并从事需要认知努力的任务的倾向性,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个人的偏好倾向,他们也有了对阅读、思考、判断、推理、决策和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活动进行探索的内部动机。因此,教师需要契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快乐。

(四)获得需求

在学习过后,总是想从中获得什么,这就是一个人的获得需求。学生也同样如此,在学习之后希望自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能获得一些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帮助自己成长。同时,学生也希望获得教师的反馈与评价,了解自己究竟学得怎样。学得好的学生希望获得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尚有不足的学生想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课堂上如何满足学生的获得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反思与评价反馈上下功夫。

(五)发展需求

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是置于一个学习场中的,教师的期待、学生间的竞争都会促使学生自我发展。学生发展的需求也应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设定的教学内容等教学行为都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成长诉求,同时也应是适合学生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满足学生最高层次的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儿童需求的课堂缺位:构建学习支撑系统的初衷

(一)学习资源不充足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学校学习资源的配备、教师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准备情况等,课堂上的学习资源普遍不足。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源的教师的确不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外部条件的不支持,二是自身准备不充分。在有学校支持的情况下,教师为课前准备都得付出足够多的精力,更遑论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学习资源不充足是制约儿童需求课堂缺位的因素之一。

(二)学习动力不凸显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因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学习行为很懒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不到位,自然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学生才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因此,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凸显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填补儿童需求的课堂缺位。

(三)学习方法不妥当

学习方法不妥当,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很多教师的教学还是以讲授的方式为主,方法较传统,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间没有搭建好对话、沟通、合作、交往、探究、展示的课堂平台,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学生认知的发展受到阻碍。

(四)学习获得感不强烈

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也不同。笔者曾问过“刚才的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很多学生往往都答不上来,或者直接回答说“不知道”。总的来说,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并不强烈,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过真正的反思。或者说,教师的评价反馈没有覆盖每个学生,以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太了解。

(五)学生发展不明显

每个学生内心都是希望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但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却阻碍了某些学生的全面发展,或者导致某些学生的发展不是很明显。在班级中,自信阳光、全面发展的学生并不多见,更多的是默不作声、对教师敬而远之的学生。也有部分学生很能吸引教师的注意,而这类学生要么是畏畏缩缩,感觉什么都落后于人,要么是吵吵闹闹,感觉什么都不想学。不管是哪部分学生,教师都能感觉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并不完全,不仅表现在他们不擅长发掘自己的闪光点,还表现在他们极度缺乏自信,学好、学优的动机并不强烈,对促进自我发展的需求反响平平。这都需要教师深刻反思。

三、系统支撑的课堂学习:指向儿童需求的课堂变革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课堂教学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我们构建了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

(一)系统的总体结构

指向儿童需求的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课前是满足资源需求,对应的支撑方式是资源准备。课中是满足学生的动力需求、认知需求和获得需求。动力需求对应的支撑方式是动机激发,方法有目标驱动和情境创设;认知需求对应的支撑方式是深度学习,方法有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批判质疑和迁移运用;获得需求对应的支撑方式是反思评价,方法有自我反思和评价反馈。课后是满足发展需求,相对应的支撑方式是后拓延展。

(二)系统的支撑方式

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的支撑方式主要有五个:资源准备、动机激发、深度学习、反思评价和后拓延展。

1.资源准备——学起于学习资源的完备

从广义上看,凡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视频、音频、书籍、文字资料、照片、图画、教学材料等都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的提前准备、有效准备,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所以,学校要配备相应的教学硬资源。比如,我校有网络资源库,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课件都能在资源库中找到。学校为各学科配齐了各种教具和学具,有的学科还准备了材料箱,和学习有关的图书资源基本配备到位。如此丰富的教学硬件资源,为教师准备学习资源提供了保障,满足学生对资源的需求。各学科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软资源。英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集完美视听效果于一体的精美课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数学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学生有工具摆一摆、拼一拼,在动手中建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美术教师拿出范画,让学生在感叹中学习美的艺术,激发学生喜爱美术、热爱艺术的热情;科学教师则准备了充足的结构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2.动机激发——学承于非智力因素的唤醒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经实践,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比较突出。

(1)目标驱动

目标驱动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实施目标为根本途径,以反馈矫正为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法。通俗地说,教师先提出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学习、分析、判断、综合、归纳、概括等智力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目标驱动比较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的驱动更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自我挑战的激情。在目标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教师能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融合。

(2)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情境创设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或课后,甚至可以贯穿课堂的始终,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情境创设适用于各个年级,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促使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知识,从而认识、建构知识。在一般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童话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3.深度学习——学转于思维发展的探索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所以,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主要采用促进自主、合作探究、批判质疑、迁移运用四种方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1)促进自主

学生学习的最好状态就是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学情前测、动机激发,都是为了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处于最好状态。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主观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能,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发展思维、建构知识。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催化者,要积极引导、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掘学生的异构思考潜能,鼓励、肯定学生的异质思维,对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切入式引导,让课堂生成变成教学灵动的源泉。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效展示,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个性化表达等形式呈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收获与困惑。

(2)合作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促成学生的合作探究,包括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合作探究的全员参与等。每个成员都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的探究任务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思维的碰撞,并学会倾听与交流,达成小组的共识。

(3)批判质疑

批判质疑的品质难能可贵,然而,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中却很少发生。其实,学生心中都有质疑发问、主动表达的需求,只是没有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批判质疑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批判质疑的习惯。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不同的看法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保护和鼓励学生质疑的思维品质,积极培育学生的独立批判意识,让质疑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常态。对于有价值的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二次讨论,或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辩论、自我阐释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据意识和思辨思维。

(4)迁移运用

深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习得新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对新知识甄别检验、迁移运用的过程。学会迁移运用,说明学生真的会了、懂了。知识在迁移运用中往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和发现新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反思评价——学合于生命成长的迈进

反思和评价也是小学课堂支撑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也不能忽视反思的深刻意义。只有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1)自我反思

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不深刻的学习,可是又有多少教师会去真正关注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反思呢?笔者最近参加了STEAM创新科学教育的博览会,一位专家提到了STEAM课程的学习,他说:“必须将反思进行到底,课堂上要留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没有学会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学生的反思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聆听者和支持者。在反思中,学生才能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对于没有弄懂、没有学会的东西,学生也会深思其原因,深究其对策,直到弄懂为止。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反思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与成长感。因此,自我反思在小学课堂支撑系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学习的各个节点,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比如,检测诊断就是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反馈,以便有效调控后续的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评价反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效度,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径,找到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为课堂核心活动的设计找到依托。有了评价反馈,学生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哪些方面可以继续保持,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虽然各学科评价反馈的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反馈在小学课堂支撑系统中必不可少。

5.后拓延展——学指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省略号,所以,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能带着新问题出课堂。课后的拓展延伸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等思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内容,使课堂支撑系统更趋于完善。课后的拓展作业也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课后的拓展作业还要考虑作业的综合性、实践性与运用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践运用所学内容,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指向儿童需求的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活泼主动地发展,同时也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将继续探索,构建更加完美的小学课堂学习支撑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儿童资源情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