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英雄人物事迹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无锡籍女新四军为例

2020-03-04 02:54杨肇文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事迹无锡新四军

杨肇文

(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000)

“区域英雄人物事迹”是指以学生生活、学习所在地级市为区域,以区域内的英雄人物事迹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数据化分析,分类总结区域英雄人物事迹的精神,便于后人传承与研究,便于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无锡籍女新四军事迹是可歌可泣的,是贴近无锡本地学生生活的近代历史和真实事例,部分女战士仍健在。她们战斗过的地方正是学生的家乡,她们的事迹中蕴含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品质与精神,与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追求的德育目标契合度高。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四条主要路径。

一、英雄事迹进课堂:补充现有教材资源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时,笔者尝试了道德与法治课和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组成的学科间协同式上课模式。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笔者在设计时从三方面考虑教学目标:1.复合能力目标,了解端午佳节中的民俗活动和风俗礼仪;2.品格提升目标,激发爱国精神、民族气节,懂得推己及人、关爱他人;3.审美素养目标,理解五色长命缕用色的传统审美含义,激发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人格之美的理解与崇敬之情。实际上,这节“端午的民俗礼仪”课是以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为全课核心,以劳技为辅助教学手段开展的。

在教学手段方面,端午民俗活动主要来源是祭奠屈原,带给审美主体更多的是由同感发展而带来的审美快感。屈原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处于激烈矛盾时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使人震撼,催人奋进,可以在心理上给人一种努力向无限挣扎的意志。而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式悲剧人物屈原,距今已经2200多年了。于是,我们特意插入了一个环节,介绍成近建(无锡籍女新四军,凭一己之力炸毁北桥,与日寇周旋)的故事。100岁高龄的成近建目前生活在蠡园中心小学施教区内,和不少学生是邻居。如此鲜活的英雄人物就在身边,教师自然要用贴近学生的事例,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感受身边也有英雄。在无锡籍女新四军的背景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在社会力量冲突的矛盾中,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的顽强抵抗精神。教师通过故事让学生产生共鸣、共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和净化。

二、英雄故事大家读:汇编儿童课外读本

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出版过《新四军无锡籍人物选编》上下两册,其中女新四军共46人,现整理成册的在编事迹资料包括照片、个人简介。其他女新四军事迹散见于无锡党史、军史、地方志、家谱等各类文献资料中。

2018年初,课题组拟计划对宗瑛(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周林妻子、粟裕将军陈毅元帅妻子的直属领导)、江达、沈洪辉(江苏省原省政协副主席刘烈人妻子)、陶云霞(江苏省原省委常委陈光妻子)、于玲(乔信民将军妻子)、周淑真六位有代表性的无锡籍女新四军及后代进行采访。研究开展以来,得到来自省市两级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领导的关心,提供了很多相关资讯。在2018年整年时间里,课题组学习文献、开展调研与采访工作,收获近100位无锡籍女新四军的手稿、口述资料、照片等宝贵资料,资料的丰富程度大大超出预计。

《巾帼英杰》一书由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的施光华上校题写书名,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曹建林会长撰写序言,涉及近百名无锡籍女新四军人物故事,生动可读,既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很好的素材。我们将在无锡市党史办支持下出版的读物作为对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其成为本土红色历史文化认知和传扬的载体,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家乡的抗战历史,敬仰英雄楷模,从而更加珍惜革命英烈以生命代价换来的美好生活。释放本土红色文化中的正能量,对培养青少年敬畏生命、热爱祖国家乡、传承文明的美好情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英雄奶奶共探望: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蠡园中心小学德育处每年都要开展“少年军校”活动,深入部队,聘请粟裕将军警卫员崔协祥担任校外辅导员。学校开辟“少年军部”,陈列新四军战备实物,介绍英雄人物事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综合课程,现行课程目标突出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除品德课堂之外,学校还设计了诸多适合学生活动体验的品德课课外延伸实践,走进家乡人,走进英雄奶奶们。比如“寻访身边的英雄奶奶”活动就组织学生假日小队利用节假日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福利院,走进英雄奶奶家。在活动前期,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活动指导,自主设计好采访提纲。新学期开始,教师将手抄报、电子课件等学生作品拍照保存,并从各班遴选出优秀作品,利用学校橱窗、班级博客、各班家长QQ群等轮流展示。在活动中,很多无锡籍女新四军出于当年工作的习惯,依然保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常要求“验明正身”(核对单位公章、暗号等确认身份)。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更加崇敬这些百岁老人。

在“夸夸我们的英雄奶奶”学生文化小讲堂,学校教师带领各班进行无锡籍女新四军故事演讲比赛,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年级角逐赛。家委会为学生提供全程摄影和摄像,校领导应邀观摩,德育处为参与活动的学生颁奖。参与演讲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而其余的学生则在聆听中受到启发收获良多。家长会上,学校教师播放活动视频给全年级家长观摩,收到了良好的家校合育效果。

四、英雄实物亲触摸:红色场馆亲历体验

无锡本土红色资源大多数保存于各类红色教育基地与院馆。眼见为实,亲历体验,合理利用这些场馆,也是对品德课程资源的一种很好补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感受度。

无锡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全市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达126处。2018年4月23日,由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编纂,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图书出版中心推出的《初心之旅——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参观指南》首发,公布了36处红色教育基地,包括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江阴市渡江战役纪念馆、无锡第一党支部旧址、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于玲纪念园、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

在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安排学生前往参观学习,结合学校“玩转24节气”课程,进行清明祭奠英烈活动。寒暑假,学校布置学生自行组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并要求学生提交小队活动方案、日记等活动记录。

红色场馆都是新四军战斗足迹的历史见证,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新四军将士英勇战斗的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着很好的教育作用,也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学习途径。学生通过亲历体验,可以全方位触摸历史,感受近代战争的残酷,感念身边前辈的大无畏精神,而这些实践活动也丰富了学生对家乡人的认识,从而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五、结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一草一木总关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锡湖光山色,小桥流水,造就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女性。新四军队伍具有极强号召力,吸引各阶层的无锡籍妇女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在不同的岗位上磨炼,成为拥有共产主义坚定信念的女战士。枪林弹雨无所畏惧,无锡籍女新四军真正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令人钦佩不已。

“家乡山水钟灵秀,一草一木总关情。”这些无锡籍女新四军是贴近学生的家乡人,学生现代的幸福生活与她们的贡献息息相关,她们的英勇事迹和品格、精神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这样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接地气的,也是有说服力的,更是震撼人心的。形成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德育的一种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事迹无锡新四军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元代东迁不花刺人买述丁事迹补考
揭傒斯事迹考述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