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2020-03-04 04:54尹春丽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归因效能中职

尹春丽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0240)

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往往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会理所当然地选择退缩、放弃,导致学习中自我效能感低。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贯穿于学生学习体验的整个过程并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的大小和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难题的方式,更决定着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良性循环,教师需从关注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入手。

一、概念的界定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于1977年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动作之前对自己能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1]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对自我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判断。班杜拉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通过自我效能感能够判断学生学习成效能力的强弱。因此,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所具备的能力和水平高低的主观判断。[1]

(二)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可知,自我效能感能决定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个体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影响个体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个体活动时的情绪。[2]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习行为的主观意识强弱又直接关系着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意识,为目标付诸行动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从而促进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自我效能感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影响数学学习的选择过程

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学习环境及行为方式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难度大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从不轻言放弃,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具有高昂的斗志,善于动脑与探索,能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

(二)自我效能感影响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感以各种方式对学习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如学习目标设置、成败归因方式、数理思维模式及对学习预期情景的建构等,并通过对行为控制点的知觉来影响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思维,进而影响学习的效率。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复杂的学习任务情景中,善于利用已学知识有效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构建成功解决困难的现实情景,促进个体学习能力的不断强化。

(三)自我效能感影响数学学习的情绪过程

面临困难或陷入困境时,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应激状态、抑郁程度和焦虑反应等情绪表现。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多热情开朗、情绪饱满、富有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学习的状态,遇到困难不会出现过多的应激、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他们能够对学习结果做积极的归因分析,即将学业成功归结为自身能力强,从而更加激发了内部学习动机,把失败归结为自身努力不够,并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取得学业的进步。

(四)自我效能感影响数学学习的动机过程

相对智力因素而言,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业成绩的获得中也不容忽视。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学生的努力程度和面对困难时学习的持久性和耐力,决定着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对自己的期望水平比较高,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强,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好的学业成绩。

三、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低的成因分析

就目前的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状况来看,很多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从内在因素而言,导致中职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信心偏低,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影响其后续知识的学习能力;二是学习观念不正确,认知错误,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低下,学习缺乏主动性,直接导致平时学习的效率低下并影响学习的最终自我评价;三是学习方法和技巧不当,学习策略不对甚至缺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及学习兴趣缺失,学习缺乏获得感;四是自身智力因素的影响,少数后进生存在明显的记忆障碍,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其知识掌握程度及理解其他知识的能力。[1]从外在因素分析,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唯成绩论思想依然严重。成绩不好,家长没面子,学生感觉抬不起头来,严重挫伤自我效能感。其次,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漠不关心,只看重结果,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养成。[1]最后,学习效果评价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的学校多通过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缺乏时效性、激励性和过程性,造成学习过程中成功体验的缺失,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

针对以上状况,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关注中职生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同时,注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数学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思想的认识和应用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学习数学思想并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很有帮助。例如,函数与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能将抽象枯燥的知识体系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知识理解的难度,不仅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降低数学学习中的挫败感,还达到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目的。

(二)增进学生个体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反之,过多的挫败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自我效能感。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因难以理解遭遇挫败感。对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快乐,获得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成功体验,从而逐渐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数学天赋和已有的基础,有利于培养信心。学习中帮助学生剖析问题,避免学生感觉能力不足而过早放弃,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肯定,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数学天赋。教师应改变传统呈现式数学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梳理总结问题间的联系和相关知识的关联,获得相应的新知识,使新知识内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改变或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这种知识的获得源于学生自己的努力,形成的认知结构比较牢固,努力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

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多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足;消极的归因方式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倾向于将成功归于学习任务容易、运气好等外在因素,将失败归于个人能力不足,严重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学生学习中的归因方式,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对成绩差的学生加强鼓励,肯定每位学生的努力,对待成绩进行正确引导,尽量进行成绩的自我比较,只要自我超越就是成功。这样多创造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功,提升自我效能感。

(五)树立学习成功的榜样

学生在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时,就会认为经过努力自己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这就是替代性经验的作用。教师经常在中下游的学生中树立学习成功的榜样,能使学生从同等能力的学生身上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多交流、讨论,加深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学生间相互学习,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利于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师引导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榜样,在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及时、有效的肯定,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

(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全面发展。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达到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多维度多层次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首先,在实际教学和数学学习中,数学学习评价要做到“三统一”,即要实现重视传授知识技能与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变化的统一、知识的掌握和知识运用能力提升的统一、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统一。其次,数学学习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对待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对待学生的智力提升和个性差异,对待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此外,数学学习评价角度要多维度多层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数学学习评价中,除考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外,还要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以师生评价为基础,实现学生间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及家长对学生评价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模式相结合。同时,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发挥阶段性评价具有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根据阶段性评价的诊断,更好地从理解、宽容和赏识的视角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获得。

总而言之,自我效能感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成败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主观判断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增台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猜你喜欢
归因效能中职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