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如何运用音乐资源

2020-03-09 02:06冯渊
关键词:词人古诗词音乐

冯渊

摘要: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原本十分密切,但今日的古诗词教学,音乐一般只作为创设情境之用,或者仅作为朗诵时的背景。现代音乐家为古典诗词名篇创编了不少音乐作品,教师如果能援引这些乐曲,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活动,对理解诗意、分析情感、鉴赏手法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音乐资源活动设计

古诗词与音乐,有着天然的渊源。

从文学的角度,无论诗经、楚辞、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音乐的角度,一些十分有名的曲子和古诗词也不能分割,如《阳关三叠》曲配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胡笳十八拍》配有蔡文姬所作的长诗,《饮马长城》曲配有汉乐府古诗《饮马长城窟行》,琴曲《关山月》配有李白同名诗作等。

古诗词教学引入音乐,营造体验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更好地实现“美的表达与创造”。

一、作为阅读的背景,增进学生对古诗词意蕴的掌握

有些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难以从情感上快速接纳;有些古诗词虽然看上去平淡自然,但其内涵十分丰富,学生仅凭自己的阅读经验,很难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援引与古诗词相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学生在听觉的刺激下,能迅速进入诗歌情境,获得新鲜的感受,也容易引发想象与联想,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记录的是词人年少时的生活场景,画面轻灵活泼,文字清新自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曾被冼星海、王建中等作曲家创作成艺术歌曲。教学时恰当地引入歌曲,可以更好地揭示原词的内涵。教学设计如下:

活动1:找出词中押韵的字,指出韵脚。

明确:押韵的字为“暮、路、处、渡、鹭”。韵脚为u。

活动2(配合活动1):欣赏音乐对韵脚的处理。

找出韵脚后,播放冼星海或王建中的编曲,从感官上帮助学生强化对韵脚的认识。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全曲其他地方采用2/4拍,而韵脚字全用3/4拍,凸显词作的音乐性。

活动3:朗读全诗,因疑发问。

(1)词人因何沉醉?日暮兴尽方归,显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宴饮沉醉。其时词人正值青春年少,享受生命中轻松、欢乐的时光。)

(2)为何误入藕花深处?(因为人已醉,所以舟行晚,且失去方向。“醉”“晚”“误”都是在写快乐、随意。)

(3)鸥鹭惊飞,干卿底事?(鸥鹭已栖息,说明天色已晚;鸥鹭被惊飞,说明这里人迹罕至;舟居然至此,说明人已沉醉,醉眼蒙眬中还在关注鸥鹭,说明心无挂碍。)

活动4(配合活动3):从节奏上感受原词的情感。

出示问题之后,播放音乐。首先,提醒学生关注开篇两个六字句,每句由三个词构成,每个词两个字,节拍重音都在双数字上(记、亭、暮,醉、知、路)。这两句呈现“轻重”六次复沓的节奏,后句与前句的长短音两相呼应,音乐的旋律与词的节奏一致。其次,提醒学生关注歌曲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一句在句首运用了八分休止符,休止后为下句急促的语气做铺垫,将词人返程迷路的慌乱(又不乏一些兴奋)的心情刻画了出来。

音乐的休止、蓄势和情感的喷薄而出,与词意保持一致,学生就能理解词人的兴奋、沉醉,理解这是作者在多年以后回忆年少的幸福时光。无论是词作还是音乐,都轻捷呈飞翔之势。

二、作为朗诵的配乐,让学生从语言节律的角度揣摩作品情感

在朗诵中配乐,能烘托气氛,让学生迅速进入诗歌描摹的情境,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但是,目前古诗词朗诵的配乐选择,随意性较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选择与古诗词风格、情绪相近的音乐,以求与诗歌意境、情感相适应。实际上,一个世纪以来,作曲家为古诗词创作和改编的曲子已有数百首之多。如果找不到这些曲子的音频或视频资源,可以与音乐教师合作,请他们依据这些曲谱演奏,录制为音频或视频;还可以开展语文与音乐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部分学生充分发挥其音乐特长。

笔者以为,以名家根据诗词创编的名曲作为诗词朗诵的配乐,最有利于通过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强化学生对诗歌语言节律的把握。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字面内容很好理解,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其中的多重复杂情感的转换。羡慕、悲慨、洒脱,这是壮年苏轼的人生感悟,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这些感慨容易流于空洞浮泛。为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适时补充背景,如介绍乌台诗案、苏东坡的黄州故事等;同时,这首词曾被著名作曲家青主(廖尚果先生笔名)创作成钢琴曲《大江东去》,我们可以选择钢琴曲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也可以观看演唱的视频,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通过音乐的旋律变化来感知语言的节奏变化,从中体会词人的情感变迁。教学设计如下:

活动1:小组讨论,理解和分析全词内涵。

(1)概述全词内容。(上阕描绘赤壁壮阔景观,作者发出感叹:大江无尽奔流,英雄灰飞烟灭;但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还是激起了词人的歆羡之情,因为如画江山总会孕育无数豪杰。下阕遥想周瑜的伟业丰功,最后抒发人生如梦的感伤情怀。)

(2)为什么下阕用大量篇幅写周瑜?(可以从年龄、生活状态、职位和成就等角度分析比较:周瑜时年34岁,小乔初嫁,幸福美满,他风流潇洒,担任东吴大都督,深得孙权信任;而苏轼到黄州是戴罪之身,年近半百,贫困潦倒、妻子早逝,所谓黄州团练副使,不过是无权的闲职。苏轼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境遇,并从自己的窘迫境遇中寻求自我解脱。)

活动2:探讨词人情感的变化。

哪些词语可以表现词人的情感变化?(浪淘尽:时间如大江奔流,英雄不斷涌现又黯然消失;乱石、惊涛、千堆雪:塑造壮阔的画面,烘托英雄豪杰的出场;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美妇,悠闲,胜仗,让人艳羡;多情,华发:不多情就不会感伤,不忧伤憔悴就不会早生华发;梦、酹:人生短暂,千言万语,化为酒酹江月。)

活动3(配合活动2):朗诵时从对节奏和气息的把握中体会情感。

播放《大江东去》,指导学生朗诵。提醒学生:歌词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字一音,钢琴曲的开头以和弦为主。乐谱的左上角写着“缓慢、庄严地”,表明了这首曲子的情感基调。全曲没有前奏,开篇就进入第一句,用宣叙调演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宣叙调近乎说白,用叙事的旋律介绍故事的背景,推进情节发展。钢琴伴奏音符饱满,营造出恢宏壮观的气势,将人们带入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

选择青主创编的这支钢琴曲作为朗诵的配乐,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朗诵时要关注休止符的情感提示作用。钢琴曲中巧妙运用了停顿:短暂的有八分休止符,长时间的有两小节半的全休止。在“故垒/西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中,以四分休止符断开,短暂的停留,让内心情绪得以蓄积,然后再喷涌而出。在全词的结尾,清唱“人生如梦”一句安排在长达两小节半的停顿之后,还原了词人当时的迷惘、沉思与最后的放手、释怀。曲终以强音唱出“一樽还酹江月”,将一切疑虑和失意彻底抛弃,乐音的雄浑高亢让情绪得到最大的释放。学生跟随朗诵时,要咬准每一个字头,字腹要饱满,字尾收束要利索,整个上阕的语言要圆润、流利,将韵母中的元音充分发挥出来,以便更好地进入词人的情感世界。再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乐曲在“公瑾当年”的“瑾”字后面有个休止符,所以朗诵时也要注意这里有短暂的停顿,带有梦幻般的浪漫色彩,引人进入美好的怀想:想“当年”“小乔初嫁”,词人沉浸在对周瑜幸福美满生活的追念中。

第二,朗诵时要处理好声音的高度和强度。词人对于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千古风流人物”的缅怀,朗诵时可以激烈大气,但要控制气息,使声音有威势,不要声嘶力竭。在“故国神游”处,情绪不再激烈,朗诵时气息要均匀温和,语气亲切。最后到“人生如梦”时,词人的情绪也从沉醉和心潮起伏转为深沉,这时的朗诵要配合歌词,声音不能过大,速度放缓,语气要有力度。朗诵也应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注意音量、力度,以厚重的音色来凸显这种英雄主義气概,而不能一味高亢激昂。

三、作为鉴赏的抓手,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学习古典诗词,学生可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理解、诵读、分析、鉴赏;而对古典诗词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除了从遣词造句上分析、鉴赏,还可以借助音乐资源,获得新的感受。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学生大多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词作的丰富意象,但对李清照被后人奉为经典的叠字运用手法的评析,到底是情感深切还是叠床架屋,却是各执一词。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王建中教授曾用李清照的五首词,创作了一组声乐套曲,从这组声乐套曲入手,重点欣赏前奏及首句,在语言和音乐节奏中评析叠词的运用情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学设计如下:

活动1:小组讨论,分析全词怎样写“愁”。

(1)理解这首词中“愁”的内涵。(孀居之孤单、丧夫之沉痛、颠沛流离之苦辛、亡国破家之恨。)

(2)词人通过哪些物象书写心中之“愁”。(淡酒、急风、旧时雁、黄花、梧桐、细雨等。)

活动2:根据两位宋词专家的评论(分别如图1、图2所示),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评析。

开篇即连下十四叠字,如倒倾鲛室、明珠走盘。这完全是兴到神会,妙手偶得,有层次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一种微妙复杂而难以言表的心理变化过程。

——周啸天(《啸天说诗5: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316)

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八个字不错,写出了孤单寂寞之感。李清照晚年相当孤寂,无所依靠。在这种情况下,想寻找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对象,但是找来找去都不见人的声音、人的脚步、人的气息,四周冷冷清清的。可是后面六个字“凄凄惨惨戚戚”就不免给人以叠床架屋的感觉了。

——叶嘉莹(《古典诗词讲演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303)

活动3(配合活动2):欣赏音乐的节奏,评价叠词的运用。

声乐套曲《声声慢》采用入声韵,钢琴伴奏以急徐交替的重复音烘托,与叠词的韵律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欣赏这段音乐时要注意叠词的效果。

第一,音乐旋律抓住词人的愁闷之情,在叠音的“觅”“清”“惨”字后面加上切断声气的休止,开启了从寻觅到失望再到愁苦的心路历程。印证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连串的叠词和双声词。

这几个叠音词多为入声字,特点是“短促急收藏”,唱腔表现为稍有停顿,收敛短促。这样,整个词的氛围就由舒缓变为急促、哀婉变为凄厉了。钢琴采用连串的重复音技巧加以模仿,节奏由松到紧,力度则配合速度的变化由弱至强,再由紧到松,由响到轻,充分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心境。

第二,从语言角度欣赏,“寻寻觅觅”是动词,心无所依才有此动作,寻觅之后一无所得,愈见室内和心间都是“冷冷清清”(形容词)。历代评论家对这首词的开篇十四个叠音词多为激赏,但也有例外。如上面所举叶嘉莹的观点,还有清人张宗橚辑录的《词林纪事》引许蒿卢的批评说:“易安此词颇带伧气,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今人郑骞也说“此语的是确评”。

我们并不鼓励学生一定要对名家名作提出质疑。但是,当前人提出了不同观点,我们既不能以立新异之论为快事,也不能视野偏狭对不同意见一律否定。这时,教师要细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审慎发表看法,养成一种好的思维习惯,即:对不同观点,去分析其原因,而不是直接断定观点的正误。所以,这里我们引入王建中的钢琴曲,让学生反复听这十四个叠音词的旋律,如果学生能被这种旋律所打动,再从语言上分析鉴赏,就多了一层依据;如果不能接受这段音乐旋律的处理,认为它有重复、强加之嫌,那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词作语言的拖沓。——文学艺术欣赏,不要急于做结论(不是不要结论),而是要让学生更充分地去感受美,去培养较高的审美品位。

音乐资源的引入,是为了满足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美的意境的需要。如果师生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能以音乐滋养诗词,能以诗词丰富音乐,那就是综合性学习的收获了。

参考文献:

[1] 赵建培.中国传统器乐与钢琴文化探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杨鹏琨.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风格及表现[J].戏剧之家,2019(21).

[3] 邓魁英.李清照的“易安体”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4] 万爽.宋词审美的音乐阐释——以王建中声乐套曲《李清照词五首》为例[J].当代文坛,2016(5).

猜你喜欢
词人古诗词音乐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孤馆寒窗夜无寐
猜诗词
音乐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音乐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