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作文”对付考试?

2020-03-09 11:19吴非
关键词:套路范文考试

吴非

语文老师要学生背作文——不是要学生背自己写的作文,是替学生选好十多篇可以“套”的作文,让他们背熟,去对付作文考试。

虽然多次耳闻,我还是不敢相信,现今怎么可能有这样蠢笨的老师?怎么可能有这样道德水平低下的老师?直到有次在某地和学生交流,我批评“背范文对付考试”的荒谬,没想到全年级学生哄堂大笑,原来这所学校前一天备考讲座,刚刚动员学生“背范文去‘套”!——当时场面非常尴尬,学生全都朝会场的某个方向看,我才明白确有其事,确有其人。

最近又闻怪事,小学生不肯背诵老师指定的“范文”,考試不按“范文”照葫芦画瓢,竟被老师批评。没想到不仅是高考、中考,连小学生也在老师的指令下背作文,对付“区县联考”。小学生年纪小,只会背还不行,老师思虑周到,加了一个环节——默写,防止临场漏句和写错别字。有家长非常困惑,求教于我,而我此前根本没想到小学作文教学会存在这类问题。

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应届高中生录取率极低,多年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了全社会,学生厌学,哪里有什么作文教学!当年得知恢复高考,师生都乱作一团。学生平时会的“作文”,基本是抄报纸、排列标语口号、表决心,要他们在一小时内写一篇七八百字的作文,教师束手无策。当时有位厂办校的工人代课教师,业余写通讯报道,熟知一些文章套路,一口气写了五十多篇作文,无非围绕“祖国新貌”“勤奋刻苦”“勇于攀登”“集体与个人”“为国争光”“实现四化”等流行口号,举古今中外名人故事(这在1977年还是“领先”的),让全班学生“强化训练”,尽量背,能背多少篇就背多少篇,并教学生一些移花接木的方法。就这样,一个班竟然考取了六七个,在当年的确算高升学率。学生感激老师,用这个“巧办法”让他们上了大学。其实,那是最笨的办法——有背作文的那一个月,为什么不教他们写?

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初,同行从外地来访,看到我校编的《作文选》,很疑惑,说“这些作文虽然好,但是没法背”,“背得了也没有用”,说得我们一头雾水。交流中才知道,他们那里的教学,一直强调让一部分学生背作文,“背上几十篇,背得烂熟了,上考场可以‘套”。我无法理解,正常的教学时间教这些歪门邪道,让学生心存侥幸去蒙混,和教学生偷盗有什么区别?再说,有死记硬背和默写的时间,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练习写?那位老师也举了几个套作过关的成功例子,可是语焉不详,也许他自己会“背”的也并不多,说不清。那以后,各地陆续传来“背作文”的消息。高考作文阅卷现场也能看到不少从《故事会》《读者》上模仿来的套作。最严重的一次,四五百份试卷抄袭某“通俗读物”上的一则故事,基本一样,各阅卷小组动员,一一找出(当然不排除有漏网之鱼),全给了低分。用“背作文”来替代作文教学,这是多么愚蠢又荒唐的事!一些教师所谓的高考、中考作文秘籍,连野狐禅也不如,就是“找来背,背了抄”。我同时也疑惑,这类反教育、反教学的行为,怎么从来没有听到学生举报?

作文是思维活动,要有个人的观察思考,表现个人的情感,有属于个人的表达方式,是展示个性特质的过程,不可能用别人的情感态度及方法来替代。“这篇作文不是我写的”“这个人的观点我不能同意”“这篇作文的表达方式我不太能接受”“这个句子写得太假”……但是老师要大家背诵并默写,要求大家在考试时“套”,不按这个训练方法写就要扣分……于是,作文课就成了背诵和默写课。我对那些让小学生背作文的教师特别反感,因为他们种下的第一粒种子就是劣质的。

课堂上,当一个老师津津乐道如何做假,如何欺骗,如何蒙人,如何混世时,他的课,还配称作“教育”“教学”?竟然真有这样的语文教师在教室里上课,竟然也有学生跟从这样的老师学习而不怀疑,这些学生怎么连基本的判断力都没有?

是老师没有基本的专业能力去教学生,还是学生没有基本的接受能力而导致老师变得愚蠢?说不清。

有同行抱怨,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在重点中学任教,生源好,作文教学有基础;我们生源差,只能教学生这些死办法笨办法,让他们获得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更有教师认为,到了高三,来不及了,只能教学生一些“下策”。那么,你们有没有过“上策”或“中策”呢?没有。这些教师直到退休,一直捧着死记硬背、照搬照套的“法宝”。

传统教学中,有过“熟读成诵”的经验,读多了,烂熟了,不知不觉间化成自己的语言,转化吸收,有时或许含混,被当作才情。笨办法有时或可应急,但毕竟不属技能。旧式教育有些好传统,但好像不包括“背作文”。指望通过背作文而获得写作能力,纯属异想天开。

背作文,或许能记得一些作文主旨、脉络和文气,见到任何题目,有可能产生条件反射,联想到某篇背诵作文的中心思想、谋篇布局及句子段落,拼凑成文,这可能帮一些思维水平低的人过关。毕竟不是正途,不能示人。我尚未从任何专业杂志上见过有教师撰文介绍“背熟范文而会写作文”的经验。一些教师平时作文教学往往捉襟见肘,对中考、高考作文战战兢兢,当他们要学生背作文临场去“套”时,实则是带领学生放弃学习。

的确,在考试作文快速阅卷的压力下,会有一些“套作”让阅卷人因没把握而“放水”或打保险分,少数教师或许本人也曾从“背作文”中获取过好处,作文考试阅卷的漏洞,让一批教师有了守株待兔的期待。

但是,没有了自由的思想,不能自由地表达,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批发作文”,思想情感和表达语言没有获得发展,他怎么可能认为写作是有趣的创造呢?

学生从小学起,就跟着老师学“背范文,学套路”,进入中学,碰巧又遇到业务能力差、功利意识强的老师,他也只有继续“背范文,学套路”,然后仍然以这个为“底子”进入高中学习……如果你在社会生活中看到那些神叨叨、像念经一样发言的人,你是不是能想到,这是语文教师“背范文,学套路”的师承?你是不是能进一步想到,他的老师,他老师的老师,也曾教学生“背范文,学套路”?

坦率地说,误人子弟的教师为数不少。一些教师不懂教学常识,业务修养比较差,无力指导学生作文,黔驴技穷,想出背作文、抄作文的笨办法——他只认为办法虽然笨,但能获利,而不认为这是“反教育”。他认为这是为了学生的利益,是“搀扶学生走出第一步”,他没想到这有可能让学生丧失走路的能力和信心,会导致学生一路“背”下去,直到走出学校,仍然只能“背别人的作文”。当学生完全丧失思考、探究和创造的欲望时,学习便会沦为苦役。

未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会写的人”“不怕写的人”,他也就会记起教他“背范文,学套路”的“语文老师”,而且会一直记住他。

猜你喜欢
套路范文考试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春色几许(简谱)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眼下有套路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