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评价的思路与对策

2020-03-17 03:56吴昊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专业评价

[摘           要]  园校合作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一种独特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幼儿教育机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合作,通过开展“园校合作”项目,逐步训练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双方应该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针对学生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业务技能的缺陷和不足,积极地优化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内容,改进课程评价的思路,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园校合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78-02

园校合作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一种独特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它指的是高等院校和幼儿教育机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合作,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建设,做好课程评价。科学审核自身的专业目标定位,积极对接职业标准,符合师资岗位要求。

一、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和评价目标体系

(一)整体目标

在园校合作背景下,为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全面地掌握未来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建设和评价。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特点,把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情况,从整体上拟订和设计科学化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形成完善的幼教课程体系。

(二)领域目标

要结合学前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设定五大领域的具体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它们共同组成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健康领域是让学生掌握开展幼儿健康活动的技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语言领域旨在让学生掌握身体不同器官的功能,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沟通水平和逻辑思考能力;科学领域重点强化学生激发幼儿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社会领域旨在让学生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社会关系,初步确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艺术领域重点培养学生更高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分解目标

在园校合作背景下,要开发出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前教育課程目标,然后将其分解成婴儿班、小班、中班、大班在内的多个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实施期限,还可以将其分解成学年、学期、月度、每周、每日、单元等课程目标。

(四)优化课程评价目标

在园校合作背景下,应该强化课程评价的相关内容。惠勒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课程理论家,认为应该“必须要对课程目标做出评价”。他指出,课程目标要变成主体评价和衡量课程的关键角度之一。这是因为课程体现在过程之中,只有随时评价、完善和改进课程目标,方可促进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展和健全。

二、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思路

(一)健康课程

在园校合作背景下,应该强化健康课程内容的建设。它涵盖了健康的生活、心理状态的内容教育,首先应该通过这些课程的具体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要全方位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原因在于幼儿的心理不够完善,他们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结合幼儿学习能力强的优势,顺势引导他们建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推动生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正确、细心的指导能力,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语言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设立语言课程,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让他们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语言表达是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要充分意识到幼儿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和培养,会促进他们终身发展。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应该科学规划相关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和能力。教师要结合园校合作的具体情况,顺应幼儿的语言发展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倾听幼儿的心声,结合语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语言课程应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发挥规范化、带头引领的作用。在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课程的语言课程设置要涵盖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口语化教材以及基本的外语资料,以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培养基本的语言能力,引导幼儿学习浅显易懂的英语知识。

(三)科学课程

学前教育幼儿年纪比较小,缺乏完善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某个事情,很多儿童都是好动、活泼的,不易于集中注意力。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优化和完善科学课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状况,让学生掌握讲授科学课程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幼儿初步了解陌生事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它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形成更广泛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探索精神。

(四)艺术课程

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优化和完善艺术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要认识到,学前阶段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基础阶段,只有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以幼儿发展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课程,强化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教育教学技能,才能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肢体协调技能,让他们感受剪纸、手工、艺术、绘画、建筑、音乐、戏曲、地方文化等艺术资源的独特魅力,切实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

(五)社会课程

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家庭、社会、学校是非常关键的三个方面。家庭是对儿童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教育场所,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社会和学校会显著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从课程建设过程方面来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要优化这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园校合作的实际情况相比较,优化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内容,补齐社会课程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幼儿的交往意识以及社会能力,向学生讲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的社交礼仪等,強化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的思路

(一)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不够合理

园校合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依旧采取比较单一化的评价方法,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虽然已经开展园校合作,强化学生的幼儿教育教学技能,但是考核结果却仍然过度重视理论知识,没有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作考核重点,课程评价出现了程式化、过于封闭的问题,没有让用人单位、同行以及学生等相关方面参与进来,教师盲目教,学生盲目学,没有动态地跟踪课程教育教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引导功能与指导能力。必须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结合园校合作的相关反馈机制拟订和优化课程评价,将评价结果用来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内容完善、结构优化、健全课程体系上面。

(二)园校合作背景下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的对策

首先,完善考核方法方式,彰显发展性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从评价方式方法来看,应该摒弃一次考试定分数的做法,从总结性评价过渡为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考核分数散布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课堂学习、参与小组合作、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完成“任务”的水平、能力和质量中,赋予一定权重,结合实际完成情况打分,将平时过程中的这些积累情况当作最后的考核成绩。如此一来,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他们带来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既要重视他们的学业成绩,又要善于发展和发现他们的多方面潜能,掌握他们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认识自我,促进他们不断突破原有的学业状况,实现更大发展。

其次,健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机制。园校合作背景下高校要结合各门课程和学科的具体情况,把学生、教师、学校、院系、专业等都纳入课程评价机制中,结合各门课程在园校合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采取全方位、多样化、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变化进行监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切实彰显课程评价机制的功能性、实效性、全面性。在优化课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园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切实依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确定恰当的教育教学目标,稳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机制的质量以及效率。

最后,要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重视课程评价的长期性以及过程性,必须结合园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做好课程评价的调研、实施、设计、改进以及反馈等诸多阶段,周期比较漫长。然而,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无法做到一蹴而就,相关方面必须不断更新课程评价理念,研读幼教行业标准,结合园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做好课程评价整合性。原因在于学前教育活动的整合性非常强,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也应该顺应这种情况,全面覆盖课程评价牵涉的所有课程,把握这些课程的普遍性和共性,又要做好课程实施、建设、开发阶段的评价,强化课程评价活动的联动性。要重视课程评价活动的发展性,这也是学前教育课程评价活动的终极目标。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课程评价活动,切实推动教师、课程、学生三大领域的共同发展以及普遍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园以及高校在开展“园校合作”项目的过程中,要强化彼此的信任以及尊重,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借助幼儿教育机构的诸多资源优势,将幼儿教学实践和以课堂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它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强化课程评价力度,提升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坚持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健全人才培养。相关方应该据此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凸显“厚基础,重技能”的要求,要恰当嵌入专业理论,强化学生的各项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学前教育专业实验性课程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案[J].科教文汇,2015(9):37-38.

[2]王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5):56.

[3]叶谦.“学会共处”取向的学前教育课程建构[D].重庆:西南大学,2018.

[4]李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4):34.

[5]戴娇娇.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潘秀萍.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254-255.

编辑 曾彦慧

①本文系2015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基于校—园合作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学》教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XJG-15-46-7)。

作者简介:吴昊文(1968—),男,汉族,江西赣州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专业评价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