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支撑力路径探索

2020-03-17 03:56邹瑞睿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高职

[摘           要]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支撑力对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支撑力进行界定,并分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支撑力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提升社会服务支撑力的路径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支撑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38-02

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服务。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支撑能力,保证能够满足服务社会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支撑力的内涵

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始于美国,美国当时因为农业方面的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农业专业人才,因此美国的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开始在高校内开设农业专业,针对性地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是高校社会服务的最初概念。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发展,新生行业很多,很多传统行业又衍生了新的产业类型,因此当前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量专业的高素质水平人才,而社会上对某些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為社会提供人才输送的服务。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支撑力现在包括人才资源服务能力、技能培训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以及文化服务能力。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其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让其具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在社会发展中保证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支撑起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支撑力也不断提高。[1]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支撑力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资源服务能力不强

部分高职院校未能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导致高职院校未能为企业输送他们需要的人才,部分专业人才供求矛盾严重。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特长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的机会并不多。

(二)技能培训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学水平不强,导致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水平较低,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部分学生不具备企业需求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三)技术服务能力不够

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量繁重,缺乏去企业学习、培训的时间,缺少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的开发过程,难以为地方企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部分高职院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多,发明专利少,专利转化应用于生产的成果更少,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不够。

(四)文化服务能力不高

高职院校应主动为当地行业、企业、社区提供社科普及服务、图书馆文化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文化服务。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努力、壮大文化服务队伍,部分高职院校师生不能正确认识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认识不到高职院校文化服务的意义,对社科普及等文化服务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与所在社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校区都是用围墙围起来,社区群众难以享受到学校的资源,图书馆和实验仪器设备仅供所在学校学生使用,不对外开放[2]。

三、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支撑力的路径

(一)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才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职能是为社会服务,而高职院校的核心是教育,所以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各界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再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数量,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对口企业工作。企业人才不足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的职能及时捕捉到了这种需求,然后通过培养和输送专业型人才解决企业的社会需求,最后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是浮动的,行业发展趋势较好的企业发展和扩张速度快则需要的人才的数量大;但是如果行业发展趋势不好,企业为了节省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对专业人才没有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招生数量应该与企业发展保持同步,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周期。高职院校一定要先与企业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在未来3、4年的发展规划,然后根据发展规划决定招生数量,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在本行业内工作,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如果高职院校与企业疏于联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数量远大于企业需求,最后学生在本行业内找不到工作则有很大可能转行,学生转行之后浪费了教育资源,高职院校没有完成自身的教育和社会职能。[3]

(二)提高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能力

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协同共建专业,提高各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培养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高水平人才,争取在行业内形成良好的口碑,提高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对区域内的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结果确定发展形势较好的专业,然后率先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高职院校可以在行业内聘请资深人员作为重点发展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往往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决定学生的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需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加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能力。同时增加专业的合作企业,通过实习增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长此以往,高职院校为多个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在行业内的评价很好,因此该企业在未来仍然会到该院校招聘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在业内形成良好的口碑,不仅可以提高行业的认可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能力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的建设,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授课水平,提高学校的技能培训能力,为社会稳定、高效地输送人才,促进行业发展。

(三)提高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保证自身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承接工程项目、技术开发应用等服务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创造条件。根据企业需求举办岗前培训班、职业技术资格培训班、技能培训班等,提高企业职工及社会公众的专业技术水平。高等院校应利用其拥有的大量先进人才和技术、设备,为相关产业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解决企业在生产、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推广。高职院校数据库和图书资料藏量丰富,可为所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及时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担当区域发展“参谋部”“智囊团”的角色。如果高职院校发现某些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应该立即与行业内相关企业联系合作,为其开设新的专业,培养并输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加强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例如曾经的计算机行业,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升高,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达成合作,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为互联网行业培养输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对现有专业的相关行业时刻关注,及时分析行业发展动态。如发现行业内的人才过剩,行业内已经不再需要更多该专业的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对这些专业的招生情况进行调整,将节省下来的教育资源运用到其他热门专业中,提高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例如选矿工程专业,当前矿产行业发展进入瓶颈,社会对矿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数量急剧下降,因此高职院校同样应该减少选矿工程专业的招生数量,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用到技术咨询方面,解决企业难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而学校专业的实验室可以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了解,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数量,提高技術服务能力和技术咨询能力。[4]

(四)拓宽高职院校文化服务能力的渠道

高职院校在推动社会文化创新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在文化的传承方面,高校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高校的新使命。高职院校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文化服务职能的认知能力,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教师认识到高职院校有进行文化服务的责任。积极拓展文化服务的形式,吸引社会公众兴趣。如通过各种学科知识讲座、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现场体验等多种方式介绍各行业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技术信息,将各学科知识对社区群众予以普及满足社会需求。此外也可以将学校图书馆、运动健身场所免费向社区群众开放,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当前社会群众的文化水平不足,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捕捉到这一信息,并利用自身优势引导社会群众提升自身文化水平。例如有社会群众认识到自身文化水平不足,想要借助学校的图书资源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最后考取成人学历。高职院校应该对这类社会群众施以援手,为其开放学校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其在图书馆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拓宽文化服务的渠道。高职院校可以从各种渠道宣传文化服务的信息,吸引社会群众前来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人才资源服务能力,提高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以及文化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支撑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4):169.

[2]李莹.新经济时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定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4):139-140.

[3]胡丽娜,孟莉,金明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3):77-83.

[4]张明,吴德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0(1):84-86.

编辑 王海文

①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编号:XSP20YBC18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邹瑞睿(1981—),女,湖南隆回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高职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