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助力高原藏区精准脱贫路径探析

2020-03-17 03:56李付忠周玉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攻坚精准学院

李付忠 周玉娇

[摘           要]  自2018年被定为四川省壤塘县对口帮扶单位以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创新路径、潜心实践,倾情倾力为脱贫攻坚贡献高职教育力量。在定点帮扶工作中,结对共建助力党建和思想提升;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动力,阻断贫根传递;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拓宽增收渠道;爱心捐赠实现济贫助困;多措并举助力高原藏区深度贫困县实现了精准脱贫。

[關    键   词]  高职院校;定点帮扶;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40-02

一、简介

四川省壤塘县地处川甘青结合部深藏区,是集“老”“少”“边”“高”“穷”“病”“教”于一体的,阿坝州最偏僻、最闭塞、最落后深度贫困地区。县贫民穷特征明显,2018年底,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2037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491元、11523元;脱贫任务艰巨,共有44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3.3%;贫困人口9583人,占农村人口的26.6%。总体呈现“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贫病叠加、难脱贫易返贫”的特征。

二、助力精准脱贫概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高校定点帮扶深度贫困县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院长助理任扶贫办主任,具体负责统筹和推动定点帮扶工作的实施。学院党委及责任部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学院主要负责人及部门领导先后多次到县、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选派2名优秀青年干部全脱产赴壤塘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落实帮扶措施。近年来学院定点帮扶高原藏区1县2村,投资8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0余项,帮助完成了47户,237人的减贫任务。帮扶的康旭村和阿甲村“一低五有”全部达标,双双于2018年顺利实现“村退出”;帮扶的壤塘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于2019年圆满实现县摘帽。

三、实现路径

(一)党建引领,思想提升

1.结对共建,夯实阵地

学院党委与南木达镇阿甲村、康旭村党支部签署了基层党组织共建协议。依据基层党组织共建协议,协助帮扶村党支部共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2次。协助村级干部开展业务能力素质提升培训2次,和村干部一道外出考察学习1次,履行了驻村干部的党建和工作职责,对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2.思想宣讲,坚定信心

学院驻村干部以农牧民夜校为平台,作为主讲人开展宣传培训,主要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脱贫攻坚政策、健康知识和义务教育法规等,着力提高当地农牧民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脱贫信心,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宣传讲座。学院思政课老师传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心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宣讲,加深村民对扶贫开展战略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脱贫的信心,并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谢之情。

3.不忘初心,慰问党员

近两年,在庆祝党的生日之际,学院对部分壤塘县南木达镇部分困难党员表示亲切慰问,送上毛毯、粮油、收音机、砖茶等慰问品,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和身体状况,表达学院党委对帮扶村困难党员家庭的慰问,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教育帮扶,阻断贫根传递

1.学费减免,助学帮困

为进一步加强壤塘县教育对口帮扶,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助力壤塘县人才振兴,2019年学院与壤塘县中学签订教育对口帮扶协议,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相关规定落实帮扶政策。针对壤塘县新生开通报到注册绿色通道,进行贫困生学费减免,2019年学院对28名在校壤塘县学生减免学费共计12万元;在奖勤助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2019年壤塘县学生获奖、助学金达7万元。

2.重点培养,人才反流

不定期召开壤塘籍学生座谈会,随时了解心理动向和学习状态,重点关注他们的成长,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他们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理念。对壤塘县学生,全部落实教师“一对一”帮扶,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专人关注壤塘县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向,进行专门的就业技能和知识指导,鼓励学生回到壤塘县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培养教育,2014级会计与审计6班13名学生回到了壤塘县工作,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实现了人才反流。

3.设备捐赠,条件保障

在“六一”儿童节之际,学院驻村干部代表学院走进壤塘县南木达镇康旭村、阿甲村幼儿园开展“六·一”慰问活动,向幼儿园捐赠课桌、儿童游乐设备等基础教学设施;为小朋友送上书包、文具、鞋帽等学习、生活用品。另捐赠空调两台,在寒冷冬天为幼儿园的师生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环境。

(三)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1.依托“荔城乡村振兴学院”和“乡村振兴与新农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组织科技服务专家团队,结合壤塘县实际需求,为壤塘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立足于壤塘县域资源,围绕乡村振兴,帮助建立起具有藏区特色的微型农牧企业,推进当地特色产业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2.学院通过种植技术指导、签订包销协议等措施,帮助康旭村、阿甲村因地制宜建立起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种植马铃薯、青笋等农产品120亩。出产农产品除种植户自己留存外,学院通过以购代捐、组织社会力量购买等消费扶贫的形式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为两村贫困群众增收12万余元,进一步增强了自主脱贫的意识和能力。

(四)爱心捐赠,济贫助困

1.嘘寒问暖,捐衣捐物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高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工作会议精神,学院工会、团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壤塘县南木达镇阿甲村和康旭村爱心捐赠的倡议书》,全院师生积极响应,共募集人民币31027元以及1600余件衣物及生活实用品,全部发放至贫困群众手中。

2.专项投入,人居环境改善

针对康旭村、阿甲村部分群众存在的居住环境差,学院投入专项资金6万元援助特殊困难家庭开展居家环境改善行动,对仁真加等4户特殊困难户进行室内装修、线路改造,并为其添置基本家具,使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改善。

3.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2018年暑期在学院和南木达镇党委指导下,脱贫攻坚服务团一行16人两周时间内分别开展了以“健康咨询”“支教送爱”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健康咨询和发放部分医疗常识资料,针对康旭村和阿甲村村民开展基本体检活动和健康服务;针对南木达镇中心校、三所村幼儿园开展支教送爱活动,通过教学和指导学习方法,讲故事、绘画、唱歌、舞蹈、文化学习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帮扶成效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按照扶贫先扶“志”和“智”的总体思路,创新扶贫举措,整合学院资源,协调推进落实“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及“消费扶贫”,实施精准帮扶,脱贫成效明显。2018年底,学院对口帮扶的康旭村和阿甲村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底,壤塘县顺利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46%,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6000余元增长到2019年的10000余元。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扩大。

五、思考与启发

高职院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教育扶贫上具有先天性优势,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大有可为。一方面可针对贫困地区实施定向招生,予以学费减免,并采取相应鼓励措施,推动毕业生回原籍服务,既能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可针对地区贫困群众实际,开展多样化的实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企業资源推荐就业,实现劳动力转移助力脱贫。

高原藏区地处偏僻,长期以来经济、教育落后,交通不便,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较为封闭。对该地区的帮扶发展,首先要“扶志”,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解放思想,摒弃陈旧观念,实现与社会新时代接轨;其次因地制宜建立以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基地,有能力有技术的应规模化发展,对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促进增收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应与时俱进培育一批与之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最后在产品包装打造上要做出产品特色,打造精品,切不可盲目跟风,在向帮扶单位定向输出的同时,更要打通网络媒体等新型销售渠道。

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无缝衔接。我们已经进入“后扶贫”时代,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对高原藏区的帮扶要抓住机遇,拿出措施,协调资源,推进乡村绿色化产业建设,大力促进乡村产业特色化与市场化发展;要着力健全保障机制,将地区紧缺型专业人才投入高原藏区带领生产发展,同时要大力培育以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中坚力量,引领当地群众在本地参与生产或创业,努力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群”的人才振兴效应;要进一步做好基层党组织的结对帮扶工作,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J].新西部,2019(9).

[2]张克.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扶贫路径[J].中国农村教育,2019(3).

[3]肖竞,王菁.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扶贫路径[J].现代企业,2018(4).

[4]商坤.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举措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5]陈强.四川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4).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攻坚精准学院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攻坚脱贫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