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彩虹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2020-03-17 19:20祝晓云郑宇覃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学期毕业生育人

祝晓云 郑宇 覃成

[摘           要]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其中包含的内容,厘清培养目标、规格、整个教育过程、对应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但是,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专业人才的学校化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书本化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扭曲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主要围绕校园“彩虹文化”背景下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    键   词]  “彩虹文化”;人才培养模式;“3216”人才培养模式;园艺技术专业

[中圖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04-02

一、实施背景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以来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彩虹文化”[1],其具体内涵是: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红色塑魂”: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蓝色致用”:塑造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质,提升双创能力;“绿色出彩”:加强身心锻炼,实现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彩虹文化”育人模式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形成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实现师生全面发展,为新时期高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创新了新思路,于2018年3月荣获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针对专业特点,在“彩虹文化”背景下,把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深切情怀融入专业文化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不高与企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矛盾凸显

当前崇尚高学历仍然是多数家长的共识,轻高等职业教育重普通高等教育,农村学生和家长都想跳出“农门”[2]。录取的学生分数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低,导致专业能力不过硬。这些因素是导致就业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二)毕业生就业后跳槽现象严重

就业后三年内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也对企业和学校不利,造成教育资源浪费[3]。学生求职不理性、心态浮躁、实践能力不强,缺少农业情怀,是造成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培养农业情怀,准确定位,稳步适应职场初期发展,从根源上减少应届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

(三)贵州山地生态农业特殊性

我省属于山地喀斯特地貌,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农业欠发达。通过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4]。立足我省山区土地、气候和生态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子。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有迫切需求

当前农业产业正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特别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大量需求人力型开始转变为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5]。毕业生对“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不再限于谋求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更要求一份能成长、有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的职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主要做法

(一)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寻找突破口

1.通过电话调查、QQ与微信沟通、访谈企业和院校、毕业生访谈,毕业生问卷调查,赴企业实地考察、现场交谈等,准确把握遵义市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各专业对应企业行业发展状况,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岗位需求,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各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和意见等调研。

2.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毕业生就业初期,缺乏吃苦精神,眼高手低的现象较突出。就业稳定性较差,跳槽现象较严重。部分企业反映学生所学知识与生产脱节,知识更新慢。学生公文写作、PPT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寻找出新的突破口。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团队设计了“三循环、两交替、一轮回、六位一体(教学、科研、生产、创新、鉴定、服务)(“3216”)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表)。该模式紧贴岗位,具体为:学生在前3个学期(第1~3学期)完全在校内学习文化与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完成单项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训练,同时“耕读相伴”,3个学期循环3次。中间2个学期(第4~5学期)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专项教学实习,学生在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两个学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两地交替学习;最后1个学期(第6学期)全部在企业“全职顶岗”或直接被企业聘用上岗。2013年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试点实施,经过两年的实践积累,2015年推广到园艺技术专业。

(三)发挥教学团队优势,构建校企育人平台,实现田间育人

团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中坚力量,能引领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技术能手配合,即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技术总监、技术顾问,参与企业工作团队。企业技术团队负责人承担我院兼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教学专项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建6支教学团队(绿色防控团队、辣椒团队、花椒团队、农业生态园团队、精品水果团队、水肥一体化团队和茶叶生产管理团队),共同指导生产,共同指导学生。搭建了校企育人平台,促进了从单一的学校育人向校企共育转变,在田间生产中培养人才。

四、取得的实际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通过到企业进行教学专项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中做、做中学”,符合循序渐进职业素质培养规律。学生不仅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同时还掌握了所需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有了切身体验。对企业的组织机构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对自身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对农业企业情怀的培养。

(二)教师知识得到及时更新,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团队教师参与企业工作团队,教师的知识更新、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为企业兼职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三)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实施了“3216”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显著的提升,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企业的认可度也提高了,学生毕业工作后跳槽的现象得到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李凌.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实践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3-14.

[2]郭文龙,党菊香,刘建海,等.基于生源危机视域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发展探析[J].农业教育研究,2015(3):10-12.

[3]刘举.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19(14):271.

[4]孙志刚.统筹推进抗疫脱贫 坚决打赢两场战役[J].求是,2020(9).

[5]曹登科.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3):75-76.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2018年第一批贵州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园艺技术省级骨干专业”(黔教办职成[2018]158號,主持人:郑宇)。

作者简介:祝晓云(1965—),男,汉族,贵州遵义人,副教授,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师,研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郑宇(1967—),男,汉族,贵州正安人,副教授,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覃成(1982—),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副研究员,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副主任,研究方向:辣椒遗传育种和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学期毕业生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