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现状研究

2020-03-17 19:20黎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领域科学高职

黎诩

[摘           要]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一种教师所独有的实践性知识,由关于学科、关于学习者、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类知识共同构成。基于PCK的评估方法,以大连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关于科学领域内容的知识”“关于各年龄班儿童科学学习的知识”“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知识”三个维度对其科学领域PCK

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领域PCK水平总体不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提升,为其后续专业成长打好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知识(PCK)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16-02

一、问题提出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由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一种教师所特有的可教性知识,是指教师将某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必备的教育学知识进行特殊整合的一种知识体系,主要由关于学科、关于学习者、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类知识共同构成。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PCK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良好的PCK能帮助其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将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和师范性更科学地结合起来,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职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教育影响着幼儿园教师PCK的形成和初步运用,如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较好掌握PCK,就能更迅速适应幼儿园工作,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生活性、游戏性、整体性的同时,实现教育目标并帮助幼儿实现发展。因此,许多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关于PCK的相关内容,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和应用PCK。在帮助学生建构PCK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课程进行设计研究外,还应该对学生各领域PCK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当前课程体系下学生自发形成的PCK的过程、水平和存在问题,从而为后续的课程调整提供思路。

考虑到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领域(自然科学)PCK的现状,以大连市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从关于领域知识、关于幼儿知识、关于教学策略知识的PCK构成要素出发对高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PCK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对于教师PCK的研究大多在特定学科中进行,考虑到幼儿园课程涉及领域较多,对学生各领域PCK进行分析的难度较大,因此本研究选取学生科学领域的PCK为研究内容。另外,幼儿园科学领域包含了自然科学和数学两个部分,虽有共通之处,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许多院校在开设教法课程时也将其作为两门课程分学期开设,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领域中自然科学部分的PCK现状。

结合PCK的结构要素和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特点,本研究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PCK分析设计为“关于科学领域内容的知识”“关于各年龄班儿童科学学习的知识”“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知识”三个维度,并在研究过程中就这些方面对学生科学领域的PCK进行考察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科学领域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并参与过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因此,本研究以大连市某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即将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从5个平行班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其科学领域PCK现状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

研究对10名学生的自定主题和年龄班的科学领域活动方案进行了文本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某次科学领域活动的教学对象、内容、目标、方法、重难点的设计情况,发现他们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初步了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如何获取并运用PCK的。研究对活动方案进行了编码,并主要对方案中的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等部分进行了分析。

2.观察法

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将活动方案所对应的相关教育活动或模拟教育活动进行实地或影像观察,以了解这一活动中PCK三个结构要素的具体体现和三者之间的转化和整合,同时感知现场的活动氛围。

3.访谈法

在文本分析和观察的基础上,研究还对10名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并通过访谈收集到了学生关于本次科学活动设计组织的观点和思路、对于自身PCK的认识、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建议等信息。

三、研究结果

PCK具有缄默性,是一种内隐的教师知识,难以直接进行研究,现有的研究大都从教师外显的教育行为来研究教师领域教育知识[1]。本研究通过了解学生关于科学领域内容的知识、关于各年龄班儿童科学学习的知识、科学领域教学方法的知识以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领域PCK的现状。

(一)缺乏对PCK的整体认知

虽然PCK在课程设计和组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学生缺乏对PCK的内容、结构、重要性等的整体认知,只是对各个要素有零散的了解。在访谈中,全部受访对象都表示没有听说过“学科教学知识”“PCK”“领域教学知识”等相关内容,对于PCK几乎完全不了解;即使有个别学生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呈现出了相对较高的PCK水平,但其在访谈中表示“之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按照老师上课讲的要求设计的”。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发形成一定的PCK,但是缺乏目的性和建构的系统性,对PCK的整体认知不足。

(二)忽视必要的领域内容知识

科学领域内容的知识主要是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包括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的核心概念、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教育活动来源和资源支持等知识构成,是科学领域PCK的基础要素。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并不关注科学领域内容的知识,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极少考虑到此次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及其在整个科学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甚至很多学生对活动中的科学知识或概念也是一知半解。

例如很多学生的活动目标设计空洞抽象缺乏操作性——“认识各种各样的桥”“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有的学生核心概念把握不明确,“制造彩虹”活动中为幼儿讲解色散、折射、反射、光谱等知识;还有的学生教育内容出现错误,在“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中将鲸鱼划分为鱼类。访谈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说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主要方面,学生关于科学方面的通识性知识也普遍缺乏,大部分学生也承认在设计和组织中极少考虑关于“教什么”的问题,有受访学生在解释“好玩的降落伞”方案时表示“我对这个其实也不太了解,但小朋友一般用不上那么难的知识,所以我就主要让他们体验过程”。

(三)對儿童科学学习理解单一

儿童科学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关于“教谁”的问题,包括了解儿童年龄规律、学习特点、已有经验等,是科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发现,学生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活动时会考虑到儿童的年龄、需求和兴趣等,但过于理想化和表面化,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对儿童科学学习理解比较单一。同时,学生在观察、解读幼儿的方面能力不足,观察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机性、观察方法有限,而且不能运用相关理论解析幼儿的行为[2]。

当被问及“你是根据什么设定活动内容的难度”时,大部分学生会回答“依据X班幼儿年龄特点”“依据《指南》”,虽然总体思路正确,但是由于其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不够扎实,加上实践经验欠缺,很多学生对幼儿科学学习的理解就出现了过于“想当然”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活动方案的“活动准备”部分写出“幼儿具有玩水的相关经验”,但在访谈中却不能说出所谓的“相关经验”到底是什么;有的学生在设计活动时不考虑可能出现的个体差异、可能的困难、突发状况等,导致活动组织脱离幼儿,难以达成设定目标;还有的学生过于依赖偶然的实践经历,表示“我上次实习的时候发现小孩什么都会,科学知识懂得比我们多,所以我觉得难一点是可以的”。

(四)教学方法运用缺乏灵活性

教学方法关注的是“怎样教”的问题,是教师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与联结,包括策略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一般教学的知识、教育学知识、技术知识等[3]。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科学领域教育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但是在活动中难以依据活动目标和内容将这些方法有逻辑地贯穿起来,教学方法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导致活动过程不够流畅,活动目标难以达成。

分析活动方案时发现,很多学生的方案趋于格式化,不论什么年龄班或者什么内容,活动的思路都大体相同,导致方法和内容不匹配,难以实现活动效果的最大化。例如,有的学生在组织更适合运用观察法进行“好吃的水果”活动时选择了实验法,并让幼儿进行符号记录,虽然也能丰富幼儿经验,但过程冗长复杂较为生硬,该学生在访谈中表示“科学活动强调探究,我想多给幼儿探究的机会”,证明了其对“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理解偏差。另外,还有学生过于关注活动过程的丰富性,而忽视了方法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导致活动过程热热闹闹,但幼儿的科学经验却没有获得提升。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从以上各维度对研究对象的科学领域PCK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但是科学领域PCK水平总体不高,具体表现为缺乏对PCK的整体认知、忽视必要的领域内容知识、对儿童科学学习理解单一、教学方法运用缺乏灵活性。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不重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通识性知识欠缺,学校教学科目间联系不紧密、实践课程不够深入等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PCK的建构,也不利于其今后的专业成长。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重要环节之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进一步关注并研究学生的PCK,通过加强科目整合、提升实践课程质量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PCK,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教育实践当中,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筱彬.幼儿教师科学领域教育知识(PCK)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郑志辉,刘德华.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学习的知识”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6(8):67-69.

[3]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2,28(5):37-42.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领域科学高职
2020 IT领域大事记
点击科学
领域·对峙
科学大爆炸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