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兴趣的培养

2020-03-17 19:20马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传染性

马权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结合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讲好第一课、结合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讲好课程内容、结合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讲好思政等方面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效果。

[关    键   词]  新形势;高职学生;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80-02

传染病是人类的公敌。而引起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如“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更是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进入21世纪这20年,人类在不断经受“非典”“埃博拉”等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防卫能力已成为人类共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是基础,高职院校是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将会是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撑。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重要基础性学科,是学习防疫知识的基础。但由于本课程基础性、理论性强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弱点,导致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本文着重探索如何结合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的办法,以供教学参考。

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特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高职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预防医学等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前置课程。本门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由“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三部分内容组成。开设本门课程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在抗击传染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总体来讲,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一)基础性

基础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其在医学课程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为上述学科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又相互交叉和渗透。比如,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结构、生理;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等内容是临床中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又如,免疫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中各成员的结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等知识点,都是医学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時也是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的理论基础,医生对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依据就是病原生物的独特特征来进行“识别”的。由此可见,本课程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二)理论性

高职教育本应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面向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鉴于医学学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高职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否则,其技能将是“无源之水”,终将枯竭。因此,高职医学教育的理论教育仍不可或缺。本门课程就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理论性是某种表现现象的根本原理,是现象的本质属性的体现。这种理论性往往深藏在各种现象之中,需要人们去透过各种现象去寻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乐于思考、深入思考。比如某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往往是特定病原体致病机制所造成的,探寻致病机制的过程就是理论探索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弄清楚其机制才能清楚地与其他相似临床表现疾病相区别,以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繁杂性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由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而其中除免疫学知识点的逻辑结构清晰,知识结构较为紧密外,另外两部分的知识点结构松散,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点间缺乏联系[1]。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记忆。比如细菌总论各章节之间、细菌分论各章节之间。前一章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后一章节启发性不大,每一章节的学习都需从“零”开始。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抽象性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不看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在自然界是客观的存在,但它的外形、结构、生理生化、致病过程等都无法直接感知,虽然使用显微镜、实验等手段能一定程度上直接呈现,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相关实验设备相对落后、课时限制等,开始试验较少,内容简单,特别是免疫学的抽象性更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二、高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现状

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这是高职学生的最大优点。但往往存在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弱点[2]。对基础性、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能力更是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面对集基础性、理论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学生较难理解其理论对医学实践的重要应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本课程的效果往往不佳。本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且繁杂,学生往往摸不着头绪。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兴趣的培养

(一)讲好课程第一课

讲好第一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触新课时,教师往往都会从宏观的角度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特别要介绍课程的实践应用,这些都是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设定的环节。若能在这个过程中以人类历史上爆发的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例子加以引入,以说明课程知识内容与传染病,特别是引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的密切关系,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类历史上被称之为“死亡者之舞”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其中第二次在欧洲中世纪的一次毁灭性爆发,第三次大流行在中国也造成了260万人感染,220万人死亡的严重后果[3]。最近二十来年,人类面临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这些事件,学生是“亲眼所见”甚至是亲身经历的,对他们的影响直接和深远,印象深刻。这些事件中的许多防疫知识和方法,如人们对病毒生物学特征认识的重要意义、防治措施、治疗措施等,都是在本门课程需要讲解的重要内容。认识传染性疾病流行环节、发生、发展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就是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认识传染病特别是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的逻辑,就是本门课程知识点的构建逻辑,说明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足以引起学生的强烈震撼和共鸣,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相关事件讲好课程内容

人类历史上每次出现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對全球经济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但从另外角度看,这些事件也为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相关事件充分融合,对课程的讲解和学生兴趣的激发具有很好的作用。

“病原生物学”主要从生物学角度介绍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引用人类抗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和教训,医学和科学工作者对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研究、对其流行特点的认识过程、对病原体致病机理探索、对人类针对病原体的免疫特点等研究情况,充分说明讲解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又如在课程学习中,在讲解病原菌的防治原则时,结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一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经典做法解释找到传染源、隔离、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等的重要意义。上述内容学生亲身经历,印象深刻,会认同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结合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讲好思政

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需要有人冲锋陷阵,方能战胜困难,这里有专业人士,也有一些非专业的志愿者。在灾难面前,他们显得更加伟大。人们赋予这群人最特别的荣誉称号:“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烈火英雄”等。每次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都会激发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和爱国热情,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不管是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支援,还是在当地默默坚守,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间,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当代“白衣天使”的责任担当,更体现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相关内容向学生充分展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伟大形象,激发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用大量志愿者不顾生命危险,奔赴“前线”,忘我工作、为国解困、为民解难的光辉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用抗击“病魔”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提高公共卫生防疫能力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是基础,充分利用重大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的“素材”,融合于教学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莉,曾琴.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

[2]汪燕.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3).

[3]殷瑜,陈代杰.鼠疫防治进程中的重大科学发现[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传染性
翻转课堂与沉浸式教学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Kindness Is Contagious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浅谈民语言医学生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