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探析

2020-03-17 19:20赵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实务专业课程思政

赵伟

[摘           要]  课程思政已经作为重要的思政教育方面,要发挥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要以立德树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课程特点,明确课程思政内容,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水平三个方面,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86-02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称《纲要》),这一文件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新生来到大学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该门课程中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和有效实施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以及《纲要》精神探讨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原则

(一)以立德树人作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最初阶段,老师依据教材讲知识,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实操能力较弱;第二阶段,坚持知识与技術操作并重,教学中开展了多种实践实训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应当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将价值的塑造、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是知识、能力教育的附加内容,而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必备内容”。

(二)以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任务

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各专业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考虑专业课程体系的思政融入,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同类别的课程根据其特点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的作用不尽相同,其育人的要求也有侧重。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需求,以认知国际、国内贸易政策,形成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贸易思维,深化贸易法制观念作为课程的思政教学重点,为学生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价值引领。

(三)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

当前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对应当开展哪些内容的思政教育还未形成共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要求结合各自的专业内容,深挖思政教学要素。依据《纲要》,作者整理了如下内容,供专业教师参考。

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展开。主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重点范围: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要点

(一)夯实课程建设主战场

课程思政的实施首先体现在课程的设计中。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整体设计有利于授课教师把握课程的思政目标和育人方向,找准专业与思政的有机结合点,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推进思政的方向,从而有效地、润物无声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的道德、品行和职业素养。

1.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设定。依据《纲要》,“经管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以此为指导,教师在确定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时,要深挖专业技能中的思政要求,确定好专业课程与大思政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做到课程间同向同行,全方位育人。

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知识目标从贸易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强课程内容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如贸易术语部分的技能目标可以确定为:能规范使用贸易术语,能结合贸易背景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等。素质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贸易中的成本意识、风险意识等。其中的规范使用、成本意识是贸易岗位中的基本职业要求,通过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使用贸易术语,还会在考虑成本、风险等因素下规范使用,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整体设计上,教师要找到各个模块教学内容的思政要点,并有机衔接好各个思政要点。从单元设计上,要明确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资源的思政意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1)授课内容要体现与贸易政策的融合。从贸易方式上看,传统海运贸易的操作基础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重点。结合贸易新业态的发展,教师可以将跨境电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政策等内容融入课堂。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政策引领和全球化思维。

授课内容还可以结合特殊背景下的贸易政策等进行思政分析。如在特殊时期,外贸形势的变化、政策的实施都应是学生关注的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查阅相关资料,和学生一起分析“稳外贸”、海关对进出境产品的管制等贸易政策变化。

(2)教学内容要设计充分而灵活的实训教学。与课堂中的传统理论授课相比,实训教学是更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教师在实训任务的设计中,可以融入小组合作、诚信服务、成本管控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实训教学,还可以通过灵活设计第二课堂、课程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专业任务中,体会表达沟通、诚实守信、公道办事等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3)发挥企业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企业用人不仅要衡量学生的技能水平,更重视价值观认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体现在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中。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文化、名企介绍等,将企业的优秀员工标准以案例、视频、讲座等方式引入课堂中,生动地让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的要求,引导学生社会责任感、爱集体、爱国等情感的融入。引入毕业生贸易领域的创业实例,引导学生根植艰苦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二)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

1.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程思政学习的资源和空间

教师在课程线上资源中提供丰富多样的贸易资源,如最新的贸易政策法规、生动的企业案例、鲜活的毕业生岗位经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教师还可以开展贸易岗位中职业素养、贸易趋势等思政内容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贸易政策,养成主动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中标签式的课程思政效果并不突出,教师仍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会思政内涵,实践中内化思政元素。学生对思政元素无法自主意识到,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逐层发问、挖掘原因、启示、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思政。

如起草贸易合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具体产品的分组竞赛的实训任务,鼓励学生开展产品调研,了解产品的具体规格和属性,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在课程思政中参与的主动性

从资源角度看,利用学习通等课程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资源丰富、实时沟通的优势,推送更多贸易历史、中国商业思维等精彩资源,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宽度。从教育形式看,通过直播、讨论互动等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分享课程的思政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内化为精神追求,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温度。

4.灵活运用课程评价,引导学生将课程思政外化为自觉行动

教师通过对课程考核评价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思政元素的领悟和外化。这种设计并非一定要将思政作为考核的百分占比写到评价表中,而是通过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评价方案来引导学生。如贸易结算方式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将小组在不同贸易业务中结算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作为单元考核内容,将选择理由作为专业知识考核点,将业务思考和借鉴作为加分项,鼓励学生分析并用专业知识做出选择的同时,还要以企业身份思考原因,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贸易中风险意识、诚信责任的重要性。

(三)武装教师队伍主力军

高职学校中每一门课程、每一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师的思政素质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

1.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

一方面依托学校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学校的精品课程,在课程线上、线下教学中,教学团队不断更新课程思政育人观念,全部教师在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思政要素。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初步显现,学生能了解国家的贸易政策,养成了关注地区贸易政策的习惯。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在省培、行业培训中,重点关注课程思政的教学培训,定期在教研室、课程团队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公开课等形式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

2.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

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在教学、比赛等项目中得到提升。(1)教师通过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思政教学比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等项目,总结日常教学经验,规范思政教学方式,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更多的思考、总结、提升。(2)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课程思政学习课堂,将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中,设置了学习、讨论等任务,促进教师积极学习,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要始终以立德树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明确课程思政内容,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师水平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课程的思政水平,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05-28.

[2]孙圣勇.专业课程思政例析: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7):35.

[3]王磬.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理論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德育研究,2018(12):40.

[4]梁菁.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质与边界[J].新西部,2019(6):140.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实务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