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子兵法》将帅“五德”与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修养

2020-03-17 19:20范燕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大学英语

范燕梅

[摘           要]  《孙子兵法·始计篇》谈到选拔将帅应当考察五个方面:“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古为今用,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个称职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同样应当具备才智、威信、仁爱、勇敢、严明五个方面的素质修养。

[关    键   词]  孙子兵法;大学英语教师;素质修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214-02

《孙子兵法》开篇首句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所以教师,尤其是作为中西方文化“语言知识的分析者”“文化差异的解释者”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須具备过硬的素质修养,才能实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孙子兵法·始计篇》谈到选拔将帅应当考察五个方面:“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所谓之“将”,是指将帅的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就好比将帅。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当从这些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注意智、信、仁、勇、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智:“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不通过战争而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是将帅挫败敌人的智慧。对英语教师而言,授课就如同指挥官,教学想要达到孙子所说“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不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不变,不可胜尝也”的教学效果,除了自身专业的英语语言教学水平、高超的智谋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外,还要熟知教材,灵活取舍,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及学生时时变化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流程。使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例如活泼好动的班级可以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和role-play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相对较安静的班级可以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逐步提升他们的思考与表达能力。课堂对教师而言是“无声的战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代,学生思维跳跃,有时难免发出质疑,教师“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要掌握主动权,用幽默智慧去除学生疑惑,做到“先为不可胜”。与此同时,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师文化传承与借鉴之重任,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英语教师更需要运用智慧润物细无声。

二、信:“信者,号令一也”

《论语》曰:“道千乘之国,警事而信。”《辞海》亦有云曰:“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想要让学生与子同行,就必须要以诚信待之,以威信辅之。

诚信是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德高才能望众,要想使学生热爱英语课程,英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有他信力,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否则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学生在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一诺千金后必会对教师产生信服感。

《孙子兵法·行军篇》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英语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一定的威信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功必赏,过必罚”,比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既定任务就必须要严格执行,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实施惩罚,刚柔并济,恩威并重以抑制其不良行为再度发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三、仁:“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把仁爱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率着忠、恕、孝、信、智、勇等诸多道德规范。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指出: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其表现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无不体现教育的仁爱思想,国家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教育的仁爱行为的实施。

《孙子兵法·地形篇》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将帅对待将士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兵就愿意追随将帅赴汤蹈火;对待将士像爱子一样,士兵就愿意与他共生死。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新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者,从事着培养人才的工作,教师的仁爱素质要求尤为突出。教师如果没有了仁爱之心,就没有了真诚,那么他的任何教学不管是多新颖,都是无效果的。教师如果没有了仁爱之心,就没有了责任感,他的任何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对英语教育工作者而言,仁爱之心的缺失是致命的。尤其是近年来在学生群体中,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的人数较多,比例较高。一些学生过去是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内心情感缺失,心理健康受到创伤。教师唯有以仁爱之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同时谨记不娇纵学生,避免出现“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说”,才能真正走进大学生丰富多彩却又脆弱的内心世界,真正让学生接纳自己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从喜欢英语老师逐步转变到喜欢英语课堂,爱上英语这门语言。

四、勇:“勇者,殉义不惧,能果毅也”

勇敢是指有顽强的精神,不怕危险和困难,勇于突破与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人文性中对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21世纪,知识大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想要大学生流利地使用英语,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在思想上和教学上勇于突破与创新。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动学习相关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研究中教学,教学中研究,教学中创新”。例如我们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领导就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组织教师参加巴中市以及四川省等培训进修活动,开展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中心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教学平台在线学习,邀请校内外专家就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等主题开展知识讲座,选派优秀教师参加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等活动,学习归来开展讲座分享给全校教师。我们英语老师关注学习英语学科领域最新的学习理论,参加了美国驻成都领事馆英语教学论坛活动,作为联络官参加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等类似活动。这些都有利于英语老师更新自身职业教育理念,将授课过程从英语教师的“一言堂”单向输出模式转变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万言堂”。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大胆创新,须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抛开转变我们传统的问答法、讲授法而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类型设置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探究与合作等教学方法来增强师生互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授课过程中,充分借助慕课、微课等平台,收集整理网上优质教学资源,使用掌上巴职APP等进行签到,发布小组任务、投票等活,提高学生英語学习兴趣,力争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大学英语课堂。在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下,学校开启网络授课模式。平时授课使用MOOC等积累的经验使教师能轻松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实现基于课堂和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五、严:“严者,以威严素众人心”

《孙子兵法·行军篇》:“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要严格要求学生,必先严格要求自己。须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英语教师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解惑者,在授课时必须要严谨治学,例如在英文中人名和地名大多采用英译办法,虽然已有约定俗成译法,但偶尔有些作者偏要另译,我就曾经读到谢天振先生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批评一位作者把英国著名诗人蒲伯(Alexander Pope)翻译成蒲坡。所以在备课时如果发现有不太熟悉的人名或地名时,我一定会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确保无误,此为对己之严。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严格要求学生,须知严师才能出高徒。在给予学生充分关爱与尊重的前提下,对学生严得适当,做到严而有度。例如我们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有许多来自甘孜阿坝凉山州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英语基础非常薄弱,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甚至都没有学习过英语。所以在布置教学任务时,我都会设置难度梯度,悉心辅导,同时安排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接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此为对学生之严。

正如《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言:“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的强盛衰弱、前途命运。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分子,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有针对性地去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争取做一名“有谋略、讲兵法”的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4-09-09.

[2]刘贵芹.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2.

[3]贾国栋.继承改革成果与构建创新发展: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J].中国外语,2015(7).

[4]谢守芝.崔国政选编.《孙子兵法通读》[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5]孙子.(原注)孙子兵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6]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大学英语
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至善
孙子兵法与商业战争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孙子兵法》这样读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