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思政”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2020-03-17 19:20孙凌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的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当前各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因此,提出“课程思政”的观点,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一切育人工作相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主要从“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思政”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师能力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21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18年6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因此,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实际出發,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形成协同效应。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更好发挥“四个服务”功能的创新,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专门开设的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教育理念,即在开设的每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知识中嵌入思政教育,并非要改变专业知识的原有属性,而是发掘专业课程中“隐形”的思想政治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作用。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运用广泛,信息传播形式复杂多样,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虚假信息、扭曲的价值观充斥在大众周围,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给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加复杂多变的冲击,高校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教育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产物,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整体把握和运用,有利于更加自觉地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程思政”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是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的重要方面,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实践而言,尚处于探索期,在融入专业课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尚需进一步深化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发展,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课程思政”在高校中还未深入人心,“课程思政”理念还未在高校中形成共识,没有转化为教育者的自觉行动。一些专业教师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专业实践中,对“课程思政”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更别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思政”课堂。他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狭隘地认为是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认为这些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非为主力,忽视了从侧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业教师思想上的不重视,会导致形成“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尽管“课程思政”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将其入脑入心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尚未形成统一

在高校中,课程类别一般包括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学生的专业课程占学习时间的80%。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学生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足够了,并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不论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还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当前,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往往对自身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甚至会忽略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门课会出现多位教师完成,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案,内部没有共同目标,运行机制不同步,思政教育往往难以达到效果。不同专业之间如果目标不统一,也难以形成合力,更别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课程思政”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如果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老师的力量,去实现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此外,高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专业课程,这就更加需要建立“课程思政”的理念,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相互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提高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

由于当前“课程思政”的理念还未在高校中完全形成共识,还没有转化成教育者的自觉行动。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专业课程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高校教师从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背后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源,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首要条件。专业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将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全面发展。“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师应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只有从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将思想外化为行动,从而更加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重要目标,所授课程内容才能更贴近思政教育内容。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现全员育人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要有育人的责任担当,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导教育学生。首先,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应注重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从学科本位出发,找准切入点,立足本学科的专业优势。在总结专业知识特点的同时,深挖学科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并提炼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知识传授中向学生准确传递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思政”中,教师应把握专业知识教育的主体观,辅以思政教育,不能因为思政教育的融入,而减弱了专业教育的功能。其次,各专业教研室应充分运用小组讨论、老教师带新教师、教材教案编写、集体备课、名师示范作用等方式,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鼓励专业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实现全员育人的机制。

(三)把握学生特性,完善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多元文化给现代大学生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在新媒体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融入新媒体的环境中,利用新媒体优势,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当下网络的流行趋势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确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完善教学方法。将社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行动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课程思政”不只在课堂上,而且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活动来体会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高校教师要从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意识入手,从本学科出发,深挖专业学科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完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才能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王景云.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6):186-191.

[3]王秋.课程思政的思与行[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6):9-10.

[4]韩宪洲.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J].高教研究,2020(5).

[5]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16.

[7]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8]苏春,陈斌.课程思政的素材挖掘、内容组织与教学实践:以《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S2):145-148.

编辑 司 楠

①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培育项目“《动漫剧本》‘课程思政实践对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推广价值研究”(编号:19JP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孙凌霖,湖南娄底人,硕士,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