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

2020-03-17 19:20张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协同思政育人

张莎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协同育人主要是学校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学校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通过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希望研究能够有所收获。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228-02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应用型人才,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并且重视人才教育过程当中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本文将通过阐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以及含义,发现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过程当中存在的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对策,帮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走出当前困境。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相关内涵介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主要是改变学校各个环境系统的变量,然后出现新的系统,促使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能够相统一。学校的教育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作,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领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具有教育资源的作用,还应该积极与企业相互联系,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开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老师辅导员以及党团工作人员必须与企业政工人员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学习,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工作,二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各取所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共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

在我国教育体系的过程当中,高职教育是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教育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育,相互协同发展。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从内部意义而言,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进入社会;从外部意义而言,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过程当中,会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之下有利于和企业进行合作,促进教学进步,保障企业有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共同发展。

(一)符合工匠精神的现实要求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名词,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符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需求,能够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代表的是一种职业精神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当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必须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思政教育专业部门等进行合作,营造劳动光荣的教育环境氛围,让学生积极接触现实生活中的工匠人物,让他们会领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系统育人工作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职业观,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这样才符合工匠精神的现实需求。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徑,随着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培养新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智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不仅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这一渠道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也要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双创”教育引入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能够全方面培养人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思政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教育引导作用,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双创型”的人才。

(三)符合高职院校新需求

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系统工作,符合当前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以及办学工作的新需求。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学校和企业合作、工作和学习相互合作、产业和教育相互融合,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协同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应用。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开展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与企业的合作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植根于校企协同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彰显出强大的影响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政教育的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以及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一)德育和智育结合的力度不够

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而言,其德育和智育结合力度不够是主要的问题,教育协同工作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建设,更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相关教学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思政资源协同的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有效地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这也表现出我国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大力发展。

(二)缺乏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平台

进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必须有平台作为支撑,因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牵扯的主体较多,其内容涵盖量较大,不仅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专业课程、学生的实践课程、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形式不局限于教室,也需要第二课堂的支持。所以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引进先进的教育平台和教育技术,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引进技术并不能完全规范使用,所使用的载体并不能够发挥集成效应,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规模化,群体化的要求,也不能真正起到思政教育的功能。

(三)思政教育相关机制不够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机制无法发展。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过程当中,必须有相关的机制作为支撑,才能够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仍然处于一种自发性的松散状态,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内部存在分工差异,其内部组织的入口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在工作过程当中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够合理,责任不能到人,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教师只专注于教书的本职工作,不能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专题性的指导,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压力,所以工作职责过程当中为了减少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的支出,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的专业相互联系。

四、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相关策略分析

(一)加强思政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在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当中,必须加强思政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教师是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主力军,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思政理论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并且根据教师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分派工作任务,对不同专业的教师将不同的工作培训专业课程和自身教育进行融合。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引导思政教师辅导员以及党委工作人员,熟悉各学院的学生专业情况以及学生实习情况,发现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此外,应该打造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平台,让专业教师带动大部分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

(二)引进先进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平台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当中,必须引进先进的教育平台,因为教育平台是教育的基础设施,并且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高校应该积极引入“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办公系统,系统连接教师和学生,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搭建桥梁,形成上下紧密的教育形式。第一,这种教育系统育人应该设置动态专区,及时报道所取得的成果,及时反馈所存在的问题,并设立专门的评价区,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及时评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及时评定;第二,线上内容和线下教育有效结合,教育资源可以分开划分功能区,对课程、试题、政策、榜样力量等内容进行模块专区划分,坚持做到系统内容适时更新,不断推送。

(三)实施科学的思政教育系统与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实施科学的思政教育系统与运行机制不仅包括管理机制、执行机制,还应该包括动力机制和监控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其工作绩效、职称职务进行评定,监控机制主要是对思政教育协同工作的任务进行监察,要求教师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只有实施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够保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正常开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立德树人教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阻碍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其衔接机制不够健全成为当前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阻碍。所以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完善育人机制,积极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建立专业化的思政育人平台,实施科学化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建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世纪桥,2019(3):54-55.

[2]宋占波.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J].人民论坛,2019(3):118-119.

[3]周恋,刘靓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智库时代,2018(48)16-17.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协同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