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对动脉蹼诊断价值的探讨

2020-03-18 09:03徐荣全叶小剑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管腔朝向颈动脉

徐荣全, 鄢 磊, 叶小剑, 许 翔, 庄 勇

动脉蹼,由Connett等于1965年发现,在血管造影中表现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的“嵴样”充盈缺损,呈抛物体状突出,并延伸至动脉腔内的薄膜样片状物[1]。1973年,Momose和New首次使用“蹼”来描述这种病变,病理证实为内膜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隐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2]。由于动脉蹼的形态学改变不典型,同时影像科和及临床医生对其缺乏全面认识,目前只有少量文献报道[1-18],由超声诊断的动脉蹼更是屈指可数[3,13-15]。现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超声检查发现的10例动脉蹼的声像表现,以期提高对动脉蹼的认识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0例中(28 800例动脉超声中检出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55.5岁(44~85岁)。颈动脉蹼9例(9/24 047),股动脉蹼1例(1/4 753),均位于动脉后壁。

1.2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C2000,德国西门子公司,线阵探头9 L,频率9 MHz;HI VISION Preirus,日本日立公司,线阵探头L13-5,频率13 MHz)进行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体位:受检者仰卧于枕头上,头部后仰、偏向对侧,颈部肌肉放松。股动脉检查体位:受检者仰卧,两腿伸直、分开、外旋。横切面扫查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颅外段全程,重点观察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球部及颈外动脉起始段;横切面扫查股动脉全程。发现薄片样结构突起时,记录其部位及尖端朝向,纵轴切面测量其长度、宽度,观察隐窝处有无血栓并测量大小、周边有无斑块并测量大小,测量残余管径及原始管径。CDFI观察隐窝处有无涡流血流信号,PW测量管腔最窄处及狭窄远段的峰值流速,观察频谱有无变化,根据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评估局部管腔狭窄率[19]。

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从PACS系统内回顾性阅读血管造影图片,根据动脉蹼的血管造影诊断标准判断有无动脉蹼存在[16,18]。

2 结 果

10例动脉蹼的超声表现为自动脉后壁突入管腔的“两高一低”回声的薄片样结构,呈“肉夹馍”样改变,与动脉壁呈“A”征,两边为表面光滑的高回声内膜,与周边动脉内膜相连续,中间为低回声区并与血管壁中膜相连,低回声区可明显也可不明显;结构内无明显血流信号,与动脉壁成角,局部形成隐窝,可见涡流血流信号(图1)。

10例中,8例行CTA检查,1例行DSA检查,均在血管造影图像的相应位置观察到动脉蹼的薄片状充盈缺损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1例未行血管造影检查。10例均未造成动脉管腔明显狭窄,狭窄率<50%。9例颈动脉蹼均无合并硬化斑块,1例股动脉蹼近心端合并大小约15.7 mm×2.4 mm的以强回声为主不均回声的扁平斑块。10例动脉蹼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结果详见表1。

A:左侧颈总动脉蹼,分叉处后壁突入管腔的“肉夹馍”样结构(箭头),中间低回声不明显,尖端朝向远心端;B:左侧股总动脉蹼,下段自后壁突入管腔的“肉夹馍”样结构(箭头),中间低回声与动脉壁中膜连续(箭头),尖端朝向近心端;C:CDFI示股动脉蹼隐窝处形成涡流(箭头);D:股动脉蹼近心端的强回声为主不均回声扁平斑块(箭头),大小约15.7 mm×2.4 mm;E:CTA三维重建显示左侧颈总动脉蹼,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薄的充盈缺损突入腔内(箭头);F:CTA显示左侧颈总动脉蹼,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薄的充盈缺损突入腔内(箭头).图1 左侧颈总动脉蹼及股总动脉蹼的影像学表现Fig.1 Imaging findings of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web and common femoral artery web

表1 10例动脉蹼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结果

病例1~9尖端均朝向远心端,病例10尖端朝向近心端. ☆:均为动脉后壁. CCA:是颈总动脉;ECA:颈外动脉;CFA:股总动脉;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 讨 论

动脉蹼是动脉系统的罕见疾病,可能病因包括遗传倾向、慢性血管损伤、激素原因和血管畸形等,青年女性可能与口服避孕药物相关。本组10例中,糖尿病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1例,高血压病合并长期吸烟史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痛风2例,单纯高血压病1例,大部分病例有慢性血管损害的基础病史,提示动脉蹼的发生可能与血管的长期损害有关。但由于病例数少,尚需大样本的统计分析。

本组24 047例颈动脉超声受检者中,检出9例颈动脉蹼,检出率约0.037%。检出率低与对动脉蹼的超声表现认识不足有关。本组4 753例下肢动脉超声受检者中,检出1例股动脉蹼,既往文献未见股动脉蹼的报道,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显示,动脉蹼常发生于颈部动脉,以颈动脉分叉及球部最为多见,少部分可发生于下肢的股总动脉。既往文献报道[1-15]的动脉蹼均位于颈部动脉,大部分位于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少数位于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尚无位于颈外动脉及股总动脉的病例。王明慧等[18]发现,颈动脉蹼以动脉后壁多见,也可发生于侧壁,前壁少见,尖端多朝向远心端。本组10例动脉蹼均位于动脉后壁,9例颈动脉蹼尖端均朝向远心端,与文献报道一致。

Sajedi[9]及Coutinho[10]等的研究发现,颈动脉蹼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组10例患者蹼长(2.5±0.90)mm,宽(0.69±0.22)mm,只有1例发生脑梗死、1例脑多发缺血灶,可能与动脉蹼相对小、未造成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有关。本组1例股动脉蹼患者,年龄85岁,以缺血性心肌病入院,动脉蹼近心端合并大小约15.7 mm×2.4 mm的动脉硬化斑块。斑块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动脉蹼较长,且朝向近心端,局部血流涡流明显,动脉壁损伤较大,同时可能与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有关。股动脉蹼是否会引发动脉-动脉栓塞尚不明确,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动脉蹼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动脉硬化斑块。斑块由纤维帽、核心部、上下肩部及基底部组成,基底部宽度大于厚度,内部回声多样;而动脉蹼是动脉壁突向管腔的薄片样结构,基底宽度小于长度。(2)溃疡型斑块。当动脉蹼附近有斑块时,需与溃疡型斑块相鉴别。溃疡型斑块表现为斑块表面局部纤维帽连续性中断、无内膜覆盖,呈“火山口”征,内壁不光滑,有彩色血流注入,当溃疡口有血栓附着时,血栓与火山口底部的低回声脂质相连;而动脉蹼的表面是光滑完整的内膜,与动脉壁内膜相连,隐窝处可见涡流,当隐窝出现血栓时,低回声的血栓位于高回声内膜之外。(3)动脉夹层。动脉夹层为内膜撕裂后漂浮于血管腔,与动脉壁内膜连续性中断,随心动周期出现周期性摆动,有入口或出入口,出入口可位于血管壁的任何部位,形成真假双腔,假腔内有血流充盈;而动脉蹼为动脉后壁局限性突入管腔的薄片样结构,蹼两边的内膜与动脉壁内膜连续完整,蹼的位置固定,不随心动周期摆动,与动脉壁形成的隐窝处可见涡流。

文献报道,CTA可作为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16]。宁彬等[14]报道,超声诊断单纯性颈动脉蹼的准确率为94.1%。本组10例中,与血管成像检查比较,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0.5 mm的病变)、无创、无射线危害、无造影剂过敏风险、检查费用低、可床旁操作、方便重复检查等优点,是筛查、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复查动脉蹼的良好方法[3,13-15]。与CTA等血管成像技术比较,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管腔朝向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两种干燥设备对管腔器械干燥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乌龟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