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德育价值

2020-03-26 07:10陆咏梅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幼儿园游戏

文 陆咏梅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重要的节日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为了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我园立足传统文化,积极开发节日资源,采取“主题探究活动”这一形式,并将其定位为园本特色课程,为幼儿品德教育构建一个宽广的平台,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力争幼儿品德教育收到最好的效果。下面,我将从内涵挖掘、课程框架、实施途径及德育收益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挖掘文化内涵,寻求德育教育契合点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统节日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也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幼儿园德育教育存在着契合点。例如,春节的拜年习俗与元宵节的品元宵习俗,可以发展幼儿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元宵节的舞龙、舞狮习俗与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习俗,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分享合作的团队精神;清明时节,家长带领幼儿祭拜革命先烈;重阳时节,家长带领幼儿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活动对幼儿的品德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节庆活动中的喜庆氛围和丰富的物质文化,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出幼儿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二、建构课程框架,赋予主题精神内涵

从古至今,传统节日的纪念、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变化,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情感世代绵延,至今生生不息。无论形式怎样变化,我们只要把握住了这些精髓,也就找到了课程设计的灵魂,找到了传承与创新的联结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切入传统节日最典型的表象——习俗,提炼出每个节日的核心意蕴,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然后加以提炼和概括,从而赋予其精神内涵,生成园本的节日课程。将由此生发的活动主题努力涵盖进各个领域,以确保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在设计主题网络时,我们全面考虑生活经验、社会认知、语言能力、艺术表现、科学探索、健康运动、游戏主题等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本着尊重幼儿、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发展的原则,通过主题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及幼儿园大型节日活动等途径,构建整个节日课程的框架。

三、开发主题课程,探索课程实施途径

(一)创设环境,明确传统节日文化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我们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为幼儿营造出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每个节日前夕,我们都会以年级组为单位制作节日宣传展板,结合活动主题向家长和幼儿介绍各个节日的来历和民间风俗活动。例如,在春节前夕,我们在一楼的走廊上悬挂自制的灯笼、鞭炮,让幼儿感受到新春佳节的喜庆。此外,我们还开辟了表演区、美工区,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

(二)开展主题活动,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班: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了解家乡春节贴春联、拜年、放鞭炮、扭秧歌等传统风俗,能说出新年祝贺语。

中班:开展“端午节人们做什么”和“张灯结彩闹元宵”主题活动,让幼儿知道家乡端午节、元宵节的民间风俗活动,并能用多种形式表现节日活动。

大班:开展“团团圆圆过中秋”“重阳节的礼物”“清明节”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民间故事的了解,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乐在其中。

(三)开展特色节日主题手工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结合园本特色手工课程,我园针对不同节日开展了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元宵节小班开展了“揉纸搓汤圆”活动,中班开展了“灯笼撕贴画”活动,大班开展了花灯手工制作活动等。

(四)参与游戏区角,体验传统节日活动

在课程实施中,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理应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让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寓教于乐的最大效益。例如,小班开展角色游戏“娃娃家过新年”时,幼儿在招待客人的同时了解了做客的礼节;在中班开展的“点心店”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点心,知道了传统节日里人们吃哪些中式点心(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糕点、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大班的“赛龙舟”体育游戏让幼儿体验了合作的快乐,他们在游戏中知道了端午节赛龙舟这一民间风俗活动。

(五)阅读节日绘本,进行视觉冲击

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绘本的形式,幼儿能够看到形象的传统节日元素。视觉冲击能够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对绘本做出一定的回应。利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沟通可以激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同时让幼儿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六)家园合作构建传统节日文化课程

园本课程的构建不但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通过在幼儿园里创设传统节日的环境,让家长对节日节庆课程有初步的了解,知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意愿。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还会通过节日宣传展板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丰富幼儿的节日知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幼儿和教师共同感受节日的氛围。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通过家长与幼儿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我们可以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社会纪念性节日得以传承和更新。

四、把握课程背景,收获德育价值

(一)节日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

我园特色课程的实施与开展,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了传统节日内涵,逐渐掌握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萌发了积极健康的情感,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二)节日教育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

我们通过主题活动,以绘画、手工制作、绘本讲述、游戏参与、表演等形式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去年大班开展的“庆元宵亲子灯制作比赛”中,幼儿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尽情发挥想象,一起动手制作,用各种废旧物品巧妙地制作出了一盏盏独具风格的元宵灯,我们对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节日教育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通过展现幼儿技能开展节日庆祝活动。例如,“六一”儿童节,我们编排了一场大型的表演活动,让大多数幼儿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幼儿在唱唱跳跳中收获快乐,台下的观众会为自己的表演而鼓掌,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节日教育提高了家长的认识与重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让家庭教育文化融入幼儿园,使家长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的节日文化。同时,拉近亲子间的融洽关系,发挥德育在家庭中的辐射作用,让幼儿在与家人过节的过程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和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共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有效融入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中。虽然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与园本课程的研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适合幼儿的园本化课程,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幼儿园游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