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求“真”
——试析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2020-03-26 07:10徐春艳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幼合一陶行知

文 徐春艳

新时期幼儿教育要发挥出育人功能,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引导幼儿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展开了分析和研究,旨在让幼儿教育能够做中求“真”,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创新。

一、营造良好师幼关系,提升幼儿创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呈现的是教师主动讲、幼儿被动听的状态,师幼之间互动不足,关系较为疏远。陶行知先生对此种传统教学模式持反对态度,提出每个幼儿、教师都是“创造者”,在课堂中要明确幼儿的主体位置,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拉近师幼距离,营造宽松、信任、尊重、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推动幼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着力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彰显其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创造力的不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意识到幼儿思维非常活跃,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固定边界的思维正是创造力培养的有利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并研究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摒弃传统的高压政策和“一讲堂”模式,关注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将每一个幼儿视为独立学习的个体,加强对幼儿兴趣特长的挖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一个没有外界强制和心理压抑的学习环境,促使幼儿不断探索、创新。

例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让幼儿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尊重,并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起舞,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学习音乐和舞蹈的创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以保证活动质量;另一方面多使用“你跳得真好”“这个动作好特别”“老师觉得如果加上下肢动作你能跳得更好”等激励、表扬和启示性的语言,让幼儿可以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下,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做中学习、感悟,深化学习感受,形成幼儿主动式、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会学习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实际生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影响和应用的 必要性,提倡教学要贴近幼儿日常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育促进幼儿不断向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活与教育关系。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实践活动,鼓励幼儿观察生活,积极自主地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独立完成生活实践活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了社会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师经常在实践活动中告诉幼儿“这个你不可以做”“那个你必须要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活动,不利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只会让实践活动越来越形式化和模式化,无法达到育人效果。

在“种植种子”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有些幼儿在行为动作和理解能力上比较缓慢、迟钝,这时教师会习惯性地告诉幼儿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甚至会直接代替幼儿继续种植,导致幼儿本该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的种植任务被教师“好心”帮助完成,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指责或者催促行动较慢的幼儿,而是要耐心地看待幼儿之间的行为差异性,引导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先尝试思考,或者与其他小伙伴互相帮助合作解决问题,保证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能够让幼儿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教会幼儿如何与他人友好交流、团结协作,从而真正达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教育目的,让幼儿终身受益。

三、注重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挖掘和培养幼儿智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动手操作,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一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做”纳入教学重点,注重为幼儿搭建平台,创造和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与途径,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更多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探究,将自身的感性认识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将实践操作与自己积累的经验深度融合到一起,切实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双手的解放,不可单一依托教材传授书本知识和经验技巧,而要给幼儿创设更丰富的观察与操作情境,让幼儿能够在各种实践探索中加强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将动脑和动手相结合,不断探索更多实用技能,达到“心灵手巧”的智力培养效果。

例如,在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活动。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春节的喜庆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大红灯笼、吉祥窗花、春联、拜年红包等元素,激发幼儿的操作积极性,让幼儿能够选择更多的实践操作方向。有的幼儿向教师提问:“老师,明年是什么年呀?”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手机搜索出十二生肖图,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得出2020 年是鼠年的答案。接着,教师引导幼儿画出小老鼠的形状,并按照形状运用学习过的剪纸知识和技术剪出小老鼠,为活动增添了趣味性。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感情,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加强生活技能培养,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教师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生活技能的关注和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目前掌握的生活技能。例如,有些幼儿在上学时会穿着尿不湿,虽然不会发生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却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以不断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可以更好地独立生活,学会照顾自己,理解他人。

再如,针对有的幼儿在午睡中拒绝脱外衣的情况,教师可以先用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说明脱外衣午睡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转变幼儿的认识。接着,教师以身作则,脱掉自己的外衣做出午睡状,幼儿通过观察教师行为,学会了解纽扣、拉拉链,积极将自己的外衣脱掉后再午睡。针对有的幼儿在吃东西时需要教师喂才会吃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比一比谁吃得最好”的比赛活动,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求胜心理,幼儿便会主动拿起用餐工具,规范自己的用餐行为。这个比赛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幼儿实践的主动性。

五、注重观察教学细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多变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师要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幼儿活动中的细节。从小事抓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幼儿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思想引导下,提高行为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喝水、吃午餐等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排队情况,从细节入手,渗透规则意识,让幼儿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排队行为联系起来,重视规则,不再出现插队等扰乱排队秩序的行为。再如,在积木游戏课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玩完积木后能否及时将其整理到指定的玩具收纳盒内,必要时教师进行干预性指导,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物归原位”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于幼儿教师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幼儿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工作中,拉近幼儿之间、教幼之间的距离,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对幼儿实践操作中有效学习的引导,让幼儿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可以协调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师幼合一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陶行知教育名录
人剑合一
陶行知夜归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
师幼互动那些事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