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的歌唱活动更精彩
——浅谈幼儿歌唱材料的选择

2020-03-26 07:10文徐子涵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歌唱材料音乐

文徐子涵

在幼儿教学中,歌唱一直都被认为是幼儿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歌唱活动中,合理选择歌唱材料,对提升歌唱教学效果有重大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学前幼儿音乐教育》都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指导,其中更是凸显了幼儿歌唱材料的选择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幼儿歌唱材料概述

充分理解、认识幼儿歌唱材料的特点及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对选择歌唱材料的重视程度,使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择歌唱材料。

(一)歌唱材料的特点

1.歌词

大多数幼儿由于年龄所限,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选择歌唱材料时应该始终坚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原则。

易于理解且有趣。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歌词应当是易于幼儿理解的,易引起幼儿共鸣的,最好是选择一些主题容易被幼儿理解且幼儿乐于接受的儿歌,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喜爱歌词内容,逐渐喜欢上这首歌。例如,《颠倒歌》中的诙谐幽默、《泥娃娃》中对于爱的表达、《小孩不小》中透露着的自豪感。

易于记忆。词汇少、语法结构简单、句子相同或相近地方较多的歌词,易于满足幼儿天生喜爱自由编唱的要求。如幼儿比较喜欢《我的小手》这首歌,歌词当中就有“我有小手我拍拍”“我用小手帕”等语句,容易让幼儿联想到“我用小脚……”“我用小嘴……”等句式,并将其串成歌词自由编唱。

2.曲调

节奏简单。节奏简单易学是幼儿歌唱材料的主要特征之一,舒缓的速度与节拍易于幼儿在歌唱过程中学习和记忆。幼儿歌唱材料在节拍上往往比较简单,且不断重复,便于幼儿掌握。

旋律平稳。旋律平稳是指歌唱过程中曲调起伏较小,歌唱难度稍低。幼儿歌唱材料的曲调大都集中在三度以内的音程。

(二)歌唱材料的重要性

歌唱材料是幼儿歌唱教学的基础与载体,对于幼儿歌唱教学效果的实现往往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歌唱能促进美育教育。选择幼儿易于理解并乐于学习的歌唱材料,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进行歌唱活动的热情,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并在简单易懂的歌词中受到启发并积累经验。学习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还有利于幼儿放松身心。

歌唱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往往需要在长期的音乐学习与歌唱中进行积累。选择合适的歌唱材料能够有效地提升歌唱活动的效果,进而为提升幼儿的综合音乐能力提供有力保障。音乐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能,包括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然要经历长期歌唱教学才能实现。

二、选择歌唱材料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对歌唱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在歌唱材料的选择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歌唱材料缺乏吸引力

当前,歌唱材料陈旧,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这已成为歌唱材料选择时最突出的问题。很多幼儿歌唱材料都已经被使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偏离了当代幼儿的生活。因此,很多幼儿对这些歌曲不感兴趣,学起来自然效果不佳。如果歌唱材料无法调动幼儿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二)歌唱材料缺乏针对性

我国教育不均衡问题一直以来就广泛存在,不同地区、不同园所的幼儿教学水平以及幼儿自身的差异性,使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不尽相同。而我国当前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却相对比较单一,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歌唱材料的选择也相对比较统一。只有选择与幼儿个性特征相适应的歌唱材料,才能发挥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一味地采用模式化的音乐教学,选择大众化的歌唱材料,势必会降低幼儿的新鲜感,使幼儿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失去对歌唱材料的兴趣。一些教师因缺乏专业化的音乐教学能力,在歌唱材料的选择上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最终难以给幼儿带来足够的新鲜感与愉悦感。

(三)歌唱材料缺乏互动性

音乐活动本应该成为幼儿与歌唱材料互动的好机会,幼儿可以通过与歌唱材料的良好互动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会采取传统的示范性教学方法,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让幼儿跟着歌唱。幼儿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对歌唱材料往往缺乏深入的理解,更多情况下只是跟着大家一起歌唱。此外,过分依赖伴奏和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而忽视清唱的作用,也会造成幼儿不能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深入理解歌唱材料所包含的情感,导致音乐审美能力无法提升。

三、有效选择幼儿歌唱材料的建议

(一)及时更新歌唱材料,激发幼儿学习新歌的兴趣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歌唱教育观念。幼儿歌唱都是从模仿教师开始的,只有教师足够重视歌唱教学,为幼儿做好示范,幼儿才能在歌唱中有所收获,并享受到歌唱活动的乐趣。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歌唱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掌握歌唱技巧和发声方法,为歌唱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其次,灵活运用教材,及时更新歌唱材料。当前,幼儿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并不适合幼儿歌唱,有的是歌词过于陈旧,幼儿理解不了;有的则是歌词内涵太深,与幼儿有限的生活体验相偏离。因此,教师应扩大歌唱材料的选材范围,不局限于儿歌和民谣,还可以选择一些动画片主题曲及一些具有时代气息且适合幼儿歌唱的流行歌曲。

最后,对现有歌唱材料进行改编和重新创作。现有歌唱材料在实现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后,往往会逐渐失去原本的设计意义。因此,教师在利用现有歌唱材料的基础上,应该坚持做好歌唱材料的改编与重新创作工作,始终保持歌唱材料的新鲜感,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能够对歌唱材料保持强烈的热情,并通过歌唱材料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二)选择形式多样的歌唱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歌唱材料的选择并非是一味求多,而应该在满足幼儿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再去追求歌唱材料的多样性,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歌唱活动,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在歌唱材料的选择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班级幼儿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歌唱材料,让不同班级的幼儿都能通过歌唱材料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结合幼儿不同学习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歌唱材料,让歌唱教学能够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变化,始终保证歌唱材料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发挥歌唱材料的重要作用。

(三)增加歌唱材料选择时的互动,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传统歌唱活动停留在“教师唱、幼儿学”的层面,单纯模仿根本无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还应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加歌唱材料选择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首先,为幼儿提供边唱边跳的机会。幼儿参与歌唱活动时更喜欢通过歌声和动作共同表达情感,跳舞是对歌唱的有效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提供这样的机会。例如,在演唱儿歌《我是一只》前,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形态,在唱到不同动物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其次,鼓励幼儿对熟悉的歌曲进行改编。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幼儿的歌唱能力,还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如《四季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特点替换原来歌词中的部分内容,活动氛围被充分调动起来,幼儿歌唱的勇气和信心也会倍增。

最后,给予幼儿即兴演唱的表现机会。很多幼儿在幼儿园、家里和路上都会不自觉地哼歌,当记不住原来的歌词时,幼儿就会突发奇想,自己添加歌词,或是自创节奏和旋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自我创作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综上所述,幼儿歌唱活动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歌唱材料,不仅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还应体现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猜你喜欢
歌唱材料音乐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最美材料人
歌唱十月
音乐
材料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