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在指尖的幸福
——中班撕贴活动“狮子王”的观与悟

2020-03-26 07:10
好家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鬃毛狮子王狮子

文 苏 军

一、活动背景

(一)活动来源

一次餐后散步时,明明和丽丽边走边聊天。

丽丽:昨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狮子王》,小辛巴好可爱哦!

明明:(摆弄着手指,低声回应)这有什么稀奇的?我早就看过了,我家电脑里就有!(说完,把头微微昂起并扭向一边)

丽丽:那我晚上能不能到你家去看呀?

明明:(依然微微昂头,提高了声调)没问题,我……(还没等明明说完,正在散步的其他小伙伴也围上来,争着说:“我也去,我也去……”)

老师:明明,你可不可和你爸爸商量一下,将《狮子王》拷进U 盘,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明明眼里放出光彩,点头回应。

幼儿集体观影之后,依然对《狮子王》念念不忘,于是,撕贴活动“狮子王”拉开序幕。

(二)材料提供

教师提供狮子照片、黑色卡纸、大小不同的各色纸张(土黄、绿色、红色、蓝色、黄色)、糨糊、胶棒、水彩笔。

(三)目标制定

●能双手协调配合地用纸撕狮子王的五官和鬃毛,并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尝试用一一间隔的方法沿着狮子的头部轮廓粘贴鬃毛,感受色彩美。

●乐意参与撕贴活动,体验打扮狮子王的乐趣。

(四)活动过程

●欣赏狮子图片,感知狮子头部的外形特征。

●观察狮子范例,探索撕贴狮子的方法。(个别示范,口诀念诵,重点找出粘贴鬃毛的规律)

●创设活动情境(狮子王发型秀),自选材料进行创作。

●展示幼儿作品,评选最漂亮的狮子王。

二、活动个案

(一)欣赏环节

明明静静地坐着,望着狮子图片,看了一会儿就低头看向自己的鞋面。

(二)探索环节

结伴交流:明明身边的女孩主动与他进行交流,明明静静地听着同伴的介绍。

集体分享:教师请幼儿介绍交流的情况,明明的小手微微抬起又迅速放下,静静地听着同伴们的介绍。教师带领幼儿边指着鬃毛边念:一个黄一个绿。明明跟随着同伴们一边用手指一边轻轻地念着,当念到中途(半圈鬃毛处),他把手放了下来,听着小伙伴们念诵,直至结束。

(三)创作环节

当小组内的幼儿拿完需要的材料,明明慢慢地起身拿了一张黑色卡纸,盯着纸看了一会儿,又慢慢地起身拿了土黄、黄色和绿色的卡纸。接着,明明边撕边贴了狮子的头部、眼睛、鼻子和嘴巴。犹豫了一下,他又拿起黄纸撕成长短不一的纸条……当他沿着狮子头部顺时针贴了两条鬃毛时,教师过来巡视,微笑着对他说:“你看一下范例。”明明回身看了一下范例,转身指着自己的作品说:“一个黄一个绿……”停了一会儿,他继续贴着黄色的鬃毛,贴到了第六条后,换了绿色的鬃毛……在明明撕贴鬃毛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寻找老师的身影,当老师看向他时都会用微笑和点头回应明明期盼的目光。

(四)展示环节

当老师将最后一幅作品展示在展板上时,幼儿们一边欢呼一边自荐道:“我的狮子王最漂亮!”“明明,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狮子王!”老师看着明明说。明明慢慢地说:“我的狮子王头上的鬃毛外面一圈是黄色的,里面一圈是绿色的,顺序是一个黄一个绿。”老师率先鼓掌:“你太棒了!你打扮的狮子王,彩色鬃毛不仅一一间隔,还上下对称!”明明听了老师的赞扬,微笑着低下头去。

三、活动分析

(一)追随幼儿兴趣,设计撕贴活动

图:明明的作品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教师能在幼儿的餐后谈话中,追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现蕴藏的教育价值,再举办撕贴活动,为幼儿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如小狮子王辛巴像所有的幼儿一样,既顽皮又喧闹,这一鲜活有趣的动物形象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撕贴活动有趣、简单,幼儿随手一撕、随意一摆,就能衍生出一个奇妙的世界。在活动设计中,教师结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以狮子头、五官和鬃毛的撕贴为主体。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创作活动,不仅让他们了解到撕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撕纸的技能技巧,还激发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二)采用多元模式,积累感性经验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应多途径地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前期活动中,幼儿对狮子王的外形特征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经验铺垫。在导入活动时,教师提供的狮子图片与创作主题相符,但其间的形态却是有差异的(五官与表情、头像与体长),为幼儿自主创造提供了参考。在互动探索中,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范例进行交流,在结伴交流中获取有效信息。在集体分享时,让个别幼儿示范,手口一致地集体念诵(一个黄一个绿),使幼儿对狮子五官及鬃毛的撕贴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幼儿在和教师、同伴一起探究、分析、总结的自然情境中,燃起了参与撕贴活动的兴趣,深化了用灵巧的双手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享受手脑并用的乐趣。

(三)静观幼儿活动,支持个性创造

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偶然的一次散步中,教师没有因为幼儿的“不务正业”而打断幼儿的自由交流,而是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并能适时地介入,让幼儿的愿望(观看《狮子王》)能够达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明明的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明明一系列的行为表现:轻声细语、低头抚物、瞬时举手等,不难看出明明是个内敛的男孩。在一次偶然的结伴自由谈话中,他成了小伙伴中的焦点,在教师的鼓励下,明明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当教师发现明明张贴的狮子鬃毛与范例规律有异时,没有直接对明明的作品进行评判和“纠错”,其间教师的动作与眼神都让明明获得了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安全感,使他能顺应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狮子王的创作。在展示活动中,教师能倾听幼儿的心声,为幼儿提供介绍自己作品的机会,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赏,使明明体验到打扮狮子王的乐趣。教师的言行作为一种助力,唤醒了幼儿自主创作的动力,让幼儿更加投入地去尝试,去表达,获得创作的自信。

(四)提供探究机会,实现主动学习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我们借助视频观赏、图片观察、自主探究的方式,引领幼儿将已知的经验与技能进行重组,以获得新的经验,如:狮子王的头及五官是幼儿撕贴圆形经验的提升;鬃毛是在撕贴长条形的基础上融入了数学的排序经验,践行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如果教师能在幼儿自主创作中提供排序图样供幼儿参考,效果会更佳)。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纸张,幼儿在选择材料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在操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困惑,正是教师的适时等待和陪伴,让幼儿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索求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应由于过度关注活动目标的达成度,便让幼儿顺着目标轨迹前行,应以习得知识技能为教育活动重点,充分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关注并支持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积累的过程。

猜你喜欢
鬃毛狮子王狮子
每一根鬃毛都有生命
狮子王的烦心事
每根鬃毛都有生命
每根鬃毛都是一种生命
狮子王的夏天
新版《狮子王》 上映延长1个月
狮子的喷嚏
秀发
狮子鱼
骄傲的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