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校课程建设 回归生本育人本质

2020-03-31 19:00姜媛孙黎明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姜媛 孙黎明

摘要:丹东市元宝区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与专业支撑的职能作用,研究并开展“评学论教”研训活动,通过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行为表现,展开“论教”:“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建设;“论”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深度学习研究;“论”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研训模式创新。课程、教学、培训三线并进,以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助推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

关键词:学校课程建设;深度学习;研训模式

近几年来,丹东市元宝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思想,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学科能力培养”为研训目标,聚焦学校课程建设的探索,注重教育活动的课程化研究。

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全方位整体育人的同时,积极推进地方课程的实施,助力校本课程的研修与开发,促进核心素养学科化,促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回归“以生为本”的育人本质。

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建设

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教学改革,必须要有适合的课程来推进。对一所学校来说,课程是师生能力和水平最有力的证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最好载体。学校要走特色发展的路子,必须进行课程建设,要有与之匹配的特色课程作为支撑。我们坚持正确的教改方向,引领基层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内涵与特色,遵循“注重实践”“优化整合”“课程育人”等原则,构建区域各校特色课程,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一)搭建专业团队,扎实推进地方课程实施

为了尽快地推进辽宁省地方课程的实施,我们搭建专业团队,将德育部与教研部的优秀教研员结合起来,有效开展地方课程的研究,通过“研、培、导、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掌握地方课程的结构体系,理解地方课程的编写意图。

目前我区已经形成在教学上注重课程优化整合,在学习上注重活动体验,在资料上注重收集整理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实施上灵活地采用长短课、周课、跨学科课、跨年级课等不同方式。我们多次开展以“推进地方课程,尽展辽宁魅力”为主题的系列研讨交流与教学观摩活动,展示了无限精彩的课堂,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参与到位,把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演绎到位,扎实地推进地方课程的落实。

(二)提供专业指导,科学开发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本着研究、指导、服务的宗旨,助力学校课程方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目前“课程育人观”以深入我区各校,成为整合课程资源的标尺,学校生活里,一切都是教育,而教育活动的课程化,更是打造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将“高大上”的课程建设具体化、精细化。

我区各校设置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菜单与社团活动,把德育活动、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等都纳入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开放的校本课程。比如,八道小学以书香校园为特色,建立“五阅少年”校本课程体系;中富小学以“体育花绳”为特色,建立体育校本课程;九道小学以温馨教育为特色,建立了啦啦操、垫上操等校本课程……通过建立合唱、舞蹈、书法、竖笛、民乐、戏曲等社团活动,满足了每个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的要求,依托校本课程是发展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学科课程建设

元宝区教师进修学校借助《辽宁省课程设置方案》,开展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加大对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教研员根据学生对课程接受的實际情况,用本学科10%的学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元宝区特有的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编。

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是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除了教材中规定的综合性学习,还安排了经典诵读展示会、古诗词竞赛、课外阅读推荐与交流、手抄报等内容,让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

数学学科的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校内可安排模拟商店、设计旅游方案、进行校园测量、运用建模思想解决车票购买和交通流量等问题;校外可安排学生帮助家长进行营养早餐的搭配、外汇与人民币的兑换、优化做家务的时间等内容以考察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研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先行人,牵头各校形成“强调整合,注重实践,关注过程”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形成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论”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深度学习研究

我们把夯实常态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之根本。怎样抓住有限的四十分钟达到教学最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学科素养?为此我们借助省基础教育课题《小学生深度学习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构建深度学习框架,引领教师开展深度学习研究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进入深度学习,我们借助“区域大集备”这一教研形式进行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引领教师明确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教师个人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教学风格等指导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细读《课程标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品读学科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教材上设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成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深度学习的起步阶段,为了让教师有所遵循,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简单学习达到深度学习,我们构建了深度学习的五大框架,如下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内容,以学科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核心,充分发挥文本与生活经验的有效结合,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与课堂氛围的调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打造以生为本的高品质课堂

深度学习的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们意识到,教材内容最终只有被学生所理解,才能真正体现其蕴含的价值,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与经验对本节课学习的支撑作用有多大。对于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教师要敢于放手,采用自学辅导的方式进行;对于跨度较大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采取点拨与引导的方式进行。

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次预设教学内容,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同时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引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猜想验证、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全体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单纯地听课单纯地演练这一学习方式,通过思考、操作、推理、演练等方式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几年来,我们在倡导深度学习的同时,指导区域各校结合本校内涵发展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课堂。如:八道小学构建了语文学科单元整组教学的三种特色课型,即“单元导读——好书推荐课”“课文讲读——课内外阅读结合课”、“感悟品读——名著交流课”;金汤小学建构了“自学、互学、示学、评学”阳光和美课堂教学模式;朝阳小学建构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1+1”教学模式;九道小学建构了识字教学六步法;兴仁小学的“小先生制”等教学模式……只有课堂变了,教育才会有所改变。

三、“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研训模式创新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从教技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我们结合我区学校少、教师年龄偏大等区域特点,因需而为,在教师培训模式上下功夫,探索区级与校级两级教师研训的方式,加强研训人员、青年教师队伍、领导干部队伍三支队伍建设,通过以赛促培,以培促研,以研促教,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提高研训人员学术引领力

元宝区教师进修学校不断探索并开展主题教研活动:2016年以“研读课标、研读教材”为主题;2017年以“深度学习、深度教研”为主题;2018、2019两年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学科能力培养”为主题,通过“评学论教”这一研训方式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本年度主要进行“评学论教之听评课研磨活动”,从提高教研员听评课能力入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评课。我们要求教研员首先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科学、具体;其次重新梳理并确立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最后点评教学目标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落实情况,关注点落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学科能力培养”这个主题上。

活动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理论上以离岗培训为载体,在全区开展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实践上以点带面开展校内研训教师听评课研磨活动,按照“理论研究—示范引领—观摩探讨—研磨提升”的流程进行,改变了教研员一以贯之的就问题谈问题的评课方式,教研员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每个环节中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点评,促使教研员们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研员的专业研训能力。

(二)采用多种研训模式,增强青年教师专业提升力

“开学第一课”是每学期特色研训的序幕。几年来,我们坚持在开学前进行区域各校的领导和老师共上开学第一课,内容涵盖教学常规落实、学科教材解读、部编教材观摩、师德师风建设、主题班队会等,引领全区的教师以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情怀做好元宝的教育工作。

“驻校教研”研训方式让研训人员和基层教师零距离接触。每学期的六周驻校,全方位多层面的指导,大到学校内涵发展、课程建设,小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材研读、教学设计、目标落实、实施策略及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面对面有效的指导,促进了教师常态课的规范教学,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从教技能。

“以赛促培”研训方式通过考试、竞赛、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建构学科知识网络,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每年度我们组织全区教师分上、下学期进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学科知识测试,不但考查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教师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教學过程中的教法和学法。

既有书面闭卷考试,又有“三字一话”等从教技能的展示。几年坚持下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

“名师工作室”“园丁论坛”“以会带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展示教学风采与教学相长的平台,有效促进全区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和专业成长。

(三)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导主任常规指导力

集区域教研合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导主任常规指导力的最佳培训方式。通过“区域大集备”这一特色教研工作,将学校校本教研进行展示,由各校主任亲自谋划、主持,通过校本教研开展群体备课、评议、反思,既提高了教师们驾驭教材的能力,又提高了基层学校领导的研训能力。

每年12月,我区开展的校本教研拉练活动,建立了同伴互助、专家诊断和集体研讨等研训方式,活动中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反思、学生能力训练的方法等问题,参与教师彼此交流与分享,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商讨出更为有效的校本教研策略,更新了教师的课程理念,解决了教师的教学困惑,形成了从“学科教学”走向“学习领域”的大教学观,突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我区九道小学开展的“四段八步式”课例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朝阳小学开展的“我的群文阅读说、议、讲、评”校本教研活动,进修学校开展的“分组诊断互动式”等校本教研活动,在丹东市开展的“草根校本教研活动中”得以展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

多年来,我们立足学校课程建设,多措并举,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缺少量化以及教师有限的课程开发能力,都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怎样从实施国家课程转型到研发学校课程、从学科教研转型到全面育人,是元宝进修人未来所要面临的问题。

为此,我们将依然以探索学校课程建设为重点工作,以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为研训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并拓展教研职能,帮助教师搭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为元宝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学术引领。

参考文献:

[1]美·Eric Jensen,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

[2]杨红岩.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策略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16.

[3]庞舒勤,赵庆林.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J].人民教育,2013.

[4]陈如平.学校课程新样态[M].开明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李迪亚)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