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固定法在留置PICC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02 00:51范祖燕罗媛容陈妙霞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固定翼移位胶带

范祖燕 罗媛容 陈妙霞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输注化疗药物或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PICC可以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节省时间和人力,且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目前,PICC导管常用固定方法有缝线固定法、胶布固定法以及思乐扣固定法[2-3],但这些方法的固定重点都是在固定翼上,对于固定翼前端的导管无加强固定,一旦透明敷料因潮湿发生卷边或松脱时,固定翼前端的导管就很难有效固定,易导致PICC非计划性拔管。因此,我们采用改良固定方法对PICC导管进行固定,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科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预计治疗时间超过60 d;②神志清楚,依从性好;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者;②对透明贴膜过敏者;④拒绝参加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0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6例发生置管部位皮肤接触性皮疹,无法继续使用透明薄膜固定;5例更换医院治疗,无法继续跟踪观察;实验组有4例置管部位发生皮肤接触性皮疹,1例更换医院治疗。最终实验组205例,对照组199例完成研究。对照组,男性88例,女性111例,平均年龄(42.18±14.17)岁,穿刺血管为贵要静脉139例,肱静脉60例。实验组,男性91例,女性114例,平均年龄(40.91±16.86)岁;穿刺血管为贵要静脉149例,肱静脉56例。2组性别、年龄、穿刺血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PICC导管均由我科同一位具有PICC置管资格证的主管护师置入,置管方法均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采用相同类型的PICC导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导管固定,即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用75%乙醇及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皮肤,待干,PICC外露导管摆成”U”形,给予3M透明敷料覆盖,并使用1条免缝胶带蝶形交叉固定外露导管及固定翼,再用2条免缝胶带分别固定于导管固定翼及导管接头处。

实验组按对照组方法固定后,另外在透明敷料外层距离穿刺口约1 cm处的“U”形导管处粘贴1条长约7~8cm的胶带,对导管固定翼前端导管进行加强固定。

1.3 观察指标

干预2个月后,比较2组导管移位或脱出[4]、穿刺口渗血[5]、穿刺口局部感染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实验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PICC是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主要静脉通道,由于疾病的原因,肿瘤患者往往会有营养不良、消瘦、导管与皮肤组织贴合不良、穿刺口愈合困难等问题,导管容易随着患者活动发生移位,严重的甚至引起脱管[7]。部分患者出汗多或洗澡等日常活动导致敷贴处潮湿,敷贴与导管粘贴不牢固,导管随患者手臂活动进出体内,PICC导管摆放的“U”字形变小或消失,很容易发生导管脱出。导管脱出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原因,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加重其经济负担[8]。通常PICC穿刺口至固定翼的导管长度是4~6 cm,常规的方法只强调对导管固定翼的加强固定,而忽略了对固定翼前面的导管的固定。有学者[7,9]尝试,先使用无菌胶带将固定翼前面的导管直接固定在皮肤上,再粘贴透明敷贴,但这种方法容易损伤导管,且因为胶带对皮肤的直接压迫会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导致胶带附近的皮肤产生水泡。本研究在透明敷料外层距离穿刺口约1 cm处的“U”形导管处粘贴胶带,既达到了减少导管的移位或脱出的风险,又避免了胶带与皮肤直接接触引起的皮肤反应。表1可见,实验组导管移位或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1 2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穿刺口渗血、穿刺口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PICC导管的护理中,穿刺口局部出血是护理的难点之一[10]。伤口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导管固定不牢,导管随着肢体的活动而移动,造成伤口局部组织牵拉,影响穿刺口的愈合,容易造成穿刺点渗血量增多和渗血时间延长。长时间的穿刺口渗血往往会引起炎症反应[11],严重的会引起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本研究中,通过改良的导管固定法,对PICC固定翼前端的导管进行加强固定,使导管不易随着肢体活动而移动,避免对穿刺口刺激,促进了穿刺口的愈合,减少了渗血,从而有效避免了导管相关的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固定胶带的改良固定法,能达到PICC导管双重固定的作用,明显降低导管移位和脱出、穿刺口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穿刺口渗血等并发症,提高了PICC置管后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固定翼移位胶带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串联混电系统优化设计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纸胶带随身笔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有趣的胶带画
“V”系列固定翼无人机
简述输送胶带硫化粘接方法
水下滑翔机水平固定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