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ICU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0-04-02 00:51曾令丹曾婷婷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家属护士

尹 雪 曾令丹 曾婷婷 刘 莎

近年来,ICU患者家属需求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其中家属的心理支持需求尤为突出[1]。目前,国内ICU多采用限制探视的制度,由于家属不能陪伴在患者身边,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探视,导致家属产生焦虑、恐惧、担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加上患者家属对医院环境和工作人员不熟悉、对治疗过程不了解、对疾病预后不确定等因素,常会感到无助、害怕,从而加重了焦虑情绪[2]。在探视的时候,有的患者家属会向护理人员诉说、宣泄内心的情感需求,而这种需求可以看做一个简单的叙事过程。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发挥叙事护理的作用。叙事护理是在叙事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Aloi[3]认为叙事护理就是利用叙事手段,帮助患者抛弃过去的生活故事情节,重新构建新的、有积极意义的故事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法。黄辉等[4]将叙事护理总结定义为:护理人员通过访谈方式听取患者讲述疾病故事,对故事进行反思总结,帮助患者重新构建生活或疾病故事的意义,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神经内科ICU患者多数处于昏迷或意识模糊的状态,病情危重,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生病的经历及内心诉求,其家属内心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更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倾听和疏导。本文针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开展了叙事护理的干预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9月神经内科ICU的30例患者家属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0-12月神经内科ICU的30例患者家属为干预组。纳入标准:探视对象为初次入住神经内科ICU的患者;为患者的直系亲属;探视频率>3次/周;年龄18~70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理解沟通能力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探视前患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不宜探视者。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4.06±13.04)岁;小学文化程度6 例,初中11例,高中/中专6例,大专及以上7例;与患者关系为夫妻13例,子女8例,父母9例;干预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36±11.35)岁;小学文化程度7例,初中9例,高中/中专7例,大专及以上7例;与患者关系为夫妻14例,子女7例,父母9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探视流程。①探视前准备:责任护士做好探视准备工作,探视前教会家属穿脱隔离衣及快速手消毒法,向家属讲解探视要求和探视时间。②探视时接待:主动向家属介绍患者当天基本情况,如意识状况、生命体征、饮食、皮肤、大小便、治疗及护理情况;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家属给予心理护理。③探视结束:责任护士指导家属脱去隔离衣、快速手消毒、换鞋,送家属至监护室门口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叙事护理,具体如下。

1.2.1 组建叙事护理小组

科室组建叙事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15名责任护士为组员,小组每天举行1次叙事护理理论学习,每次半小时,共15 d。同时,小组成员间每周进行1次案例模拟演练,加深小组成员对叙事护理的认知。要求因上班未能参加的组员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学习完后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所有小组成员均通过考核。

1.2.2 制定叙事护理访谈提纲

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制定了神经内科ICU患者探视家属叙事护理访谈提纲,具体如下。①您对患者治疗的期望是什么?②您对患者所患疾病的有哪些认识?③请您讲述一下患者疾病发现及诊断的经过。④您对自身疾病的知晓情况。⑤说说您与家人的故事。⑥您有什么话想对医护人员说?

1.2.3 实施叙事护理

向受访者详细讲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取得受访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探视过程中,责任护士按照访谈提纲对受访者开展有计划的半结构式访谈,对受访者进行编号,记录访谈时间,使用录音笔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以保证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录音内容严格保密。每次访谈时间为5~15 min。在访谈过程中,护士注意语气、细节,鼓励受访者多倾诉,使其完整地叙述事件的经过[5]。采用共情式倾听与回应,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适当进行眼神、手势等非语言交流,给予家属正向的引导,帮助家属重建积极的应对方式。在交谈过程中如家属表现出悲痛、绝望等不良情绪,责任护士通过向家属讲述其他患者成功治疗的经历,鼓励、安抚家属,给予家属积极引导。每次访谈结束后,将录音内容转换为文字并进行整理,访谈者针对当天谈话经过,写出心得体会。每周五在护士长组织下,小组成员对家属反馈的信息进行汇集,并提炼问题展开讨论及反思,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叙事护理了解到大多数家属担心由于不能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患者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担心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针对家属的此种焦虑情绪,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即患者入住ICU 后,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科室环境、护理分组、医疗分组,告知患者家属科室的电话及限制探视的原因,家属需要准备的生活用品以及探视时间,设置家属休息区,联系管床医生亲自为患者家属答疑解惑。此外,部分外地住院患者的家属因住宿费用较高,选择在医院大厅座椅休息,睡眠质量堪忧。叙事交流中,家属普遍表述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会给家人带来更沉重的经济负担。了解这一情况后,护士长及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响应了医院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为家属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由于睡眠不足所引起的焦虑情绪,从生理、心理方面给予家属支持。

1.3 评价方法

比较2组以下指标。①焦虑评分。ICU回访护士分别于患者转入ICU当天和转至普通病房第2天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进行对患者家属评估,该量表共20个条目,其中有5个条目为反向计分,采用4级评分法,SAS评分≥50 分为存在焦虑状况。②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ICU回访护士于患者转至普通病房第2天采用中文修订版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CCFSS, C-CCFSS)[7]对患者家属进行评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主要适用于患者家属对ICU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测评。 该量表包含27个条目,每个条目从“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计1~3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程度越好。两种量表均采取当场发放的形式填写,如家属在填写过程遇到疑问予以耐心解释,填写完整并由护士检查后当场收回。所有家属均完成本次研究,样本无脱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分)

2.2 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表2)。

表2 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例)

注:Z=-2.137,P=0.033

3 讨论

神经内科ICU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疾病预后差,且由于ICU实施无陪制度,家属不能陪伴在患者身边,各种因素导致家属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8-9]。在临床工作中,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医护人员常忽视与家属的交流或无暇顾及家属的心理感受,造成沟通不畅,配合协调不佳,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救治和康复[10-11]。而叙事护理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桥梁,探视时护理人员对家属实施叙事护理,采用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有序的引导家属进行叙事表达,使患者家属及时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及对患者病情的担忧,一方面使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倾听家属倾诉后,可洞察家属内心情感及导致其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及时对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缓解家属的焦虑及恐慌情绪。同时,尽可能的为家属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其有更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家属实施叙事护理,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其身心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为家属提供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情绪。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家属护士
最美护士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