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参与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0-04-10 11:03刘奕轩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作互动参与率学习兴趣

刘奕轩

[摘要]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氛围、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获得独到、丰富的学习体验。这样,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启发、进行思考、产生感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互动;学习兴趣;参与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4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构建新型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动的舞台,教师不要从头到尾都在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随学生而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感悟,最终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打造活力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张载指出:“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学生的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参与率的首要方法。

(一)吃透“两头”,设计课堂

教师备课要吃透“两头”:“一头”是教学内容,“一头”是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巧妙导人新课、设置悬念、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绘声绘色的语言等,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如果教学能贴近学生的需要,将学生的认知与兴趣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屏息静听、心向神往。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教师先提炼出本文的两条情感主线,并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将凡卡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使学生沉人文本,理解凡卡的命运。这样简单明了的教学主线让课堂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学习兴趣浓厚,畅所欲言,突破了重难点。

(二)精巧提问,挖掘潜能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和理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师生展开深入对话。

如,《顶碗少年》一文,讲述了杂技演员通过惊心动魄的拼搏最终收获暴风雨般掌声的故事。故事发人深省,给人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启发。教学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学生面面相觑,满脸困惑。我接着说:“比如,不会跳长绳的孩子,永远躲在绳子外面,永远不敢跨进飞舞的长绳,不敢面对一次次的失败。这样的失败,永远不可能成为成功之母。只有敢于挑战、败而不馁、坚持不懈的努力,失败才能成为成功的母亲。”富有启迪性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悟。接着,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表现极为积极活跃,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问题。

(三)创设情境,内引外联

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斯有句至理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联系生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教师或通过创设情境,或描述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人物、事件、景物,让学生找到生活和课文情感的共同点,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

如,《灯光》一文,叙述了郝副营长为了实现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的理想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故事。教学时,学生正端正地坐着,头顶上是一盏盏明亮的灯。我动情地说:“郝副营长的理想在你们身上实现了。你们现在在灯光下幸福地学习着,是无数像郝副营长那样的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这个情境把遥远的时代和学生现在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于是,我顺势让学生对郝副营长说几句话。这样,学生内心的情感一下子丰富起来,人情人境地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既是学生对人物思想理解后的赞美,又对文本学习的有效补充。即使是平时不善表达的学生,也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和谐氛围,建构民主课堂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做到话让学生自己说、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写让学生自己评、情让学生自己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更多的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思考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重视过程,营造探索空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比精彩回答更可贵的是思维,比表达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放下负担,大胆表达,把思考的结果跟老师和同伴交流。

每节课上课前,我都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我的课件的首页是一行字:“你想回答就主动站起来,大胆地说!发挥你的想象力,开动你的大脑!”我尽量关注到每个学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对精彩的回答,全班学生都给予响亮的掌声;对胆小内向的学生,我鼓勵他们大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回答不出,就让他坐下并提醒他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这样的课堂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朝气,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打破传统,呵护创新灵性

目前的课堂,一般是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不爱表达也司空见惯。因此,我们可以改变方法,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一个同伴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据我观察,学生一般会选择他的好朋友来回答。而在好朋友的鼓励下,回答的学生往往比教师指定的学生更自信,这样就扩大了学生回答问题的面。

对不同的问题,可采用男女生PK、小组PK等形式,让课堂充满竞争的气氛。这样,建构了平等、民主、和谐、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回答的快乐、思考的价值。只有鼓励没有压力,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如,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三)更新观念,宽容对待学生

学生能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幽默风趣、宽容赏识的教师,不喜欢严肃苛责、刻板无趣的教师。他们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的思维卡顿,能包容他们的胆小,能宽容对待他们回答时的错误。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调整角色,更新理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民主积极、畅所欲言的课堂,是提高学生参与率的有力保障。

三、开展合作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率

(一)朗读活动,让语文课真情涌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给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才能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探究知识的最佳状态中。开展人情人境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开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是理解课文内涵并进行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时,我先模仿严监生的动作,绘声绘色地表演了三次伸着手指的情景,夸张而又真实;再让学生情景朗读、情景表演。所有的学生兴致盎然,他们夸张的表情、专注表演,完全沉人朗读的快乐中。生动的表演、富有感情的朗讀,这是学生对人物的特点理解认识的升华。

(二)合作学习,让语文课碰撞出火花

研究证明:学生体验的自由度越大,想象力和表达力就越强。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传统的互帮互助形式外,还可以让小组进行竞争,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例如,教学《客家民居》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分成“客家组”和“傣家组”,组内学生自主探讨交流,互相补充;接着,由“傣家组”向“客家组”提出质疑,后者进行回答;然后,由“客家组”向“傣家组”提出质疑,后者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好、回答正确。

在这样的互问互答中,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闪耀着生机与活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语文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合作互动参与率学习兴趣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幼儿教育合作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强化互动过程 实现读写结合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