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状况与教育应对

2020-04-13 09:11戚业国孙秀丽
教师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普通高中思维能力

戚业国, 孙秀丽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 200062;2.大连市第十一中学,辽宁大连 116031)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思维的结构框架,开发了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测评量表,完成了较大样本的实际测评,初步获得了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对应的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心理活动之一,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1]“批判”指的就是建立在某些标准上的恰当判断。批判性思维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对他人或自己观点、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进行质疑,依据一定和原则,使用正确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最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过程,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判断和反省的一种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就是对思维展开思维,做出明智决定,得出正确结论。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生产和传递的速度不断增加,“仅仅能读会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如何辨别陈词滥调,如何分辨社会旧俗,如何从广告语中甄别出事实,如何解读别人的说笑,以及如何从报道中找出重要的新闻。”[2]通过发展人的批判性思维来增加其对知识和信息的辨别与区分能力,进而发展人的理性精神,才能增强一个人在新时代的适应性。“拥有了能控制自己思想、经常自我反省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就能逐渐决定我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乃至决定我们最为重要的生存。”[3]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以培养学生具备21世纪关键技能为核心的21世纪技能运动,主要以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交流与合作,以及创造力和创新技能即4C技能为核心。而批判性思维是打开科学创新之门的钥匙,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科学精神就是批判,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不断做出新发现。[4]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5]

批判性思维作为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已经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各层次教育的基本目标,众多的大学甚至中小学,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和批判性思维融合到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气质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6]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特点分为四个阶段,与批判性思维技能有关的能力主要在11-16岁,也就是一个人的中学时期。[7]因此,青少年时期是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在成年后具备理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时期。作为大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只有高中阶段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批判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从国内现有文献看,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关注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多,关注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少;借鉴使用国外已有成果的多,强调本土化的少。

二、理论回顾

对批判性思维内涵的研究,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种认识:第一,批判性思维是对问题的解决[8];第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9];第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过程[10];第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技能的综合运用,甚至是一种人格品质的完美组合[11]。大多数专家都认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技能和人格品质的组合。

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批判性思维的层级结构,二是批判性思维的测量,三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对批判性思维层级结构的研究,大多数专家认同批判性思维包含批判性思维倾向或情感特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两个方面,也有学者强调背景知识的重要。这方面研究比较全面、系统的是保罗Paul&Elder的三元结构模型。该模型将批判性思维分为思维元素、思维标准和智力特征3个维度。其中思维元素由“目的、问题、信息、基本概念、假设、特定视角、推理、启示”组成;思维标准包括“清晰性、准确性、精准性、重要性、相关性、完整性、逻辑性、理据性、广度、深度”;智力特征包括“谦虚、坚持不懈、独立、自信、正直、富有同情心、勇敢和公正无私、好奇心等。”[12]保罗认为高级的批判性思维既包含思维技能,也包含态度、倾向、热情和心理特质在内的情感维度,情感维度是有效使用批判性思维高级技能的关键。

目前国外己有的批判性思维测量工具有三十多种。从测量内容看,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量、批判性思维认知发展测量等;从测量的评分看,可分为客观性测量、主观性测量、主客观相结合测量三类。国内测量工具大多是对国外测量工具的改编,自行设计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状况的测量量表开发较少。现有研究显示: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倾向都受到背景限制,因此,应该发展一种本地化的测量。[13]尝试自行编制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学生批判性思维问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者普遍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会简单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可以习得,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14]具体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点:第一,开设通识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15];第二,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第三,系统互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包含教育目标、校园活动、教学环节等。

三、研究框架建构

本研究概括已有成果,将批判性思维分为批判性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背景知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在批判性思维过程中,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概括提出了“一个人批判性思维水平等于批判性思维知识与批判性思维品质之和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乘积”基本模型。批判性思维背景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构成批判性思维倾向,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

考虑到高中是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提出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包含批判性思维“五性”品质与批判性思维背景知识,即批判性思维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公正性、批判性思维独立性、批判性思维严谨性、批判性思维客观性、批判性思维背景知识。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划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聚焦与界定、分析与评估、推理与论证、审查与矫正。

本研究认为将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架构在一起,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应该以背景知识为面,五个品质为边,共同构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基础,按照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从聚焦与界定到分析与评估,再到推理与论证,逐层上升,最终达到可以对思维本身进行审查与矫正。能力越高越难达到,达到的人就越少。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结构表。

四、测评工具设计与测评实施

(一)测量工具构成

将上述结构框架作为测量量表的基础结构,按照操作性定义的内涵设计题项,题项的设计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借用已有测评量表的题项,进行本土化、适合普通高中生活情景的模仿编制;二是参考改变了我国学者有关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的个别题项;三是基于定义自编题项。

紧扣上述理论框架的定义,结合我们长期研究普通高中生的经验,编制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实际的、能够表象化定义的题项,初步设计了《中国普通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状况测量量表》。该量表分为“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量表”、“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和“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因素问卷量表”,共52个问题题项。

(二)试测与量表优化

本研究在预调查阶段,选取了一所高中名校、一所优质高中、一所一般高中,三所高中生源差距较大。预调查对象包含三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分别随机选取了1个班级,发放问卷 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达到96.8%。将实测数据使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围绕“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6个因素和“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4个层级,对数据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对测量量表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取样与实际测量

为了解不同学校、不同年级、文理分科、学校教育、家庭因素等多个维度下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状况,本研究采用大样本研究,选取了高中名校、优质高中、城市一般高中、农村一般高中四个层次共20所学校,每所学校问卷调查的对象均为三个年级在校就读的学生,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由学校组织被抽取的学生集中答卷,实际答卷时间为2018年11月到2019年1月,剔除8份无效答卷,实际共回收有效答卷6204份。

(四)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作为本研究的数据统计技术和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均值比较、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五)量表信度检验

以被试者高分组和低分组为自变量,批判性思维状况测量量表各题项为因变量,高低两组的被试者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各个

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结构表

试题平均数的差异显著(P值=0.000<0.05)。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量表内部一致性ɑ系数值为 0.750,批判性思维能力试题内部一致性ɑ系数值为 0.753,能够有效进行相关分析。

五、测评的主要发现

(一)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状况

1.样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较高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整体良好,在有效问卷统计的6204名高中生中,0.2%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高水平;4.6%的学生处于良好水平;77.5%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17.7%的学生处于低发展水平。总计82.3%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表2 批判性思维倾向状况分段

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各个因素中,客观性和主动性倾向有70%左右的学生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公正性、独立性、严谨性三个倾向仅有40%左右学生达到中等以上水平,背景知识仅有27%的学生达到中等水平以上。

2.样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较低,在有效问卷统计的6204名高中生中,0.7%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较高,3.9%的学生能力良好,22.0%的学生能力中等,26.9%的学生能力低,46.5%的学生能力极低。总计,仅有26.6%的学生达到中等以上水平,近一半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甚至是极低的水平。

表3 批判性思维能力状况分段

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四个层级中,聚焦与界定能力有11.4%的学生能力较高,26.0%的学生能力中等,62.5%的学生能力,甚至极低;分析与评估能力有5.5%的学生能力较高,26.9%的学生能力中等,67.6%的学生能力低,甚至极低;推理与论证能力有3.0%的学生能力较高,27.3%的学生能力中等,69.7%的学生能力低,甚至极低;审查与矫正能力有9.5%的学生能力较高,22.3%的学生能力中等,68.1%的学生能力低。学生的聚焦与界定能力相对最高,在分析与评估、推理与论证、审查与矫正几个方面缺少方法,能力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在推理、论证、自我审查和矫正等方面缺少指导和训练,基本的能力都难以达到。

(二)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1.个体基本特征影响批判性思维

以学生个体基本特征为自变量,以批判性思维两大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性别(F=0.233,p=0.629>0.05)、年级(F=2.862,p=0.057>0.05)、文理科选择(F=0.598,p=0.439>0.05)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影响不显著。

性别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较大(F=140.572,p=0.000<0.05),女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比男生有优势。

年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较大(F=13.020,p=0.000<0.05),高三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但是两极分化较明显;高一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非常显著,但能力尚显不足。高二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倾向也较高。

文理科选择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显著(F=4.058,p=0.044<0.05),在判性思维倾向方面文科生不比理科生有明显优势,而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却更是弱于理科生。

同学关系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16.313,p=0.000<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24.970,p=0.000<0.05)影响均显著,同学关系融洽的高中生在两个维度上都比较好,而关系疏远的高中生水平都较低。

成绩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44.00,p=0.000<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105.881,p=0.000<0.05)影响均显著,学习成绩前20%的高中生在两个维度都体现了较高的实力,但是分化也较明显。而成绩排名70%以后的部分学生却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两个维度都体现了较高的实力,明显超越了很多中等生。

2.个体接受学校教育影响批判性思维

以个体接受学校教育为自变量,以批判性思维两大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个体接受学校教育对其批判性思维影响较大。学校类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6.865,p=0.000<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13.564,p=0.000<0.05)影响均显著,高中名校和优质高中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都明显更好,农村一般高中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与能力两个维度都最低。

学校管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15.883,p=0.000<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52.687,p=0.000<0.05)影响均显著,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更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管理宽松最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学校活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27.862,p=0.000<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74.853,p=0.000< 0.05)影响均显著,学校能提供更多活动、比赛机会,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批判性思维,但是如果能力有限的学生,参与更多的活动反而可能会抑制批判性思维发展。

教师是否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14.635,p=0.000小于<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7.126,p=0.008<0.05)影响均显著,教师鼓励质疑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如果教师本人在教学中能不断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最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教师是否继续追问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30.697,p=0.000<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56.418,p=0.000<0.05)影响均显著,教师能有意识的在教学中追问学生本人或追问其他同学,都能很好调动学生深入思考和主动思考,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优质高中教师和高中名校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多的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从而也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个体家庭背景影响批判性思维

以个体家庭背景为自变量,以批判性思维两大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个体家庭背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产生了显著影响。

出生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19.551,p=0.000<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13.625,p=0.000<0.05)影响均显著,农村地区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学生最少,县镇和城乡结合部批判性倾向和思维能力低的学生最多,大中城市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相对好。

父亲学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5.042,p=0.002<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7.639,p=0.000<0.05)影响均显著;母亲学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F=5.321,p=0001<0.05)、批判性思维能力(F=7.852,p=0.000< 0.05)影响均显著。父亲大学本科或专科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更好,父母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最低。父亲学历高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两个维度都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而母亲学历为初中毕业的学生尽管在批判性思维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上无法企及,但是达到中等发展水平确实相对更容易的。

父亲职业(F=7.028,p=0.000<0.05)、母亲职业(F=5.958,p=0.000<0.05)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影响均显著。母亲职业(F=4.365,p=0.004<0.05)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显著。父亲是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高中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两个维度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最多,但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父亲工作不固定或者父亲从事体力劳动,达到更高水平的思维能力相对困难。母亲是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高中生,更有可能有较好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而母亲工作为服务业、生产者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低。

通过回归分析,假设1、假设2、假设3得到验证,个体基本特征、个体接受学校教育、个体家庭背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年级、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学校类型、学校管理风格、学校活动、教师教学风格、生活环境、父母学历、职业都对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显著影响。

六、结论与讨论

1、从总体看,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思维的高倾向、低能力现象比较突出。

在批判性思维两大构成部分中,我国样本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较高,但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中,客观性、主动性较高,但公正性、独立性、严谨性三个倾向较低。说明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认同已经形成,但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发展明显滞后,尤其客观理性不足,这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较低,近一半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甚至是极低的水平,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四个层级中,聚焦与界定能力相对最高,在分析与评估、推理与论证、审查与矫正几个方面缺少方法,能力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在推理、论证、自我审查和矫正等方面缺少指导和训练,基本的能力都难以达到,这些都需要科学方法论的支撑。

这一调查结论与我们的预判比较一致,我们认为,经过这些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学校和师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逐渐提高,具有鼓励和提升批判性思维的环境,但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方式改变不大,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十分缓慢。这就要求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应当从转变思想观念转向具体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重点应当是更加隐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2、从总体看,我国普通高中女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显著好于男生。

这是与社会一般认识显著不同的研究结论,这些年我国学校“阴盛阳衰”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女生学业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突出,男生相对弱势,高考中高分女生越来越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中女生越来越多,于是一些研究者怀疑我们的选拔评价机制是否更有利于女生,不利于男生创造性品质的表现。这次测评表明,女生批判性思维总体显著优于女生,未必是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有问题。我们认为,女生相对优势的出现,应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宜更多归因为选拔考试标准。

3、我国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年段特征比较明显,总体随年级而升高;理科生批判性思维总体高于文科生;同学关系融洽的学生总体批判思维发展更好;学业成绩与批判性思维总体正相关,但优秀生、后进生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高一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非常显著,但能力尚显不足,高二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倾向也较高,高三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但是两极分化较明显。

测评的这届高三仍然是文理分科的,文理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差异显著,批判性思维倾向方面文科生不比理科生有明显优势,而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却更是弱于理科生。这可能与分科选择有关,总体看,优秀学生选择文科的比例低于理科,文科生群体中特优生比例相对理科生更低,这样应该是合理的解释。

研究发现同学关系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同学关系融洽的高中生在两个维度上都比较好,而关系疏远的高中生水平都较低。这与一般理解不完全一致,人际关系差的是否个性更突出、批判性思维更强?这是很值得怀疑的。这项研究可以得出人际关系融洽不会影响批判性思维,相反可能更有利。

研究发现学业成绩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学业成绩居前(20%)的高中生在两个维度都体现了较高的总体实力,但分化也较明显,说明“高分低能”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主流。学业成绩排名靠后(后30%)的总体批判性思维较弱,但部分学生却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两个维度都体现了较高的实力,明显超越了很多中等生,“低分高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的,尽管不具有普遍性。这样的结论说明了学业成绩作为选拔指标总体是可行的,但优秀生中的批判性思维低能、后进生中批判性思维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在评价和选择学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这样的特点,应当坚持以纸笔测验的高考分数为选拔基础,同时考虑其他表现,这一结论支持当前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

4、批判性思维的学校差异显著;学校重视自主管理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发展,宽松的管理并不利于批判思维发展;学校提供丰富活动有利于批判思维发展,但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可能适得其反;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高中学校层次与学生批判性思维总体状况显著相关,高中名校和优质高中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都明显更好,农村一般高中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与能力两个维度都最低。这未必就是学校教育的差异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高中选拔学生的层次不同造成的,高中学校层次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需要谨慎判断。

学校管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更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管理宽松最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这一方面说明自主管理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发展,但现实中,重视自主管理的多数是比较好的学校,管理宽松的多数也是比较差的学校,学校管理风格特点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关系需要谨慎判断。

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总体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学校能提供更多活动、比赛机会,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批判性思维,但是如果能力有限的学生,参与更多的活动反而可能会抑制批判性思维发展。这样的结论揭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高中学校应当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足够的舞台空间,但学习能力弱、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并不适合过多从事超出其能力和经历的活动。这样的结论对学校课程建设和学生活动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教师是否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教师鼓励质疑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如果教师本人在教学中能有意识的不断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最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这样的结论与通常的经验是一致的,因此重视教师教学行为改变,这应当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优质高中教师和高中名校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多的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从而也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的特点在测评中得到验证。

5、城乡家庭出身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影响比较显著。

家庭出身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是比较受关注的因素,本次测评表明,家庭出生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家是农村地区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学生最少,县镇和城乡结合部批判性倾向和思维能力低的学生最多,大中城市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相对好。这样的状况较客观反映了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是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体现了代际传递。这样的现象是客观存在,教育政策应当重视这一状况。

6、父母教育水平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有显著影响,父母职业身份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显著,这种影响比较复杂,并非线性关系。

父母教育水平和社会职业对子女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因素,社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次调查表明,这种研究是比较复杂的。高学历父亲的学生总体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平均,但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即高和低的比例更大,说明高学历父亲家庭在鼓励或否定批判性思维方面都更加突出。相对于父亲的学历,母亲学历影响略小,母亲有着低学历的学生,其批判性思维状况居于中等的比例更大。总体看,父亲比母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父母职业是否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本次测评的结论表明影响是显著的,但与通常的经验有一定差异。父亲是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高中生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母亲是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普遍较好,无论父亲还是母亲或者父母两人从事不固定工作或体力劳动、一般服务、生产工作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明显较低。这说明,作为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父亲,对待批判性思维的态度比较两极,对孩子的影响呈现出促进或抑制,作为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母亲,总体对孩子批判性思维更加包容和鼓励。

7、教育应对建议

我国高中教育应当更多从解放思想、转变理念转向教育行为的改变,没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真正改变,全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必将是一句空话。在现阶段,开设“思维训练”课程、“科学方法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这是单一学校较难完成的,建议在教育部课程局层面组织开发这样的选修课程,配合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开设这样的课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面向全体,但一定要因材施教,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来就是多样的,对于学业比较困难的学生,应该允许选择较少的活动课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应当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将有利于学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训练应该更加生活化,在生活性场景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训练培养更容易迁移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批判性普通高中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