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人物巧妙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0-04-22 06:03李雅莉逯瑶
高教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李雅莉 逯瑶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讲好历史人物是一项十分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选择历史人物,巧妙地对历史人物的内容进行设计,采用巧妙的方法将历史人物穿插在教学中。这不仅要求任课老师具备丰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学生,爱岗敬业。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2-0098-05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ingeniously narrating historical figures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conducive to both mo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historical figures should be skillfully selected, the content of historical figures should be skillfully designed, and historical figures should be interspersed in teaching.This requires not only the teachers with rich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rigorous teaching attitude, but also the noble moral quality and the feelings of the home country. They are filled with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and they are filled with students and dedication.

Keywords: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historical figures; teaching

《中國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要给青年学生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纲”和“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历史走向,深刻认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原因和历史必然性。《纲要》课整个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对浩大的历史场面的叙述,每个章节都会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需要通过历史的讲述总结出政治结论和政治逻辑。历史是由人创造的,重要的历史事件离不开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参与,重要的历史人物的鲜明性格、经历、贡献、逸闻趣事都能够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很大,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探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如何巧妙的讲好历史人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巧妙讲好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程趣味性

《纲要》课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果就会自然提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按照教材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机械的讲课,不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同学会认为中学已经学过了,重复学习的感受是枯燥,乏味。但是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若巧妙的穿插讲一些历史人物,历史细节,以人物带动历史事件和场景,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却十分愿意听,并且顿时神采飞扬,全神贯注,抬头率很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历史人物特别感兴趣。在《纲要》的第一次课程中,一定要巧妙的安排时间讲一到两个相关的历史人物,要讲出不为学生所知的细节,所讲的情节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能提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能让学生感觉到学海无涯,感受到课程的内容很丰富,因而暗自下决心以谦虚的态度学习这门课程,这便开了一个好头。要告诉学生历史是人创造的,所有的历史事件和重大理论都离不开人,离开讲人的历史事件是枯燥的,理论也是干巴巴的。只有了解了历史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人物,让学生带着对历史人物的浓厚感情、敬仰心情和好奇心去了解与他们有关的历史事件、重大理论、著名作品,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纲要》课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和波澜壮阔,从而上升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上编综述中巧妙讲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巧妙讲光绪皇帝之死之谜,从而映射出清末的政治的黑暗。巧妙讲哥伦布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计划到中国圆发财梦的故事,从而反映出古代中国的辉煌。通过讲马格尔尼访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乾隆皇帝的自大自负和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些不但引起学生们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奠定了课堂趣味的基调。由此将历史人物穿插到纲要授课过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历史人物的讲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纲要》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前因后果,增加教学内容关联性

由于课本篇幅和字数的限制,课本中主要概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对于历史事件之间的连接性介绍不是十分详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近现代史纲要过程中产生迷惑,尤其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章节之间和很多知识点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对许多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十分了解。更由于教材中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面面俱到的讲这些知识点,只能做到蜻蜓点水、撒胡椒面,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甚至容易模糊和混淆。如果老师能够巧妙适当的穿插历史人物,以历史人物为线索带动其它知识点,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讲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课本上的顺序是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这些学生在中学都已经了解了,如果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换一种方式,从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讲起,可以连续设问:洪秀全是哪里人?洪秀全是广东人为什么到广西发动起义?起义为什么选择在金田村?以历史人物开头,一连串的设问,已经高度的吸引学生了。老师这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继续给学生制造“悬念”。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老师可以巧妙的点评,然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有条有理的、客观生动的向学生展开讲解,一一回答设问,教学效果会非常好。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拜上帝教、广东人到广西领导农民战争,这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通过洪秀全这一历史人物的介绍,提起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比如,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时,向学生介绍梁启超这一历史人物的经历和贡献时,顺便介绍梁启超与蔡锷的师生关系以及与护国战争关系,介绍梁启超与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关系,介绍梁启超在晚年的医疗事故中表现出的爱国精神,既增加了教学感染力,也为后面的章节教学打下埋伏。学生在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的衔接历史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党成立以来教育青年的一个永恒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纲要》教学中巧妙的对大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之一。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爱国事例和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教育当代青年学生的典型案例。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来的一大批爱国志士的历史故事震撼人心,如果能巧妙恰当的展现给学生,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使青年学生发自内心对他们产生崇拜之情,便油然而生爱国之心。如辛亥革命一章中,邹容、陈天华、秋瑾,林觉民这几个人物的爱国壮举必须给学生介绍,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革命人物的爱国精神,体会到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艰辛和血的代价。再如在讲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可以通过口述、观看小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介绍被反动军阀和国民党杀害的许多优秀党员,他们面对军阀和国民党的屠刀,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李大钊面对绞刑架说“我先来”,方志敏在狱中受尽折磨却胸怀祖国和人民,写下《可爱的中国》和《清平》。还有蔡和森、夏明翰、陈延年、陈乔年、章太炎、周文雍和陈铁军等等,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浩然正气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在讲课中不具体巧妙讲述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只淡淡的提一下大革命失败后牺牲了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学生产生不了共鸣,也感受不到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中,有无数的抗战英雄,应当选择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吉鸿昌、狼牙山五壮士等的英雄事迹呈现给学生。在“为新中国而奋斗”的解放战争的章节中,有无数为了新中国的道路而牺牲的英雄。因此,通过对不同章节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的宣讲,可以大大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从而产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四)有利于学生人格魅力的形成

在教学中,只讲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生平经历等,对学生而言,只是增加了其历史知识,并不能对其人格魅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真正培养学生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优秀和健全的人格,应从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入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人物的精神所在,让他们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从而磨炼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如梁启超晚年面对医院错误的切除自己一个肾脏的医疗事故,坚决维护医院的利益,不让子女和医院打官司,消除国人对西医的顾虑,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周恩来在我国外交工作上的机智、勇敢、人格魅力,以及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永远是“人民的好总理”。还有雷锋、王进喜、钱学森等等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以及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深深的影响着学生,鼓舞着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高尚人格中体会到真善美,体会到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二、巧妙设计历史人物的教学内容

(一)历史人物专题的设计

中国近现代史将近170年的历史,产生了众多不同的历史人物。从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张学良,到刘少奇、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等等,都在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巧妙的讲好这些历史人物,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要通过对教材大纲的阅读以及查阅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挑选和组织几个专题去讲。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了如下几个历史专题去讲解。比如,林则徐与鸦片战争,魏源与海国图志,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与戊戌变法,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蒋介石与国民党,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刘少奇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与中国革命,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等专题,并根据教学要求安排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历史人物介绍的设计

要讲好一个历史人物,必须在课前进行科学的设计。首先所选的历史人物的材料、史实是客观的,正确的,不是主观的,信手拈来的。其次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的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影响,并能进行客观評价。三是后人对该人物的评价。四是教师自己对该人物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的科学的去介绍不同角色的历史人物,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能求全责备。“如果我们凡事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对古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轻了是对古人的苛责与不敬,说重了是对历史的简单化和庸俗化。”[1]比如,在评价盖棺不能定论的李鸿章时,一定要客观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评价。首先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他组建的北洋水师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亚洲第一。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由于指挥的失误导致战争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来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落下了卖国贼的骂名。对于李鸿章既不能说他是卖国贼,也不能过分的给他歌功颂德。借用梁启超先生的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2]“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然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谚语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2]所以,李鸿章就是风雨飘摇之中晚清帝国的“裱糊匠”,大清帝国这所破烂的房子,哪里漏雨,李鸿章就去裱糊哪里。

(三)历史人物典型性设计

在《纲要》教学中,会涉及到不畏牺牲的英雄、让人痛恨的卖国贼、学识渊博的大才子等不同角色的历史人物,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能主观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片面而谈,应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来讲,做到详略得当,以突出想要为学生表达的历史人物的精神。例如,讲第四章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节的时候,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人物很多,有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等等,不可能一一介绍给学生,这时候就应当坚持典型性的原则,选择讲陈独秀和蔡元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领导人,虽然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在大革命中犯了右倾主义的错误,但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很大。著名党史专家廖盖隆指出:“总观陈独秀的一生,他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确实有点像俄国革命中的普列汉诺夫。我们应当宣传陈独秀的历史功绩,确认他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永远纪念他。”[3]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讲陈独秀的坎坷生平(观看《百年中国》视频,只有5分钟),讲他如何创办《新青年》,讲他和李大钊建党的故事,讲他的性格,讲他严格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故事,讲他的学术成就,讲大革命中他的错误,讲大革命失败后他失去两个儿子事实,讲他客死他乡,然后客观评价陈独秀。这样历史人物陈独秀就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认识。再讲蔡元培。主要讲蔡元培在短短的时间把北京大学由一个封建衙门式的学校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大学,他的兼容并包主义的大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云集了大批知名的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视频、图片、口述的形式讲好这两个典型的历史人物,就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好后面的相关内容铺好了路。

(四)历史人物的生动性设计

在《纲要》课教学中,很多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历史事件很模糊,他们很难真切体会历史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很难产生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在选择历史人物时,要注重以生动性为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历史人物图像、与历史人物相关历史事件,展现历史人物不同时期的插图和影像资料,尽量生动直观的让学生看到历史人物的外貌、体型、衣冠,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直观印象。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中在头脑勾画出历史人物活灵活现的形象,从而产生深刻人物印象。如在介绍谭嗣同的时候,可以设计向学生讲述鲜为人知的谭嗣同的“剑胆琴心”的雅号。谭嗣同最敬佩的人是文天祥,一生从里到外都效仿文天祥。他经常外穿月白色长衫,佩戴一把文天祥式的剑,浓眉俊目,一身凛然正气。他是变法派中的激进派,不怕流血牺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剑和琴伴随着他的苍茫岁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座右铭,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谭嗣同的形象就会印在学生脑海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失败后他不愿逃生苟且于世,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壮举。在教学过程,教师栩栩如生的刻画历史人物形象,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讲好历史人物关键在教师

(一)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讲好近现代史课的历史人物关键也在教师。首先教师品德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才能理直气壮的向学生介绍和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自己品行不正,学生厌恶,就没有热情和底气讲好历史人物。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赢得学生、吸引学生。对一个历史人物介绍和评价视野要广阔,既要有知识视野和历史视野,也要有国际视野,要通过生动而深刻的纵横比较向学生讲清楚问题和道理。第三,教师情怀要深。教师胸中要有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心里要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学生,要关注国际国内环境,关注社会民生,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人物讲活,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所讲历史人物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启示。第四,教师要严格自律,做到课上和课下、网上和网下言行一致。只有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说话掷地有声,赢得学生的爱戴,这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也是在《纲要》课中讲好历史人物的关键。

(二)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论曹操由历史人物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人物说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