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传奇话爱莲

2020-04-29 10:21
艺术交流 2020年4期
关键词:舞剧舞蹈艺术

陈爱莲的名字,在华夏大地可谓家喻户晓。人们熟知的,是她光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象,获得国际金奖的《春江花月夜》里那个温润如夜光宝玉的美丽精灵,舞剧《鱼美人》里那个端庄大气的东海公主,舞剧《红楼梦》里那个冷月葬花魂的林妹妹,无一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光环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陈爱莲的生命旅程里,含着多少艰辛和磨难。

The name of Chen Ailian wins its wide reputation across China.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her brilliant stage performance art image, the beautiful elf in "A Moonlit Night On The Spring River" that won the international gold award, dignified princess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the dance drama "The Fish Mermaid",and the sister Lin who bury the soul of a flower in the dance drama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etc.are all talked about by people. However, how many people know how many hardships and tribulations are involved in her life journey behind the halo.

11月21日,一位美丽的东方舞神驾鹤西行了,留给大地不老的传奇!

陈爱莲的名字,在华夏大地可谓家喻户晓。人们熟知的,是她光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象,获得国际金奖的《春江花月夜》里那个温润如夜光宝玉的美丽精灵,舞剧《鱼美人》里那个端庄大气的东海公主,舞剧《红楼梦》里那个冷月葬花魂的林妹妹,无一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光环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陈爱莲的生命旅程里,含着多少艰辛和磨难。

陈爱莲写过一本自传,名字非常醒目—— 《我是从孤儿院来的》 。她十岁时家庭遭遇突变,父母双亡,被托养在孤儿院中。那时的陈爱莲,孤苦凄凉,食不果腹。上海四川北路,是否还记得1949年初的陈爱莲和妹妹捡垃圾度日的身影?那个小小的亭子间,是否还听得到一个孤儿夜夜思念父母的隐隐啜泣声?也许正是童年时期的遭遇,锻造了陈爱莲一生能吃苦、不退缩的坚毅性格,而恰恰是这坚忍不拔的精神,成为一代舞神终身受用的力量之源。

陈爱莲的舞步,是从孤儿院里迈出的,然而,正是新中国的成立,给了这舞步以时代的机遇——她个人生命的转折点,与中国历史转折点踏响在同一个节律!此后,陈爱莲的舞步一发而不可停歇。在芬兰赫尔辛基,她的《春江花月夜》一鸣惊人,东方舞神的名字传遍异国他乡,引来无数惊叹和赞美。她所塑造的舞剧形象,在当代中国舞蹈史上榜上有名,那俊俏美丽的鱼美人,那凄美孤冷的林黛玉,那情怀入天的文成公主,一个个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穿越了历史时空,达到了艺术经典的高峰之巅。陈爱莲,如同穿上了东方红舞鞋的精灵,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古典舞,献给了她所挚爱的艺术事业。

陈爱莲经历了、创造了许多“第一” : 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陈爱莲成为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她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创建时期的所有艰难跋涉,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侯永奎和著名舞蹈教育家李正一等人的加持下,积累了艺术道路上的第一笔财富。她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舞神,恰恰代表着那个全新时代的旺盛生命力量,她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舞蹈艺术经典形象,至今流传不息。

1959年,为了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北京舞蹈学校创排舞剧《鱼美人》 。这是中国当代第一部民族舞剧,为后来的《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积累了艺术经验。陈爱莲有幸被选中担任女主角。这是她艺术生涯中第一次担当舞剧角色,首演之前,还曾经因为个人身体原因差点放弃。《鱼美人》的总导演、苏联芭蕾舞专家古雪夫为此大声劝阻陈爱莲,语重心长地告诫她这是中国的新剧目,绝不可半途而废。陈爱莲最终勇敢地走上了舞台,一举成名。她还在中国舞剧史上第一次在剧中分饰两个主要角色——鱼美人和蛇精,创造了后无来者的历史纪录。陈爱莲曾经说:“为了刻画蛇的性格,我参考戏剧演员的表演手法,用平躺着身体、突然弹射而起向猎人伸手的动作,比较成功地表达出蛇遭到猎人拒绝后的那种绝望、烦恼但又不甘心的复杂感情。”这一小段话,应该给今天的舞者很多启发:创造力爆棚的时代里,北京舞蹈学校制定的中西合璧的舞蹈训练机制,开放的、多元的舞蹈教师架构,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没有守正创新,哪里会有陈爱莲如此大胆地胜任这样复杂的角色!

2019年1月,陈爱莲接受中国舞协组织的《舞者述说》口述史采访 中国舞协提供

1980年11月10日,陈爱莲第一个办了个人舞蹈专场晚会,开全国之先河。那个可以载入历史史册的夜晚,北京天桥剧场里流光溢彩。陈爱莲跳了古典舞《春江花月夜》、民间舞《水》、现代舞《梦归》、吉卜赛舞《流浪者之歌》 ,甚至还有芭蕾舞《天鹅之死》等,一共10个节目,历时1小时40分钟。陈爱莲后来回忆说:“演完,大幕一拉上,我就哭了,是累哭的。”已经41岁的陈爱莲,爆发了巨大的艺术能量,为后来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1981年,陈爱莲第一次饰演舞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实,林黛玉的角色,陈爱莲梦寐以求。从那时起,至今为止,大约40年里,陈爱莲都像第一次登台演出那样,毕恭毕敬地对待角色,内心里满满的都是爱莲与黛玉的内心独白和对话。陈爱莲曾经对我说, 2021年,是舞剧《红楼梦》诞生40周年,也是爱莲版的林黛玉问世40周年。到那个时候,她一定要再演全剧,用舞步踏出一条空前的历史道路。没有想到,这一宏愿却因为陈爱莲的去世而终成遗憾了。

2019年7月6日,陈爱莲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多年的愿望终得实现。这是中国古典舞领域里第一个以80高龄入党的舞蹈艺术家,在她之前,另外一位是90高龄入党的芭蕾舞大家戴爱莲。两个爱莲,用同一种方式,实现了她们对于信仰的终身追求,表达出至死不渝的精神伟力,既是姓名上的巧合,更是同志之间的心心相印。

入党之后的陈爱莲,第一场演出剧目,还是《红楼梦》 ,距离她的首演,其间跨度将近40年。这是一个艺术的奇迹!

1987年,陈爱莲艺术团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以艺术家个人名义命名的艺术团,陈爱莲也由此成了“下海吃螃蟹”的舞蹈人。

陈爱莲表演《蛇舞》 中国舞协提供

2013年8月19日,中国舞协组织“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走进西宁百姓大舞台,74岁的陈爱莲表演独舞《天路》 本刊记者 乔燕冰 摄

1995年5月,陈爱莲舞蹈学校成立。这是北京市的第一所民办艺术学校。这又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行动,陈爱莲也由此从一位表演艺术大家转型为一个舞蹈教育家。她为学校定下了“立德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并把自己多年来宝贵的从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学校建立以来,培养了上千名学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包含了不少来自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生,都得到陈爱莲各种免费资助。慈善,化在爱莲老师的日常关爱行动里。陈爱莲洒无边大爱给贫困舞蹈生,其情可感,其义可鉴。

陈爱莲生前多次说,她要为中国人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年纪最大的舞蹈表演艺术家。她说到做到,终身为之奋斗。舞蹈,是一个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艰苦训练才能保持身体能力的艺术,可谓是一门苦中搏命的艺术。陈爱莲七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过基本功训练,哪怕是春节也绝不休息一天。这是我多次春节期间去看望她时得到印证的。她创造了人类舞蹈史上的奇迹,一个传奇故事,从此流传世界舞坛,她为世界舞坛树立了美丽典范。

陈爱莲为中国舞坛抒写了华彩篇章,恰如中国舞协公众号在她去世后发出的官宣里所言:她爱的,岂止是水陆草木之花的“莲”,更是将灵魂与身体彻彻底底地安放在舞蹈之上;爱上舞蹈,注定她起舞的每个瞬间都成为永恒。

陈爱莲是一个在毫无懈怠的巨大精神鼓舞下,执着追求艺术至美境界的人,执着追求人生完美境地的人。陈爱莲爱美,舞蹈界公认她是美丽的化身。然而,她最有代表性的,是她那个时代里,整整一代人对事业的追求精神。酷爱舞蹈事业,生命不息,舞步不止。

陈爱莲更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她终身矢志不渝地热爱我们的党,用实际行动敬爱我们的党!她为信仰注入了舞蹈的韵律,为信念的坚守刻写了中国华章。

陈爱莲从病发到仙逝,不到两个月。噩耗传开,无数人绝不相信,都在问:是真的吗?她用舞蹈演绎繁漪的样子,不是刚刚在电视大赛上出现?人们记忆犹新!

悲哉,女神慢走!鸣呼,苍天收命!深叹,生死无常!仰望,艺术永恒!

猜你喜欢
舞剧舞蹈艺术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