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德国的接受和传播研究
——以德国《焦点》周刊为例

2020-05-12 09:25侯继红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焦点倡议一带

侯继红

(合肥学院 外国语学院, 合肥 230601)

0 引 言

2013年9月到10月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印尼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前者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从陆路展开的经济带,简称为“一带”;后者是沿着我国古代海上贸易的水路展开的贸易之路,简称“一路”。这两条水陆贸易通道合称“一带一路”[1]。

在这一历史语境下,“一带一路”在德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如何?德国民众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媒体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呢?

德国在国际社会中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与中国在教育经贸等领域联系密切。中国是德国在亚洲重要的经济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分析“一带一路”在德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1 《焦点》周刊情况

《焦点》是德国第三大新闻周刊,也是对德国公众舆论最具有影响力的周刊之一,周刊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出版,发行全国。创始人是德国著名记者赫尔穆特·马克沃特和德国休伯特·布尔达传媒集团掌门人Hubert Burda。最初销量就达到478 000。它以《明镜周刊》为竞争对手,偏向于政治保守派和经济自由主义。目标读者群是社会精英,在德国社会中具有突出的影响力。分析该刊物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是把握德国公众对“一带一路”接受程度的切入点。

2 研究方案的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主题为:《焦点》如何报道有关“一带一路”的内容。研究重点放在《焦点》对有关“一带一路”内容报道的倾向性方面,旨在从“报道了什么”和“如何报道”两个层面来对《焦点》有关“一带一路”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在研究方案的设计方面,本论文借鉴了《镜像中国—世界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一书以及《德国《明镜》周刊(2006—2007年)中的中国形象》一文中的部分研究思路。[2-3]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9月到2018年9月间的《焦点》周刊所有涉及到“一带一路”内容的文章。选取这一时间段的主要考虑是,2013年9月到10月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考察这5年德国媒体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可以得知德国媒体以及德国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态度,以此推断“一带一路”在德国的传播和接受程度。

2.2 研究步骤

首先,输入检索词 Seidenstrasse China, one belt one road China,得到71篇报道,经过多次筛选,剔除偏离主题“一带一路”8篇,剩63篇,见表1。

表1 《焦点》2013—2018年有关“一带一路”报道

“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9月、10月间提出的,而德国媒体《焦点》关注的时间开始于2014年9月,2014年全年共4篇报道。2015年全年5篇报道。 2016年全年仅有2篇, 2017年开始,报道增多,全年24篇。2018年截止9月中非合作论坛结束已有28篇,报道呈上升趋势。

3 研究结果

3.1 文章涉及的主要内容

经过对2013年9月到2018年9月《焦点》周刊有关“一带一路”63篇报道内容的分析整理,可划分为6个方面:国家政治层面33篇,占全部报道的52.4%;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德地方合作12篇,占全部报道的19%;股票证券投资推荐8篇,占全部报道的12.7%; 中国与他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5篇,占全部报道的7.9%;德国民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的活动 3篇,占全部报道的4.8%;德国与他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2篇,占全部报道的3.2%,见表2。

表2 “一带一路”63篇报道内容分类

3.2 文章的主要报道倾向

本文对报道倾向的分析采用三个衡量尺度: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正面报道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主要报道积极的事件或一个事件中积极的一面,负面报道是指主要报道消极的事件或一个事件中消极的一面,中性报道是指客观陈述,不加评论。

2013年9月到2018年9月《焦点》周刊涉及到“一带一路”63篇报道中,正面内容46篇,占全部报道的73%,中性内容11篇,占全部报道的17.5%,负面内容6篇,占全部报道的9.5%。由此可见,2013年9月到2018年9月《焦点》周刊涉及到“一带一路”报道正面报道居主导地位。

3.3 文章涉及的积极内容

(1) 国家政治层面:共33篇,其中正面报道18篇,占54.6%;中性报道9篇,占27.3%;负面报道6篇,占18.1%;正面报道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在Apec峰会25周年之际,呼吁亚太地区紧密合作,走向更进一步的经济一体化。柬埔寨首相洪森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倡议,周边区域的国家将受益匪浅” (德国焦点在线网,2014-11-09)①。 “丝路基金” 赢得了孟加拉国等一些国家首脑的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此计划有助于世界各国公平合理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大的潜力”。(2017-05-14)西门子集团首席执行官Joe Kaeser认为这个计划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8-06-06),将“一带一路”倡议比作是“新的WTO”。(2018-07-18)

“一带一路” 倡议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具有历史性的意义。(2017-05-09) “一带一路” 倡议,非常宏伟。中国想通过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外交”,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强国。中国要在世界经济舞台制定游戏规则。世界大国计划使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越来越占主导地位。(2017-08-05)

(2)“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德地方合作:共12篇,均为正面积极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意志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在未来的五年,打算在“一带一路”项目中投资30亿美元,重点支持德国企业,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7-05-31)。(德国)商业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几十亿美元合作意向,共同建设“一带一路”。 支持德国和欧洲公司在中国投资,支持亚洲企业在欧洲经营。(2018-07-19)

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市市长接见中国代表团,希望继续与中国加强合作,在“一带一路” 倡议和“走出去”战略中提高知名度,获取更多利润。(2015-05-18)西安与奥登堡结为姊妹城市。双方希望,“一带一路” 把两座城市连接得更紧密(2017-06-30)。萨克森州经济部长希望萨克森州与中国直航,将“一带一路”在空中连接(2017-09-11)。纽伦堡经济代表团访问成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2015年底,两座城市之间的货运班列实现了直通,双方于2017年11月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此次将就数字转换、创新创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等主题进行交流。(2018-05-17)

“一带一路”通向杜伊斯堡,货运专列全长1万公里。杜伊斯堡与中国物流企业合作,在白俄罗斯明斯克附近建工业物流园(2015-03-28)。杜伊斯堡港扩大在“一带一路”计划中的贸易范围,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受益,2017年销售额达2.5亿欧元(2016-03-18)。德国铁路计划在2020年之前把三倍多的货物发往中国。德国铁路公司董事Pofalla认为,在“一带一路”项目中与中国合作“特别有意思”。(2018-03-2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高校间建立/扩大合作关系。在文化技术方面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 在医学领域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 该联盟的建立旨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推动全球卫生发展(2018-06-01)。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科学大学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在医学技术、社会服务和医学信息领域开辟了新的合作机会。(2018-06-15)

(3)股票证券投资推荐:报道8篇,其中7篇正面积极报道,1篇中性报道;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 倡议,加强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定会受益(2015-04-15)。中国期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在未来的十年每年增长2.5万亿美元。投资“一带一路”会盈利的。(2017-08-16)

“一带一路” 倡议越来越家喻户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势必在质上有所突破,投资者不要在中国的投资面前退缩,中国的潜力是巨大的(2017-08-30)。中国扩建古老的丝绸之路的计划已进入快车道,投资者们,迅速行动吧!长期来看,“一带一路”的受益者是人民币元,中国的货币越来越受到欢迎(2017-11-01)。2个中国股票阿里巴巴和腾讯尽可放心地购买。“一带一路” 是史上最大的开发项目,这个项目的受益者是贸易巨头阿里巴巴。(2018-05-16)

“丝绸之路”—— 史上最长的贸易线路将从中国出发,即将重新繁荣振兴。亚洲、欧洲、非洲都将受益。对“一带一路”项目进行长期投资,从今天的视角看虽然还有风险,但是前景美好。(2015-04-15)

(4)中国与他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共5篇,均为正面积极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帮助斯里兰卡建设国际机场、深海港口、高速公路、煤发电厂和港口城市。马尔代夫宣布北京将支持他们建桥、建机场(2014-09-16)。中国与伊朗开辟新的贸易线路,第一列货运列车从中国北部城市发车,比走海路节省了至少20天的时间(2018-04-27)。第一列货运班列从中国发往奥地利。奥地利铁路货运集团计划,将有400至600列班列往返于“一带一路”(2018-05-11)。草原上的新迪拜—哈萨克斯坦成为“一带一路”的中心。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口岸的物流和经济特区是通向强大中国的门户,是新洲际网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2018-07-30)

(5)德国民间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开展的活动:共 3篇,均为正面积极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推动中型港口未来发展,建设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洲际基础设施,汉堡港务局在汉堡施泰因维尔德-南举办国际创意大赛。(2017-07-13)

原联邦议会议员、杜伊斯堡市中国问题专员就中国“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杜伊斯堡的意义以及中国当代经济政策为题做分析报告。(2017-08-04)马德格堡市国际经济促进办公室举办主题为“中国中型企业新战略,中型企业寻求合作机会”中国日活动,德国山西商会和德累斯顿中德生态金属集团在活动中介绍在德国东部互利互惠的合作项目。(2017-10-10)

(6)德国与他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报道2篇,积极正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与俄罗斯经济界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两国有7个机构和企业签订了搭建运输和物流平台的合作意向(2017-05-11)。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能源部长率企业家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计划与哈萨克斯坦扩大经济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作为“一带一路” 倡议货运交通枢纽,从陆路上把中国、俄罗斯或哈萨克斯坦的货物转往东欧和北欧。(2017-07-07)

3.4 文章涉及的负面内容

63篇报道中,大多数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是积极和肯定的,媒体报道基本上是客观的。但是,众多报道中,也夹杂着抱怨、指责、诽谤、质疑、担忧等不和谐的声音。

主要表现在抱怨中国市场不够开放, 存在不公平竞争;指责中国违背自由贸易的原则;诽谤中国剥夺其他国家的话语权;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和目的;担忧债务会导致他国对中国经济甚至政治上的依赖,担心新殖民主义的产生,担忧世界秩序发生变化,害怕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欧洲被瓦解;等等。

(1)指责。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德国经济部长Zypris要求北京更加开放市场,平等对待外国企业,清除贸易和投资壁垒,为德国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条件。认为联合公报缺乏对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条件的说明。指责中国在汽车业等特定行业强迫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办厂,违背自由贸易原则。(2017-05-15)

(2)诽谤。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一带一路”合作意向方面他国没有话语权。理由是“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发起,在项目建设上中国先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18-03-08)。诽谤“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2018-05-28)。“诱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慷慨的贷款并没有给参与国的经济带来太大的积极影响,相反,带来的是债务,以及对于中国的依赖。(2018-07-18)

(3)担忧。中国国家发展银行发放高达17亿美元贷款给匈牙利建设铁路项目,可能导致“战略腐败”(2017-05-09) 。担忧“一带一路”倡议存在未知的安全风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三分之二国家有各类信用问题,银行贷款有风险(2018-03-08)。一些小国负债过高,政治不稳定,对于先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国企业来说,存在安全风险。担忧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一些小国家会债台高筑。(2018-07-18)

(4)害怕。害怕德国高端技术丢失,害怕中国强大对西方构成威胁。2017年8月5日的新闻以“世界大国计划——中国想成为第一”为题,在导语中写到: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中国又要成为中心了,我们不害怕吗?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发展得更快,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对于西方世界构成的经济威胁更大……库卡、格拉默、戴姆勒、欧司朗等等德国高端技术落入北京之手,这种恐惧是从来没有的。(2018-06-20)

(5)质疑。质疑“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够成功,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欧洲对外关系理事会智囊Angela Stanzel就“中国的“一带一路”往何处去”这个问题预言:这是个“很大的挑战”(2017-05-09)。欧盟贸易协会前主席表达了对此项目的担心:“希望“一带一路”不是单行道”。(2017-05-14)

中国想通过“一带一路”建立一个巨大的经济圈。不仅仅赢得了市场,而且还获得了政治影响力,特别是在亚洲(2015-08-14)。通过复兴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中国要在全球扩大影响。在亚洲、非洲、中亚至欧洲投资数亿加强贸易,特别是加强政治影响。(2016-09-29)

3.5 文章中的负面词汇

报道中,除了内容以外,在遣词造句上也使用了一些负面的表达手段诋毁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近年来对德国尖端技术的渴望(Heiβhunger)也没有改善其形象;中国采取不友好(unfreundlich)的手段要求技术引领的西方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外界对中国对外政策野心(Ambitionen)的担忧;中国的钱不仅仅造成经济的依赖(Abhängigkeiten),还有政治依赖;发光的(strahlend)眼睛看到的是人民币;罗马陷入混乱,北京笑了(Freude in Peking);中国开心地(fröhlich)把我们古老多边的西方和新的东方的阵营分裂了(spalten)。

4 结果分析

通过对63篇报道的分析,可以确定:

(1)德国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公共认知起初较为迟缓。[4]“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提出的,对此当年没有任何报道。从2014年开始逐渐引起德国公众的关注,2014、2015两年每年有4~5篇相关报道。之后,日益严重的难民危机困扰着欧洲,德国国内无暇顾及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2016年仅有2篇报道。除了1篇报道德国铁路公司计划,货运班列扩大3倍以外,就只有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担忧,担心欧洲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无法与美俄和中国抗衡。

(2)德国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持积极态度,关注度越来越高。2017年之后,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连连攀升,成倍增长。正面报道居多,民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3)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德国处于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局面。德国民间机构积极推动民众对于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了解,积极促成两国的合作。同时,中德两国不同领域、不同阶层合作日益加强。而德国政府心态纠结矛盾,既想了解,又不愿理解;既想合作,又担心中国做大。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希望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和商机以加快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可能造成中国过于强大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16+1”合作方式特别敏感,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方与欧盟成员国,特别是中东欧国家的双边关系,削弱其现有的在欧盟治理能力。担心中国制订规则,分化欧洲。[4]

5 原因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在短短几年间,应者云集,互利共赢投资项目示范效应不断释放,德国对该倡议存有务实的评价,肯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对国家及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对此,德国政府又感到恐慌和害怕。德国对中国这种“爱恨交织”的双重情结背后的原因何在?

5.1 德国的国家利益以及欧盟利益面临挑战

近年来,中德关系的发展已不仅仅是贸易结构完全互补的商业伙伴,也成为了竞争对手。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断攀升正在对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中国制造2025”倡导通过积极的工业政策,加强十个关键领域。中国企业开始在德国大量收购高技术企业,这引起了德国对高端技术流失的恐慌。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损失,担心其在世界的地位受到威胁。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德国公开批评外企在中国的市场准入问题,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阻止两国扩大经济关系和竞争的障碍,作为世界出口大国的中国和德国都负有开放市场的特殊责任。同时,为了阻止中国在2030年之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者,“提高德国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或重夺德国、欧盟的科技在相关工业领域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5],德国出台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由此可见,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德国政界与经济界危机感剧增。

虽然德国一直以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属性存在质疑,主张“去政治化”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调项目和投资的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基于发展的现实需求,德国政府态度亦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例如,在《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中,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原则相结合的成功实践。[5]

面对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冲击、机遇和挑战,欧盟国家对中国的敌意不断上升,担心欧洲从内部被瓦解。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项目,正在加强与中欧16国的经贸联系,其中包括11个该项目沿途经过的欧盟成员国,及众多与欧盟接壤的东欧和中亚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在加大对南欧国家的经济投入,随着意大利“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意大利成为加入该倡议的首个西欧大国。这进一步加深了欧盟内部,对中国在近年来于欧洲影响力扩张的担忧。

早在中意两国签署备忘录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提出面对中国欧盟应协调统一,强调建立维护欧洲主权的“防卫性”战略共识的紧迫性,这一观点得到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的支持。他们纷纷指出,在科技发展和经贸往来领域,对于欧盟来说中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德国裔的欧盟预算专员厄廷格表示,“发展欧亚大陆之间交通枢纽的计划其本身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它的前提是欧洲的主权不受威胁”。德国外长马斯扬言称,“在当今世界中,面对如俄罗斯、中国及我们的伙伴美国这样的巨人,我们只有在团结中才能生存”[6]。

为了维护欧盟的共同利益,欧盟对“一带一路”展示了“很高的团结度”,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欧盟内几个大国想通过集体形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而不是以双边形式(欧盟各国和中国分别签署)与中方展开合作,以此展示其共同的立场。

5.2 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作祟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个无意识的倾向,从自己团体的视角来观察其他民族,将自己的风俗和标准变成所有判断的标准”[7]。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点,以之作为评价衡量包括异文化及其成员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标准。民族中心主义的集体无意识和等级排序带来的是自我群体和文化的优越感,而贬低其他文化。[7]

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多数人都把自已的文化看作世界的中心点,当作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尺。[8]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中心主义的跨文化态度,使德国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将中国文化与之不一样的地方视为负面的。“不一样即危险”,这是霍夫施泰德(Hofstede)在文化纬度“不确定性规避”中提出的。[9]不确定性规避是用来衡量一个社会对于不确定的与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容忍程度,它显示出一种文化指导它的成员在非结构化情形下感到不舒适或者舒适的范围。德国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国家,[10]人们往往将陌生的、不一样的东西视为危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与德国不一样,所以中国是“危险”的。当这个不一样的国家强大到与德国势均力敌的时候,就构成了“威胁”[9]。

5.3 新闻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新闻“议程设置功能”指的是通过对客观世界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有利于自己的“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以报道事实”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从而控制社会與论的中心和舆论导向。

西方媒体在当前国际媒体传播环境中都会从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来报道中国,因此他们在维护本国的思想意识、文化霸权方面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一方面是因为惧怕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增强,威胁到西方的主导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需要,在报道中体现本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戴着有色眼镜贬低中国的发展,欺骗和利用民众为其利益或利益集团服务。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他们感觉中国的发展是对他们目前拥有的世界霸权的挑战,偏见报道是不可避免的。

在中德关系中,媒体塑造国家形象、引导民众认知情况尤为突出。由于中德两国相距甚远,大多数德国民众对中国了解不多,获得关于中国的感性认识主要来自大众媒体,这些认识伴随着中德关系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强或者否定,这构成了普通德国人对中国形象认识的基础。当然,有些人也可以通过外交和个体交往来认识中国,但是这种认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加之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完全客观,导致德国相当多的民众误读和误解中国,德国媒体的做法对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加深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 结 语

本文采用话语分析法,从德国主流媒体《焦点》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分析切入,分析了中国政治话语“一带一路”在德国的接受和传播,探讨了德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和态度。研究表明,德国的态度比较复杂纠结,媒体虽然看好“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层面带来的好处,但更强调“一带一路”对地缘政治格局的负面影响以及中国政治势力的扩张。担心中国借此倡议分裂欧洲,侵害了德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德国对中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为此,双方应当加强交流,尽量客观公正地报道对方;同时中国对外宣传既要充分发挥自己媒体的作用,也要利用西方媒体,宣传中国当前的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介绍中国的国内政策和应对诸多国际问题的政策和新举措,多层次全方位地营造一个客观而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这将有利于改善德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接受程度,为推进中德关系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注 释:

① 文中涉及相关报道内容均引自德国焦点在线网http://www.focus.de。以下该网引文只在括号内注明新闻发生的日期。

猜你喜欢
焦点倡议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焦点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