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2020-05-12 09:02芳,严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一带一带一路

陈 芳,严 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a.基础部;b.教务科, 安徽 淮北 235000 )

“一带一路”是习总书记提出的适应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覆盖地域广阔,沿线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差异较大,语言是沟通思想、交流文化、促进合作的基本保障。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达53种之多,其中,使用阿拉伯语、英语和俄语的国家占多数,分别排在前三位。[1]使用本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的有43个国家,主要是东亚的蒙古国和中东欧16国。因此,我国在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迫切需要大量的语言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型,即: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从“内需型”转向“外向型”、从“单一型”转向“多元化”、从“工具型”转向“专业型”[2]。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理应肩负起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努力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1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语言、财务管理、法律、教育、金融、文化产业、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语言人才需求排在首位(图1)。进一步从语言人才需求方向来看,外向型企业缺少的不是普通翻译,而是通两国或者多国语言和文化,熟悉其它专业或者相关领域知识的人才,尤其是既懂英语,又懂金融、法律、管理、工程施工、土建、机械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图1 国内媒体和网民最关注的“一带一路”十大人才类型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相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备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也迎来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国力相对落后,基础建设较差,缺少矿业、能源、铁路、公路等行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全力为其输送相应的人才,这既能大大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可以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摆脱专业技术人才和语言人才不足的困境,还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中的作用,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3]。然而,“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多种语言,高职院校要想更加深入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就应当重视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 “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带一路”构想立足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优势基础之上,强调对外贸易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英语人才具有更加全面的能力,既要有过硬的语言知识,又要具备其它专业或行业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当前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需要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语言沟通能力是对外经济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形势下,那些仅掌握最基本的英语知识,仅具备基本语言技能的单纯型英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还必须拥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必须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对外业务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国内外行业、企业在业务上的良好沟通。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英语人才培养仅仅进行英语基础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处理相关事务的专业知识的教育,特别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有相当的研究,只有语言表达能力过硬,国际视野开阔,跨文化沟通顺畅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才能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贸活动、工程建设、法务处理等跨国工作。

第二,需要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方向推进,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将更为广泛,涉及文化、服务、经贸等各个领域。这就不仅需要解决语言障碍问题,更需要英语人才具备一项甚至多项专业技能,特别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能够将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很好地融合到一起,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高效与稳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得我国西南部的对外贸易不再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延伸至东盟十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拓宽到西亚各国。地域之广,国家之多,前所未有。因此,这就要求复合型英语人才不仅要专业知识雄厚,文化知识广博,更要具备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三,需要精通管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目前,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十分缺少会外语、懂专业、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关学术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每年外语类毕业生约20万人,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约1.5万人。但是,就业难的问题在这些毕业生中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应该是集语言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市场营销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全能型人才。而现实情况是:高校跨学科、跨专业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少则又少,造成语言技能优秀的英语人才,却对行业背景知识的理解能力很薄弱,毕业生很难适应海外复杂和艰苦的环境。因此,真正缺少的不是普通英语人才,而是高素质、懂管理的英语人才。此类英语人才不仅可以完成语言服务的基本职能,还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外投资、项目洽谈、合作开发等经贸活动献计献策,让企业具备长远的对外战略视野和发展动力。

3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取决于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对学校自身条件(如:师资力量、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条件等)认识不清,造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不清,游移不定。

第一,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教学目标也较低,难以达到专门型和定向型英语人才对语言水平的要求。而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片面追求英语水平、等级,忽视了应用性教学,必然导致学非所用。

第二,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优秀师资短缺。从整体上来看,教师队伍理论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知识面狭窄。教师队伍中,很少有人具备诸如语言文字专家和高级翻译资质,同时又有企业经营、商务咨询等职业的从业经验,对培养专门型和定向型英语人才带来师资方面的问题。

第三,高职英语教学“学术性”有余,“职业性”不足。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专门对高职英语课程的性质进行规定,即:“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决定了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有别于本科院校,不能过分强调学术性,只能选择更加突出“职业性”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3.2 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活动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第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少高职院校打着拓展外语语种范围的旗号,不切实际地开设了许多非英语外语课程,如日语、俄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等,却因受限于各种教学条件,造成整个外语教学的“夹生饭”。如上文所述,使用非通用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虽然我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往来中迫切需要非通用语语言专业人才,但是,要不要增设非通用语专业,国内的专家学者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外国语高等学校,都应该针对沿线国家使用的语种开设非通用语语种专业,也有部分学者甚至认为高职院校也应该开设相关的非通用语语种专业。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但以外语教育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仅有12所,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1359所)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其中,只有8所学校开设了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课程。究其原因,对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开设英语相关专业要比开设其他语种专业具有更成熟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如果师资力量等条件允许,可开设使用频率较高的语种专业或相关外语课程,如应用英语、应用俄语、应用阿拉伯语等。而“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使用的小语种,就连很多本科院校也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很难完善该语种的专业教学,高职院校绝不能勉为其难,跟风而上。

第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针对性。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专业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要想专业教学资源库得到高效利用,就不能离开专业教学的针对性。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片面追求“大”而“全”,而不是“小”而“精”,主题不鲜明,特色不明显,定位不准确,实质上是资源和素材的积累,试题和教案的堆积,没有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采集教学资源,严重脱离了专业教学目标。

第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单一。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能记忆25%的内容,而听觉视觉同时运用,能记忆65%的内容。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同时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是,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来看,普遍存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单一,将教材中的静态画面搬上屏幕,将多媒体设备当作简单的投影仪来使用的现象,致使多媒体教学名存实亡。一些英语教师不能从教学策略的角度进行设计,孤立地使用CAI。有些教师甚至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视学生的注意规律,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教学内容而在媒体上,弱化了多媒体的功能。因此,英语教师应尽快顺应形势,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会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

4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4.1 改革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严重缺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完全不符合“英语+专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应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4]。与其它专业一样,高职英语专业教育也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和行业性特点,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契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但从很多学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侧重于听、说、读、写、译等英语专业课程,像《国际关系概况》《国际法入门》《经济学概论》《国际商业概论》《国际金融概论》《涉外企业管理》等课程虽然罗列到了专业教学大纲中,事实上却有名无实,或者开设一些“概论”类肤浅的课程。因此,紧扣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构建更具应用性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任务。[5]

合理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需要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优化组合。在实践中,应围绕职业岗位开发多元化的模块课程体系,合理分配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增加素质拓展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第一,梳理各专业的共性特征,设置开放、统一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第二,专业课模块由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组成。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英语知识的基本课程。职业技术课则侧重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应根据专业方向来设置,其原则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商贸方向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增加商贸实务类和涉外法律等主干课程的比重,建筑经济管理方向的英语专业要增加施工管理、招投标、建筑工程合同等主干课程的比重。第三,素质拓展课是较高层次的课程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第四,综合实训包括毕业实习是整个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尝试适应社会,对接企业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决不能“放羊”,听之任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短期研修、海外游学、境外实习等渠道,接受多元文化教育。

4.2 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摒弃传统英语课堂“学生+教材+教师”的互动模式,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创新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有效手段。相比其他课程,英语教学更注重语言的交互性,情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因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创设更为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增强英语教学的交互性。在“一带一路”规划下,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英语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充分利用英语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发挥其听、说、读、写、译以及英语能力测试功能,把仿真教学与英语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加强英语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延展英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远程交互的优势,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第四,加强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优化、开放、共享优质英语教学资源,更好地发挥MOOC、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4.3 面向“职业”实施教学活动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社会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维、多元和多层次的特点。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以适应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引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样适用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的规范,更要重视职业适应性培养,有针对性地面向商贸、工程、法律、旅游等职业培养英语人才。因此,在服务“一带一路”规划方面,应该坚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真正实现“面向职业、面向岗位、面向实践”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4.4 建设“双师”“多能”的教师队伍

“双师”“多能”是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双师”是指教师既拥有相应的教师岗位专业技术职称,也有相关行业的职业技术职称,比如“教师+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多能”是指专业教师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多方面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能够进行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等,并据此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够全面胜任共享平台、专业模块、综合实践等多个模块的课程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按照需要,组建教学团队。每一个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是核心,骨干教师是支撑,双师素质是特色,校企互聘是常态,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相对而言,共享平台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专业模块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强;综合实训教师则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较为突出,整个教学团队各具所长,优势互补。

4.5 创建优质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也是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紧紧围绕“英语+专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其它相关专业知识(如:经济、法律、建筑、工程、机械等)、综合素质提升等模块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可以随时找到学习资料,观看各类课程视频,查询各类信息,了解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思想,势必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造成深远影响。面对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加强实践训练,培养优秀师资力量,加强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大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一带一带一路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