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24 00:54李建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翻转课堂高中数学

李建

【摘 要】本文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应用的必然性,从课前预习、课中操作、课后巩固三个层面论述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应用,以供高中数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翻转课堂 模式构建 应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069-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数学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视为“互联网+高中数学”模式的具体实践,而翻转课堂模式正是众多实践途径之一。广义上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强调师生部分职能置换,旨在通过课堂内外时间调整、教师决定权下放、提供微课视频资源等方式,赋予学生更宽泛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以此压缩有限课堂内用于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时间,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高中学生实际情况及高中数学学科特性,本文倾向于将翻转课堂视为传统课堂的延伸部分而非“彻底颠覆”,将重心放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两种学习活动的完善上,强化课中教学活动的互动力度。这样既能为传统课堂组织形式注入新活力,又避免“翻转”过程中学生脱离教师引导,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突显、以学定教理念得以落实。

一、翻转课堂模式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应用的必然性

结合新课标的核心宗旨,可将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归纳为三个具体方向,分别为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和以学定教。要使高中数学教育改革创新在这三个方向的齐头并进,翻转课堂模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首先,翻转课堂是与传统课堂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两者之间虽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但在实践层面上存在明显的对立性差异—— 以主体定位为条件判断,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行为本质上都是被灌输,在思想、行动、方法上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展开。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却截然不同,教师只负责提供学习方向、学习资源,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主动地、积极地展开交流,自动去扩展学习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疑问,“提问”无论是指向教师还是其他同学,都体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意向。

其次,翻转课堂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形式。从翻转课堂的实施手段上分析,它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平台、设备等支持,学生除了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之外,还可以根据任务单搜索其他学习资料,通过合理安排课下时间达到学习目的,而整个过程教师并不参与、干预。通过一定周期的训练,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合理的方法,而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

最后,翻转课堂模式为以学定教提供了科学依据。事实上,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虽然也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仅仅依赖课堂上短暂的交流、询问,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不足,个体所提出的问题也不能代表大多数。而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汇集起来,转化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讲解内容。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模式构建

本文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适合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部分,而非全面的“颠覆”,主要是从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可行性角度出发的。一方面,当前我国高中教学并未达到“互联网+”的高级层次,学生、教师所能够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相对有限,绝大多数课程教学实践仍采用传统模式。另一方面,全面颠覆传统课堂模式、推出翻转课堂并不符合高中生学习规律。以学习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学生(无论寄宿与否)从早上 7 点到晚上 10 点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而翻转课堂需要在课外空间自主开展,能够保留给学生查资料、看视频的时间很少。如果大规模投入应用,势必会增加学生负担——尤其考虑到数学之外的其他学科也使用翻转课堂模式,那么学生所要承担的自主学习任务是无法想象的。因此,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模式构建,必须考虑效率因素,尤其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两个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阶段。

(一)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构建

要满足课前预习“掌握基本知识”“暴露普遍问题”“达成共性诉求”的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中进行“第一次翻转”,即将教学设计内容转化成学生预习内容。

第一,发布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一部分职能发生了“置换”,在课前预习阶段中,主要的置换对象就是教学内容,需要将其翻转为学习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以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对原本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加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获得进一步扩展学习的框架,由此增加后期课堂教学的知識容量。

第二,提供预习任务。为了确保课前预习的翻转课堂阶段不发生过度偏离,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任务单,将预习任务具体化、明细化,可以用思维导图或问题驱动的形式呈现。相对应的,教师事先要对教情、学情有一个整体把握,任务单的完成难度不可过高或过低,确保学生按照任务单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迅速进入主题,节约时间。

第三,制作微课视频。提供给高中学生作为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包括两种,一种是围绕翻转课堂知识要点的必看视频,主要结合概念、定理、定律等讲解重点、难点、疑点;一种是传统课堂教学场景再现形式,属于选看视频,由于播放时间较长学生可以自主决定观看方式。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搜索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第四,设计检测文本。检测文本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学生预习效果如何,而是为了汇总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形式上建议采用“电子问卷”,这样教师可以便捷地归纳出学生在哪一方面存在学习困难。

(二)翻转课堂的“课中操作”构建

课中操作即翻转课堂模式的“第二次翻转”。对比传统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完全是从主观角度出发的,即教师认为哪一部分重要就重点讲解哪一部分,而学生的差异性则容易被忽略,无法达到分层教学的要求。基于课前预习的“第一次翻转”,教师能够精确地掌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课程设计,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大多数学生共同提出的疑问。具体实施中可采用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提出。这一阶段中问题提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首先教师整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难度划分等级,其中一些难度较低、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小组探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下解决,这种方式就是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学生教学生;然后针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进一步展示微课、进行指导,可通过例题的方式进行解答。

第二,问题抽象。将碎片化的问题进行归纳,抽象成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构建学生自学与教师教学的衔接,学生的主导地位也暂时让给教师。

第三,问题检测。问题解答完毕之后,教师再当堂提出新的问题,指导学生当堂测验,这一过程再次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以上三个步骤是不断循环的,直到所有问题在课中操作中完全得到解决。

(三)翻转课堂的“课后巩固”构建

翻转课堂在课后巩固部分可以实现“第三次翻转”,即通过当堂训练、当堂反思等过程,进入新一轮的当堂拓展,学生重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当堂经验进行复习,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根据当堂积累进一步向前学习,由此与下一轮课前预习形成有效衔接。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为例,在 P126 页“轮船回港”问题的基础上,制作相关 PPT(或微课视频)、任务单、测试题等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资料。预习阶段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轮船回港触礁与否是反映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的;(2)尝试给出多种解決方法,可通过互联网与同学、老师探讨。这一阶段完成第一次翻转。

进入课堂教学,教师重点针对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其中,针对问题(1),部分学生能够建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形态,正确理解和利用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表达轮船是否触礁,即当直线与圆之间存在共同点时,说明轮船进入暗礁范围。因此这一部分的翻转教学可采用小组探讨的形式展开,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解惑。而关于问题(2),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出的直线连接方式,还有哪些规避轮船触礁的方案。教师可以据此进一步扩展,以教师为主体系统地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相对重要的是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转化成如下表述形式:假设存在一个常量 K,直线 l(y=Kx+1)与圆 C(x2+y2+2x-6y+6=0)发生相交、相切、相离三种状态,则 K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结合《数学标准》在“基于精准诊断的教学支持系统”阐述,翻转课堂的应用要结合常规教学模式,即由教师在数学课程开展之前发布学习任务(主要是线上途径)、供应学习资源(主要是微课视频形式),学生自行完成课前预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达成两个目的:其一,满足学生数学学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采用自身较为青睐的方式去掌握基础知识,为正式的课堂教学节约传授时间;其二,实现学生数学学科面临的共性问题汇集,师生、生生之间借助互联网渠道可进行沟通和探讨,包括在线测试、自我检验等形式,把重点、难点、疑点等汇集到教学层面,教师在问题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力宁.浅析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9).

[2]黄启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

[3]常 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4]刘国辉.浅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学周刊,2019(26).

【作者简介】李 建(1973— ),男,汉族,籍贯广西北流,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第九中学,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翻转课堂高中数学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