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

2020-05-25 02:33杜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民办高校少数民族

杜伟

摘 要: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想要将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做好,民办高校可从学校自身、社会趋势等方面着手,以国家政策为前提,将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尽快转变,因地制宜地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

作为一个庞大而又艰巨的工程,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完成的。由于办学体制、理念,“两课”教师数量缺少,学生管理者的差异性,民办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上存在着问题。比如: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所储备的理论知识陈旧,无法与当下环境相匹配,在工作的过程中方法老套单一,不能推陈出新,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和利用最新的资源,尤其是互联网资源,也不愿意正确看待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民办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工作途径的研究,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主体、服务体系和文化多元四个方面谈起。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认真研究最新的网上资源来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随时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民族类的问题,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大学生是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他们热情高涨,渴望能够参与到国家大事或者活动中。一旦网络上出现某些热点问题,特别是关于民族的问题时,这些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讨论,表达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但毕竟他们一直生活在校园里,单纯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的思想也也并不成熟。有时在“解读国家政策时候,不免会产生一些误差”这时就需要高校思政管理者在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上加大投入,通过新媒体、主题班会等方式给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和思想,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互联网是开放的,只需要一部手机,甚至是一根网线,我们就能获得网络上的信息,其中就包括负面的消极的信息。比如搞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占到主导地位的时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这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和高校管理者拓宽网络渠道,及时引导这些学生,组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平台了解信息的真伪。同时辅导员更应该对受到这些信息影响的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关注和掌握。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利用互联网上网资源来教育学生这一方式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关注的网络信息,民办高校应该从中筛选,随时关注网络动态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加强思政教育主体的能力建设

前面提到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知识面比较匮乏这一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样性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内容考虑:

一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薪酬待遇。在大多数民办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论是教师还是辅导员,其薪酬待遇与自己的工作量是不成正比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平均收入不太稳定,薪酬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民办高校的管理者通常通过学校拥有的资金和人事制度管理等来调整教师的工资水平。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多,考核内容繁杂,压力大,然而福利差,以社保为例,大多数民办高校是按照企业的性质以当地最低的工资水平缴纳的。这样实际是变相地降低了民办高校思政主体的薪酬福利。因此,需要完善思政教育主体的薪酬待遇,进而保持稳定的师资队伍。

二是鼓励支持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外出深造。民办高校思政工作者中有部分不是思政类专业出身,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甚至在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时,由于民族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可能会导致新的矛盾的产生,因此,这就需要增加思政工作者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除了自学、向经验丰富的“老人”请教外,还可通过外出访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到党校进修,考取在职硕士甚至于博士等来提高。在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思政教育主体学期最新国家政策等来丰富其理论知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幸运的是,即使民办高校在团队建设方面有不足之处,但随着一系列的改革,相信这支队伍以后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三、完善服务体系,积极组织社会实践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中,社会实践占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其健康、积极乐观地成长。以此,不少民办高校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和投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认知和就业能力。

“完善服务体系”,在文章中,主要是指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服务是一种公益性质的行为。对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强化教育”是指强化志愿教育的内容,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理解志愿服务的理念,培养其奉献精神。简单而言就是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开展或者参与相关活动,比如在图书馆、实验室、献血等。同时还可以在校外进行志愿活动,比如三下乡,社区服务,走进小学、敬老院等。“完善机制”是指民办高校提供有效的管理组织,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保护志愿者其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合法合理有效的社会实践服务平台。

进行社会实践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不仅使其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而且还提高了同他人的沟通交流水平。虽然民办高校在运行时,会面临项目开发、社会支持、资金政策保障、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其也在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最终能够走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困境。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民办高校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