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增强文化自信建设

2020-05-25 02:33韩幸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领导

韩幸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状态,关系到一个民族发的未来。增强文化自信,必须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亦离不开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文化自信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尊重人民的影响力和创造力,树立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文化自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领导

“文化自信”的提出, 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他强调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四个自信”的本质在于文化自信,这是建立在5000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是从广义的文化出发,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核心思想、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方向性的指导。自从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脚踏实地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面对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形势,我国必须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做起,掌握文化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群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才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有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实现文化强国梦。

一、掌握文化领导权进行文化自信建设

知识分子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就要时刻领导和培育有机知识分子,通过教育、传媒等机构,掌握文化领导权,有机知识分子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传播。培养社会主义有机知识分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尤其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成为文化自信建设的实践者,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使之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掌握文化领导权,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实践融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从意识形态层面分析,掌握文化领导权,形成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凝聚在一起,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深入人心。同时,提升我国现代新闻传媒的影响力,重视传媒手段的创新,通过传媒舆论增强文化自信的引导力。意识形态建设制度化,严格区分问题性质,旗帜鲜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始终不能脱离制度基础。因此,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其具有强大的政治引导力。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必须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有机结合,增强文化自信。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文化自信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侧重研究世界的本原、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注重对人自身的研究,关注人性以及人生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武器,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近代社会帮助中国人民成功的取得了民族解放。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伴随中国国运而艰难前行,中国近代文化严重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国人对中华文化丧失了信心,更有甚者提出全盘西化的观念。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并不断创新发展,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理论指导作用,并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其进行深刻解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民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体制改革等,立足中国社會发展的实践情况,坚持马克思主思想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坚持不忘根本、不忘初心,吸收优秀文化成果,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需要将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转化和创新,和而不同,坚守根本,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发展,在相互借鉴中进行文化融合。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自信建设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发展。毛泽东同志早在中国社会革命建设时期,就曾指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起点。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同志提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此理论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社会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他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并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融入时代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在不断丰富文化发展理论的同时,探究探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层内涵,并指出文化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胡锦涛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2]。”胡锦涛同志则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整个国际社会的角度出发,在世界文化的范围内说明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始终围绕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大型会议上强调,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自信,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建设中领导核心作用不容动摇,坚持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文化自信建设的根本保证。

四、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自信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创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作,必须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他指出:“以人民为中心……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对文艺创作的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并落实到具体的文艺创作中去[4]。”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石。

坚定不移地进行文化自信建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实践。一个民族,文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时代,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不懈努力,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9.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4] 白烨.面向新时代创造新作品[N].光明日报,2017-10-2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