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实效研究

2020-05-25 02:33张静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育人

张静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在高校育人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而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形式和平台,所以发挥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效就显得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渠道和阵地,是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育人实践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文章以“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为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实效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高校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提出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夕阳再晨;育人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高校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性质是社会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和一般的志愿服务相比,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文化水平较高,提供的服务更高层次、更具专业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要求高校将“立德树人”的精神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整个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高校志愿服务在契合“立德树人”要求的同时,也是在践行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在遭遇一系列重要变革,社会矛盾更加凸显,再加上外来思潮有意或无意向大学生群体蔓延,现如今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不断地受到各种冲击,而大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则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在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实践让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并以此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国情、社情、民情,不断塑造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其次,受政策影响,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长的过度关注甚至溺爱,这造就了许多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无法对他人、对社会给予应有的包容和关注,对于付出和奉献缺乏认知,责任感较差。志愿服务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将关注重心由自身向他人转移的契机,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可以引发他们更多的思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养成健全的人格。

再次,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大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被服务的群体也非常需要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所以,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和被服务群体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二、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及活动现状

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由于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因素而发展不平衡,但总体而言,全国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基本健全,组织架构大同小异。但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涵不明确

目前多数高校或者是高校老师对志愿服务的内涵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普及不到位,造成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无法认识到志愿服务活动在实现自我价值中的作用,更无法认识到志愿服务服务活动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高校乃至全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二)活动单一,育人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对单一,服务方式创新性不足,育人效果不明显。高校目前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围绕暑期“三下乡”进行,主要是在假期开展,其他时间开展不多,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活动机制。“三下乡”活动开始时往往很隆重,规模比较大,但没过几天就销声匿迹。每年组队时的实践队多达几百支,而真正参加活动或者确实取得活动效果的却很少,很多只是为了增加数量,对于实践队伍的实践活动内容和计划开展以及后期的效果评价都没有有效的把控。以调研为例,调研活动往往只是到当地拍几张照片就结束了,没有形成任何调研成果。长此以往,大家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和评价不高,育人效果会起到反作用。

三、志愿服务活动的探索及实效——以“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为例

(一)“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

“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于2008年成立,受益人每年多达2400多人次,目前仍在稳步的增长。“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一方面采用独特的科技助老模式,一对一的辅导帮助老人,采用大课加小课的课堂授课模式,全方位的帮助老人们学习科技知识,更快的融入信化的社会。另一方面,采用高校联盟的方式,以深入社区为方向,以增加受益人群为目的,由“夕阳再晨”服务队为核心,以所属社区为切入口,辐射周边社区和高校,将“互联网+”时代下的手机电脑知识传授给老人们,方便老人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已已发放夕阳再晨科技助老书籍4版,授课次数355次,媒体报道25余次,在本地甚至全国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实施过程

“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采用精品化课堂教学模式,上课采用大课加课外辅导的模式,受过培训的专业讲师讲自己的课堂,讲授完之后,课外将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老人们,方便老人们的随时疑惑的解答。每年都組织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到周边社区,服务社区的老人们。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将自己的能量发光发热,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帮助更多的老人。从相机的使用到微信的聊天,一步步教会老人们微信的使用,从入门到精通。项目实施队员通过跟老人们的交流,一步一步的制定教学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使老人们学习的即轻松又实用。队伍的讲师们绞尽脑汁的发挥自己的想法,使课堂氛围活跃,让老人们更容易的去接受发达的电子产品,使老人们也能紧跟社会的步伐,去享受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中秋节,该项目实施队员还给老人们准备了美味的点心和水果,使老人们与队员一起度过团圆的中秋节。使老人们在快乐的同时熟悉了对电子产品的应用。除了手机的使用,服务队还向老人们讲解电脑的使用问题,不仅仅实在课堂上,课下老人们在使用手机或者电脑时出现问题,队员们都会通过电话或者直接上门为老人们解决问题。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目拥有自己的独特的讲课模式,采用新型志愿者和老人的服务模式,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加强了老人们的知识体系结构。服务的社区将近20所,平均每年都有2所新的服务社区。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受到了中国文明网、河南商报、河南青年报、河南大学生网、河南新闻眼、光明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志愿者秉承“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观念,讲精品课程,创精品课堂,创新以往课堂讲解方式,将计算机专业知识融入老人们日常的生活,将难的课程形象化、具体化,只为让老人们真正获得他们手机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科技助老,志愿服务队将会继续以自己独特专业的服务模式,由小到大,将会向一步步精细化,一步步专业化发展。

(四)下一步发展计划

“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接下来将会加强社区共联驱动,采用社区带动社区的发展方式,促进高校联盟,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加强信息共享,加强高校交流程度和交流频度,采取高校论坛方式,相互交流和学习。接下来,志愿者将会进一步与政府和社会的助老服务进行对接,推动助老服务行业理论、政策的深入研究,促进志愿服务助老和助老服务产业、市场等的协同发展;要推动在现有助老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搭建更便捷的青年助老服务平台,促进各助老组织和志愿者合作互助,推动养老行业的有序化与规范化,促进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营造社会服务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高校志愿服务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打造出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让志愿者清楚认识到志愿服务互动的内容和意义,志愿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的实际参与到活动中,自主选择带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进而影响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质量。而要增强大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首先要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和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二)专人指导,保证活动的实效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有专人指导,有了学校的重视,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活动时也会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形式主义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让志愿服务真正走进需要的人群,志愿服务意识内化于学生内心,外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深刻理解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深化志愿服务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 宁兴旺.高校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7(03):21.

[2] 康安.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路径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2):25.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