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于中国传统汉服蕴意研究

2020-05-25 02:33欧阳吴婷欧阳丹妮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关联

欧阳吴婷 欧阳丹妮

摘 要:文章分析中庸之道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天道、人道观,及其对古人修身、治国的最高道德准则要求.论述及其对中国传统汉服的结构、纹样设计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同时阐述了中庸之道等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对当代青年思想的价值引导。

关键词:中庸之道;传统汉服;关联

礼仪之邦的中华传统文化多独到之处,特别是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包含整套礼仪道德规范的完整汉服体系。其理念渊源与儒家经典《中庸》的影响是密不可分。

一、中庸与中庸之道

《中庸》原于《礼记》,儒家的典范之作,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著。《中庸》所记载的全是历代圣贤所悟独特心法。《中庸》主要思想是中庸之道:“中即不偏倚;庸即平常;中庸表示即无过无不及的态度,这是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也是儒家倡导的为人处世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之道倡导的核心理念“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才能达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中庸思想它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与传承,有着重要价值。

二、汉服的起源及其特点

(一)汉服及缘起

汉服,有汉衣冠、汉装、华服之称。從黄帝时期到清初,在汉民族居住区,以主流价值观为基础,以礼仪文明为核心内容,形成具有显著汉民族性格特征的服饰体系,体现“衣冠上国”的中华礼仪文明。

殷商时期是汉服饰形出现最早时期。据《史记》记载:华夏衣裳是黄帝发明的。在五千年前,产生了中国的原始农耕文明,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带着妇女养蚕和纺丝。从商代起初建冠服制,西周时形成了以较完善的章服制和礼乐制度,将冠服礼仪纳入“礼治”范围,是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依据。周朝秦朝统一以后,建立了衣冠制度。西汉的服装沿用秦法,至东汉明帝,建立以冠帽差异作为区分等级标识的汉代冠服制,服装在整体风格上注重凝重、典雅。随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效仿汉服,日本和韩国自古都效仿中华文明礼仪风貌,韩服和服又叫吴服和唐服,也属汉服。故现在所说的传统汉服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汉服总称。

(二)汉服特点

传统汉服的主要特点是平面剪裁、下身较宽、系带。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础最原始的款式。上衣用来避暑,下裳用来遮羞,功能和作用不一。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一般祭祖和重大国事典礼穿礼服,“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大礼并汉服矣”[1]汉服袖宽且长是一显著特征,显示雍容大度胸怀、庄重典雅气度和飘逸灵动神采。在世界民族服饰史上都是独特的。汉传统常服,袖长限过掌;袖窄如现代装、以便日常劳作。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观念在汉服饰中的体现

(一)《中庸》所倡导的“天地、人和”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汉服的设计思路有明显的影响

《中庸》首章第一句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即:儒家强调遵循天赋自然之人性, 对不能尽循其性的,需修道而治之。《中庸》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即“中”是指合度,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没发生时内心保持平静状态;“和”就是和谐,如情绪发泄时能尽量控制在适度范围状态就是“和”。 “达到“中与和”境地,天地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茂; 天、人、万物就都兴盛了。可见, 中庸之道的“天道人道观”主要表现在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天道与人道的终极追求目标都是“诚”,“至善、至诚、致仁”构成了自然与社会适度均衡的“天人关系”,从而达到内修与外王、知行合一,天性与人性和谐共生,也是仁人志士终极追求的目标。“天人合一”既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思想,更是一种生存理念。同时在汉服文化中充分体现。

首先,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中国是礼仪之邦,服饰文化十分讲究,汉服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款式是上衣下裳,它既象征着中华传统文明中“长幼有序”的伦理观,也象征着中华传统文明中“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常认为“上天、下地,天地合一;上阳、下阴,阴阳统一”之说,这个意义上的衣裳被赋予了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寓意,衣裳它不仅有来保暖遮羞之用,更象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载体,显示了汉族天人合一和谐思想和礼仪文明风貌,所以“上衣下裳、不可颠倒”。

其次,历代汉服款式一直保持“交领右衽”传统的中庸寓意。汉服中的交领是指在领口处相交叉后形成的V形领口。汉服的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胸前相交叉为“y”字外形;这“交领右衽”是汉服领型最典型的款式。它体现君子修中庸之道的尊卑名分等级之别,与“以右为尊”的尊卑、长幼、次序的传统思想密不可分。

再次,汉服的纹章丰富,源于自然,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纹为贵”代表了周朝汉族文化的风俗习惯。汉服中的纹样选择与人们对天罡地正、乾坤八卦、阴阳五行、吉祥图案等各种现象的认识紧密相联。常用的十二纹样图章中,就有日、月、星、辰等,认为世界的万象万物由十二种物质演变而成。唐朝的官服图样一般选以自然界的动物为题材。另外,汉服还会依据不同的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纹饰搭配。如“鸳鸯戏水”“松鹤长寿”、“龟鹤齐龄”等图形、“五谷丰登”等吉祥寓意的题材纹饰。体现在中庸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崇尚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思想在汉服中的体现

汉服结构中前襟后裾的长度相等、后背采用中缝缝合。汉服交领的交点位于衣中线,布局左右对称、均衡,显示中庸文化“中正”特点。代表着做人要刚正不阿,不偏不倚。“执用两中”“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在汉服设计中体现了中道,完善、和谐。在处理事物时,既要中正公平、必须把握矛盾对立面的两端,并进而把握矛盾的诸方面,注重和谐统一。

汉服的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则寓意“人道”的公正,深衣上身,自然包含了天道圆融,地道方正,人伦之正道的寓意,在无形中要求着深衣者必须言行得体、进退有据、符合中庸正道,不可超越界限。

汉服的交领还象征着地方,即人道;圆领和袖子都代表天圆,体现着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天圆地方思想。这中服饰特色都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

(三)中庸思想倡导人伦有序的政治伦理在服饰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社会社会秩序很大程度是靠家族宗法制的伦理观维系的。统治者治国都注重道德感化,强调劝善惩恶,见贤思齐。用圣人的伦理教条教化民众。采用礼乐并重方式,使冰冷政治充满了温暖人文关怀。《中庸》对政治伦理化的阐述极为深刻。

(1)《中庸》人伦有序的社会治理思想:

“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4]孔子提出问政在人,就是强调为政者修养。认为君者应是臣子表率,必先修身;方能择贤臣而用之。君者以“仁、义”修道,践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道义,才有贤君贤臣,君臣有道,长幼有序,才能治国理政。

《中庸》认為爱之首是父母,其次爱国爱民。倡导修身修心为本,立足现实,着手小处;孝敬父母、和睦宗亲;尊敬贤人、结交良友,天下为公、治理天下。《中庸》提到以上五对基本人伦关系和三条道德标准,都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人伦道理,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和有序伦理。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人们处世法则,彰显了传统中庸思想的独特价值。

(2)汉服纹饰体现的中庸思想

这种主次人伦秩序也体现在官位高低和上下有序的官服图饰纹样中。以动物图案为主的文武百官服饰图案规定有序。如:君饰龙纹,以黄色为主,皇室独用。明朝时,文官、武官的纹饰,每一级官员有别,民服的饰绣图案主要是十二生肖,与官服采用动物图案有所区别。且图案使用有严格规定,不能僭越。

这是在社会秩序治理和维护的所体现传统中庸思想文化。因为中庸之道核心是强调君子因其所居之位,而行其所当行之道,才能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倡导人们随遇而安、实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安分守己、不生非分之想,让人们从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人伦有序开始,明白如何去治理天下国家的政治要务。

(3)汉服整体布局和色彩和纹样选择中体现的“中庸思想”及误区

在《中庸》阐明“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说君子不卑不亢,心地坦荡,身居高位要职不骄奢淫逸,身居卑位也不背弃初心卑躬屈膝。中庸思想强调在政治清明时,君子应报效国家。当政治昏暗时,应以保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启迪感召后人。《中庸》主旨在于修养人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修身、独慎、培养“至善、至仁、至诚、至道、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格。

汉服设计在整体设计布局上的对称性,在其服装纹样使用时秉持中规中矩原则,不超越定制。也就有佑于规矩而创新不足之嫌。但是,其服饰采用的底色和图纹样的色彩和选择运用,一般都会采取对比差大的颜色,用明亮跳跃图纹色彩与保守简单的底色对比,其布局对称和色彩差别对比,中和了灰暗和突兀的不适质感,展现协调与均衡的美感。也彰显传统中庸思想之修身齐德、修道达仁的美德。寓意无论社会世道变化无穷,仍可保持其本心诚实不变的美德。“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彰显了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重要辩证法及仁爱爱人、大同和谐的世界观。以个体身心修为为线索,将天人、天地、大道相合相生,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思辨哲学的实践性。所以,孔子的中庸思想明显不是愚忠思想,也不是明哲保身之义。

但其“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说法,成为影响后世中国知识分子“退而保其身”的人生处世观,这使得中庸之道被误认为有“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的消极含义了。

四、中庸之道对当今青年人的价值引导

随着中国崛起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民族意识的觉醒文章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章文化自信的“中国风”走向世界时尚舞台。传统文化中飘逸灵动的汉服也吸引了年轻人眼光和喜好。汉服店、古风风格的茶饮店、酒家和汉元素服饰店雨后春笋出现,好奇于传统汉服的独特个性和清新美韵,年轻人从摄影、戏剧、动漫和传统节日服装中了解汉服,不仅慢慢地接受和喜欢汉服灵动之美,且在传承中不断推广、创新;人们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外兼修,在学习传统礼仪和国学文化中获得人生启迪。从传统的中庸思想的修身度己,学会为人处世的做人做事原则。从中庸之道的崇尚天人合一理念中,唤醒人们热爱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从中庸主张安分守己思想中规范言行、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意识,从中庸“修身、修心“”道德标准中提升年轻人素质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挥中庸思想积极因素,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引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元.脱脱.卷五十五.志第二十四.仪卫志-舆服[M].辽史.

[2] 于尔河.从天道、伦理到政治[D].曲阜师范大学,2005.

[3] 王晓薇.宋代<中庸>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

[4] 河南程氏外书[A].卷十一文章《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 黄英.中庸与中国文化[J].文教资料,2013(17).

[6] 贾玺增.中外服装史[M].东华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新制度关联、组织控制与社会组织的倡导行为
奇趣搭配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基于广义关联聚类图的分层关联多目标跟踪
智趣
探讨藏医学与因明学之间的关联
论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