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政策文本分析

2020-06-08 10:36凌珊谭富强
创意设计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凌珊 谭富强

摘 要 与以往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研究不同,通过运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和LDA主题模型,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主要研究对象,建构起关于当下传统文化创新维度的识别框架,进而整理出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维度及其整体框架。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LDA主题模型;发展维度

引用本文格式 凌珊,谭富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政策文本分析——基于机器学习LDA主题模型的分析[J].创意设计源,2020(2):76-80.

Abstract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using the big data research method and using the LDA theme model, the "Opin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issued by the Central Offic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nd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Guideline for Perfec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it constructs a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then sorts out the dimensions and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curren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LDA theme model; development dimension

一、问题提出

当下,我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变革,由此带来的发展冲击使得人们越发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之于当下的作用和意义。中华民族正经历着独特而重大的实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民族和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亦是国家综合实力与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而言意义重大,首先,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1]。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将这一辩证关系概括为“四个坚持”:坚持积极扬弃;坚持全面理解;坚持发展;坚持创新[2]。其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亦有密切联系。有学者认为二者既有强烈的契合性与通约性,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地位差异:马克思主义始终以特定的立场、观点以及方法贯穿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3]。这与韩振峰等人关于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演变与创新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4]。这些思想与方法在当下表现为习近平文化觀,可以认为习近平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文化传承保护实践探索的理论成果,它将指导今后的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5]。最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已在当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就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可将其概述为“两有”“两相”“两创”三个方针,“两有”指“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两相”指“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与现代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两创”则指“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6]。三个方针为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以及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应建立在充足理据的基础之上[7],随着时间推移,该论述的合理性也越发明确,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也越发凸显。此外,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问题也形成了一定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文化创造的环境之中,也应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同时,更要抓住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契机,力图将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进行深度融合[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战略后,许多学者对该方针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以及实施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学理阐述[9]。

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其目标在于,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其保护措施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做出制度性安排。该意见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深入阐发文化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内容作为重要任务。正因如此,本研究在考虑研究对象时也融入了部分传统文化发展、戏曲发展、基层文化建设以及民族教育等政策性文件。

综上所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已有不少涉及,在取得丰富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在积极指导社会实践,已然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与实践互动机制。但既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阐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内涵维度与外延边界,进而可能引起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在实践上指向不明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力图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主要分析对象,并结合《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文件,通过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的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方法的使用,力图挖掘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维度、措施以及整体框架等内容,进而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研究领域作出相应贡献。

二、研究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维度识别具有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特征。它既涉及到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以及文学等多个学科,又牵扯到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一系列前端科技。因此,本研究将采用信息整合、特征降维、语义挖掘等自然语言处理方式,构建起属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维度的识别框架。

(一)数据整合

因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政府政策中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内容,故而研究主要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主,兼顾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此阶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在对上述单个文件进行人工筛选后,判断文档的可读取性。其次,将所有文档合并为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集。

(二)研究框架

基于上述准备工作,本研究提出图1所示的研究框架,它能够有效阐述本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及研究流程。

三、研究结果

(一)模型结果

通过对LDA主题模型的运用及对其运行结果的分析,在平衡主题一致性等内容后,研究最终发现10个主题维度,分别为:“戏曲文化表演支持”“优秀文化传承支持”“优秀文化传承教育”“优秀文化青少年教育”“优秀文化民族学校教育”“优秀文化表演传承”“优秀文化区域传承”“优秀文化学生教育”“优秀文化弘扬教育”“优秀文化基层建设”。下面附上主题-关键词表(见表1)以及关键词的构成因子表(见表2):

(二)结果阐释

本研究通过对LDA主题模型的运用,探究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文件中的10个维度,但以目前的文本挖掘技术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主题维度逻辑重合或是相互内嵌。因而有必要对这些主题词进行再一次的抽象归纳,结果见表3:

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国家战略规划中以及新时代外交中的角色不可或缺,甚至发挥着影响全局的重大作用。习近平主席也曾多次阐述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并确立了以整体思维认识文化自信的定位[10]。从本研究的文本挖掘结果看,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主要存在“演绎传承”“教育发展”“区域传承”“基层建设”4个维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政策文本中关于如何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与措施。

首先,从优秀传统文化演绎传承角度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迫切需要演出政策与演出经济支撑,然而不论是戏曲文化表演还是区域优秀文化表演,都需要政府政策以及立法才能保障其通过演绎方面进行传承。演绎传承,一方面能够活跃出优秀传统的展演形式,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演绎剧本的形式,将道德以及行事准则传输至人们内心。更为重要的是,演绎传承能够在经济方面刺激到优秀文化的活跃程度。从文化核心—价值观—经济活动而言,通过对文化价值核心的阐释,能够获取良好的市场效益,进而倒逼“文化经济化”,这种文化经济学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1]。

其次,从教育发展角度看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兼备。理论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其所具备的多个资本属性既是学生学前教育的必备,亦即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资本的基础准备。实践上,通过对各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传播,在增强优秀传统文化代际传承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横向扩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经历的起步阶段、重创阶段、恢复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深化阶段,都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并遵循教育规律[12]。这在一定程度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基本主张较为相似[13]。

再次,从区域传承方面看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在于重视区域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区域空间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相辅相成,深挖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建构区域文化名片是当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重要任务之一。纵向看,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区域人文、地理环境具有正相关关系,区域属性成为当下我国優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一大特色,这不仅在于优秀传统文化“土生土长”的优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与空间地理历史成因问题密切相关。横向看,区域优秀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经济活动、社会治理以及文化传播等诸多社会现实问题相关。

最后,从基层建设角度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重点在于基层组织与基层设施的协调。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应从我国乡村社会抓起,因此,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成为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动力。然而,此动力需要与基层组织建设、组织规划等问题相协调。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作用于现代化乡村治理,又能倒逼基层组织的自我协调发展[14]。然而,基层建设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点在于提供一份有组织、有目的、有规划的强大推动力量。

结语

本研究基于LDA主题文本挖掘模型,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政策文本的分析,挖掘出位于政策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4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演绎传承”“教育发展”“区域传承”以及“基层建设”,回答了从政策上如何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维度两个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政策具有涵盖范围广且指导具体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维度下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机制与逻辑进行了简要分析与阐释。研究既证明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挖掘具有现实意义,且依旧有足够的提升空间,也挖掘出了政策文本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维度与框架。此外本次研究也证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政策引导与组织支持,充分说明该活动具备相当的系统性特征。

参考文献

[1]佟斐.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6):137-140.

[2]吕晓芹,刘文清,张旭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J].理论视野,2019(11):30-34.

[3]王成,丁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向度[J].理论探讨,2019(06):45-50.

[4]韩振峰,李卿.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演变与创新[J].东岳论丛,2019,40(09):17-22.

[5]鲍展斌,李包庚.习近平文化遗产观及其时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8):65-74.

[6]姜喜任.论习近平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6):139-143.

[7]徐光木,江畅.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38-44.

[8]宋小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J].东岳论丛,2019,40(02):125-130.

[9]阮晓菁,肖玉珍.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论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1):30-33.

[10]韩文乾.习近平关于坚定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4-8.

[11]何怀宏.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文化价值动因[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2(03):43-49.

[12]于雅岑.以建國七十周年为契机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育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19(02):78-85.

[1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4-2(03).

[14]杨建华.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的现代转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5):90-94.

凌珊

赣南师范大学

谭富强

深圳大学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