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类比教学法 争做智慧型教师

2020-06-08 10:29陈锦忠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陈锦忠

【摘 要】运用类比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快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内化吸收,优化学生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愿意学、更易于学和更乐于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类比教学;智慧教师

类比教学法就是根据两个不同的对象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点或者相似之处,转而将其中一个对象的特征或者结论迁移到另一个对象中来的教学方法。类比既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得力工具,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进行类比,以便于较好地、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规律。

一、运用类比法,加速概念内化

概念既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元素,也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数学概念的得出,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抽象性和严谨性,因此,数学教师在组织概念教学时,一定要运用自身的智慧,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组织教学,逐步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拨云见日,使学生的认知逐步明朗、清晰起来。

例如:在教学“容积”这一概念时,学生自然会想到“体积”这一已知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也自然地会将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但由于其自身的能力和认知所限,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和探讨,根本不能理清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相似之处。此时,教师则可以出示一个棱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塑料盒,再让学生将27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建起一个大的积木块,让学生通过计算算出它们的体积,然后询问:“它们的体积相等吗?”学生们很快会得出相等的结论,然后教师询问:“能将这27个小积木放进大的正方体塑料盒中吗?”有的说能,因为它们的体积相等;有的说不能吧?似乎有所感悟。教师也没有做出评价,只是将它们放进去,结果一目了然。“什么原因呢?”有的学生说“塑料盒的壁厚,占了一部分空间,装不了那么多。”有的原本一头雾水,不知所然,但听到其他学生的见解后,才恍然大悟,似有所得。

运用类比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演示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这种教学法的精妙之处,当然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充分展示。

二、巧用类比法,优化解题策略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其所能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解题能力、完善解题方法、优化解题思路是小学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类比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将其作为提高数学思维的支撑点,去追寻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更为灵活的解题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使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让他们从中领会到智力角逐的无限精彩。

再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运用其智慧,拓展引导学生将其面积计算公式与高斯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类比教学,梯形的上底相当于高斯公式中的首项,梯形的下底相当于公式中的末项,而梯形的高则相当于项数。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高斯公式做类比,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一道习题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优化习题的解题策略:“体育广场的一块地面上铺有广场瓷砖,共铺有60行,每相邻的两行相差1块,第1行最少,铺有瓷砖180块,则该体育场共铺有瓷砖多少块?”题目出示后,有的同学很快就想到了用连加的方法,但很快又发现了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太麻烦、耗时较长,且容易计算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其实就是一道梯形的面积计算题,广场的第1行就相当于梯形的一个底边,最后的行则相当于另外的1个底边,行数就类似于梯形的高,又由于每行的瓷砖数相差1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就列出了这样的等式:(180+239)×60÷2=12570(块)

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梯形的面积公式代入其中,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成功地实现了习题教学的优质化,即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展了习题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将类比教学法发挥得淋漓精致,真正地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优质化、智慧化和系统化。

三、妙用类比法,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归纳能力;同样也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研究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要善于运用类比教学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力争使学生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激发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除法中有商的不变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例中有比的基本性质,它们之间尽管归属于不同的知识点,但却有着紧密的联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法中的除数则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而除号则相当于分数线;“比”中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中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而比号则相当于分数线。教师在教学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时,若能将其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则是对类比教学法的最好阐述。

运用类比教学方法,加速概念内化、优化解题策略和构建知识体系,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肯定,也是追寻高效教学、争做智慧型教师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獻:

[1]倪梦娇.运用类比,构建智慧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9(29)39~4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