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生理念”促“教学相长”

2020-06-08 10:29刘丹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专业成长小学语文

刘丹

【摘 要】“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指向生物学领域,后来引入人类社会的研究,目前,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衍生“共生理念”、“共生教学”,其本质是“教”和“学”、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文章提出用“共生理念”促“教学相长”的论题,重点对“共生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共生理念;教学相长;专业成长

“共生”一词由德国生物学家安东.德里巴于1879年提出,指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目前,在新课改推进的背景下,“共生教學”成为主要的教学理念,建立在教与学的良好相处、和谐相长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促教学专业化成长为宗旨。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发展小学生基础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只有实施“共生教学”、践行“共生理念”才能真正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相长。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共生理念”,促“教学相长”,值得我们探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提出抛砖引玉的观点。

一、巧设问题,以问题引向“共生教学”

“共生理念”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域”,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从而以问题为载体,把学生逐步引向“共生教学”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美丽的鹿角》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生字词、讲读课文,无容置疑,这样的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趣味,学生学得乏味、枯燥,课堂沉闷、低效,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方法,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教学效果将得到提升、课堂环境也得到优化。如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轻音乐,介绍:森林里住着很多小动物,看,谁来了?呈现“小鹿”的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这个小鹿?你能抓住小鹿的某一个部分某一个特点而介绍一下这只小鹿吗?之后,教师继续引导:《美丽的鹿角》就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小鹿的故事,请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样的情境创设、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探究的欲望,进而走向“共生”的课堂。

二、巧设任务,以任务驱动“共生教学”

新的课堂观的本质,是教师有效的“导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会学、乐学的转变。其中,任务驱动成为催生共生教学的重要因素,备受教师们青睐。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促进学生积极互动,以任务驱动“共生教学”,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仍然以《美丽的鹿角》的教学为例,教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之后,可以设计下面的任务,以任务驱动互动课堂的构建,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如:

(1)快速浏览文章,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选择几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鹿非常喜欢( ),而抱怨( )。但是当( ),那( )让它( ),而( )帮它( )。

(3)阅读2、3、4三节,说说小鹿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4)假如你是小鹿,用合适的语气赞美自己的角。

……

学生理解文本、把握课文内容、成功完成这些任务,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不是容易的事,也是不现实的,在任务驱动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积极讨论,提高“共生”的效果。

三、注重差异,用差异实现“共生教学”

“共生教学”的目的,是促师生、生生、生本的互动,是让课程教学在生生之间的差异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发散性,充分发挥“个体”和“集体”的能量,进行互学、互动、共享,从而突出“为了一切学生”、实现关注学生全面、整体发展的目标,实现“共生教学”。

以《我变成了一棵树》为例,教学中,笔者改变“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潜心研究教材,设计层次性的思考题、设计不同的讨论、探究性的问题,促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差异共生”。如:

(1)读、写生字、至少组三个词。

状、希、痒、继、秘、狐、狸、零、丁、巧、克……

(2)将生字归类,如狐狸、巧克力、香肠等。

(3)阅读文章,理解词语:担心、失望、香喷喷、

(4)思考:“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我”变成一颗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交流: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探讨这些语句的意思。

……

这些活动的设计,从识字、认字、写字到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课文的初读和感知、问题的思考等,既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也为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互动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中,也实现优帮差,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实现“差异共生”、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学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融入“共生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差异互补等,开展多元化的“共生”课堂模式,以“共生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洪娜.基于师生共生理念下小学语文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57.

[2]杨丽娜.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6(24):209~210.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专业成长小学语文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