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的审美引导

2020-06-09 12:09李志强
天津教育·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审美古诗词

李志强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尤其是集审美情趣与文学价值于一身的古诗词,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的璀璨明珠。而在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贯穿于每一个年级,如何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与古诗词之间产生心灵碰撞与情感共鸣,是语文教师急需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审美

小学古诗词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意蕴深厚、美感充盈,每一首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近年来,随着古诗词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提炼诗词美学元素,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实践教学当中,语文教师逐步摸索和探寻出一套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背景音乐,体验美感

音乐与古诗词向来相得益彰、互为一体,音乐能够激活阅读诗词时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在美妙音乐的附和下,逐渐步入诗词意境当中,为挖掘诗词的灵魂美以及内涵美创造了必要的外界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古诗词的类型以及描写的情境,合理选择背景音乐,使音乐与诗词融为一体,升华古诗词的美。以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整首诗借用对柳树的衷情将春天的灵性描写得淋漓尽致,不仅用词美、描写美,而且字里行间也渗透出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致的赞赏之情。“柳枝轻柔,叶子翠绿”,尤其是最后一句,将和煦的春风比作灵巧的剪刀,用拟人的修辞诠释出春风的柔和之美。当教师向学生讲授完整首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高山流水》或者《二泉映月》等轻柔缓和的背景音乐,在学生朗读诗词时播放出来,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能够更加投入个人的真情实感,使诗的感情色彩更加浓厚。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同时体验到古诗词的意境美以及背景音乐的内涵美,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古诗词。

二、影像导入,视觉冲击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往往配有丰富的彩色图片元素,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但是,仅仅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学生的审美意识难以形成,审美情感也无法迸发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所学古诗词制作成视频教学课件,在教学课堂上,将动感十足的影像资料播放出来,这样,对学生快速吸收古诗词精华,触及学生美学视觉神经将大有帮助。教师在制作视频教学课件时,要以古诗词的宏观背景为主要元素,将诗词中涉及的人物、风景、植物等元素进行合理搭配,构建出一幅动态与静态完美融合的唯美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时,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忆江南》为例,全诗内容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主要描写江南的美好风景,当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绿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全诗的主旨思想落在最后一句反问句上面,该句对前面几句诗进行了完美的归纳和总结,表现出诗人创作该诗时的欣喜之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江南景色的向往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青山绿水作为背景,用蓝天、白云、绿草衬托整个画面,并运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功能,使整幅画卷充满意境之美,让学生在欣赏流动美的画卷的同时,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情境创设,融入情感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结合古诗词内容,构建一个真实的场景,并选择学生代表,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或者故事进行真实演绎,然后由其他学生以及教师对演绎过程进行公正的点评。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让学生在真实体验古诗词意境的同时,将内心深处美的元素赋予每一个表演动作或者表演语言,进而与唯美的古诗词产生情感对碰。以宋朝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为例,全诗内容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从诗词的译文看,诗人将四月的乡村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而且包含的乡村元素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农耕景象,并赋予学生农民和鸟儿的角色,利用鸟儿与农民的模拟对话,将乡村四月的美妙画卷以舞台剧的方式演绎出来。比如农民问鸟儿:“鸟儿,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今年的庄稼一定能取得大丰收。”鸟儿:“我已经闻到了稻谷的馨香,感觉到了丰收的气息。”农民:“看着你轻盈的翅膀,就知道你现在特别开心。”鸟儿:“是啊,我飞过高山,飞过平原,飞过草地,好不容易飞到绿油油的庄稼地里,这里将成为我最舒适的栖息地。”……通过农民与鸟儿的对话,给学生呈现出乡村四月的另一幅美妙画卷。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升华对美的认知,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合故事,增强美感

任何一首古诗词都具有不同形式的美的元素,比如雄壮之美、动态之美、轻柔之美、心灵之美、意境之美等,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这些古诗词当中美的元素,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结合古诗词的意境与主体内容,编创出符合古诗词画面与创作背景的小故事,并与教师和同学们分享。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首先确定古诗词中的主要画面,然后围绕这一画面,进行故事创作。在讲解故事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对脱离古诗词意境的学生,需要及时纠正该学生的错误,避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产生歧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古诗词资源,挖掘出古诗词中美的元素,以充实故事脉络,丰富故事情感,进而达到增强美感、激发美趣的目的。以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绝句》为例,全诗的内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学生在构建故事情节时,教师应当提示学生,可以以两只黄鹂为故事主线,讲述黄鹂鸟与春天的故事;也可以以白鹭为故事主线,讲述白鹭与蓝天的故事;还可以围绕皑皑的白雪,讲述冬天美丽的室外风景。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个人丰富的情感,并通过动作或者语言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对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将起到促进的作用。

五、贴近生活,寻找美境

虽然古诗词的创作年代久远,但是,某些诗词当中表现出的美的元素在现实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为了让学生能够亲手触摸、亲身感受、亲眼鉴赏到诗词中的美,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或者诗词中指定的地点,将学生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大有裨益。以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全诗内容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下雨时,远山被烟雨笼罩,朦胧的景色很美,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能够烘托出西湖的迷人神韵。针对诗中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雨后的大自然,在欣赏大自然雨后美景的同时,为苏轼博大宽广的胸怀所感染,进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首古诗文的真正含义,并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结语

每一首小学古诗词都是一首美韵十足的歌曲,都是一湖清秀怡人的潭水,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将學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运用新思路与新方法,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认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华.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课内外,2020(1).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审美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用课堂留白创新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