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生态的营造及发展
——以长沙市为例

2020-06-15 02:38金彤杨绍波
上海房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长沙

文/金彤 杨绍波

一、城市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3.0时代,即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城市创新系统是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功能创新为重点突破口,以教育创新、服务创新、金融创新、设施创新等为支撑的系统。

二、进展与成效

长沙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获国家级科技奖21项,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正在努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

2019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预计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一)现代产业逐步发展

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19年,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三智一自主”产业布局基本完成,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达668家,开放道路智能驾驶长沙示范区正式启用,入选国家首批5G城市。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完成投资875亿元,工程机械产业链总产值首破20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家。

二是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2019年,“四上”服务业单位达5411家,增长9.7%。新增上市公司2家、过会企业2家。京东、苏宁电商湖南总部投产,快递业务量增长45%,社会物流总额达3.6万亿元。

三是现代农业“一县一特”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8万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10家,新增“三品一标”99个,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突破2500亿元。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进位至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4、第10和第18位。

(二)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2019年,纵深推进简政放权,编制公布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6张清单,再次下放市级权限136项、取消权力事项10项,“一网通办”系统上线试运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荣获全国政务热线“最佳管理效率奖”。实体经济成本不断降低。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市场主体减税217亿元,社保降费31.5亿元,减少电费支出10.5亿元,累计为企业转贷超30亿元。

(三)重点改革逐步加速

一是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明显。2019年组建市城发集团,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2万亿元,增长20%以上。“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获评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

二是开放高地加速崛起。2019年,跨境电商综试区交易额增长130%以上。入选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新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11条,长沙新港汽车滚装码头投入运行,结束湘江不能滚装运输商品汽车的历史。开放主体持续壮大,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外贸企业达41家,增长71%。深度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湘赣边等区域合作,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成功举办,世界计算机大会永久落户,获评国际门户城市。

三是创新驱动持续增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总部、国家工程实验室马栏山研究院、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湖南工业4.0创新中心挂牌成立。2019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件,居省会城市第6位。创新成果加快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3亿元,增长6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

(四)重大平台逐步提质

一是湖南湘江新区引领效应彰显。新引进长远锂科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8个、百度阿波罗智行等500强企业项目21个,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6家。中西创投岳麓中心签约揭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引进标志性平台和企业40余家,新增科创企业900多家,总数超过3000家。湖南金融中心新入驻金融机构及配套企业129家。湘江基金小镇基金管理总规模达2215亿元。

二是园区主力军作用凸显。2019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突破60%,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税收分别占全市的70%和80%左右。示范区支撑能力增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发展,引进养天和医药物流园等航空偏好型项目30余个,黄花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加快,长株潭“三干两轨四连线”等20项重点合作实事稳步推进。

(五)品质城市逐步升级

一是宜居品质全面提升。芙蓉南路快速化改造、湘雅路过江通道加快建设,湘府路快速道(河东段)实现通车;地铁4号线试运营,3、5号线试运行;汽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试运营,长沙西站铁路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改造老旧小区50个,获批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清洁长沙”行动成效明显,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社区全覆盖,湿垃圾处理项目正式运行,城区环卫基础设施“三改”全面完成。

二是宜业环境不断改善。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7个、省级众创空间18家,湘江基金小镇一期建成,岳麓科创港投入使用。电力“630攻坚”成效明显,供电能力提升至800万千瓦。宜游魅力更加彰显。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加快,新增绿地450公顷,新建公园7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太平街、潮宗街、坡子街、白果园化龙池等成为“网红”地标。

(六)长沙高新区成效显现

1.概貌。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或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城中区和岳麓山集中新建区两部分组成。1997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调整为“一区四园”(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其中岳麓山高科技园(又称“麓谷”)是高新区直管核心园区。麓谷总体规划控制面积140平方公里,现已形成50平方公里开发规模。在中部11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经济实力名列第2位,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

长沙高新区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培养和造就优秀企业领导者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沙高新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聚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生态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创新治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效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同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区域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向着挺进全国十强、建设一流园区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2.具体成效。目前,长沙高新区托管麓谷、东方红、雷锋、白马4个街道,辖区常住人口近40万,是全市唯一兼有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多重职能的园区。2018年,全区实现企业总收入3602.2亿元,增长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5亿元,增长12.3%,完成财政总收入175.84亿元,增长75.4%,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69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在全国168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上升至第11位,在“中国产业园区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位居第10位,是全省唯一进入前10的产业园区,牢牢站稳发展的第一方阵。

权威评价指标好。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版)》,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展的2019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工作结果显示,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长沙高新区多项单项排名颇为靠前,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第11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第11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第9名。长沙高新区在研发平台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建设、龙头型科技企业培育、企业海外拓展能力等方面均表现突出。

高质量发展势头好。过去的2019年,长沙高新区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好于预期、快于同期、高于全省”的势头,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以上。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7.3%,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长27%,高新技术产值增长13%,完成进出口总额增长46.6%,对外贸易位居全省10强园区之首,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创新驱动逐步体现。2019,全年新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占全市总数的75%,全国第二个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全国首个地方商用密码产业示范基地相继落地;新增国家高端人才、万人计划人才等34人,新增湖南省高端人才、百人计划人才65人,新增长沙市高精尖、紧缺急人才37人,占全市总数的63.8%;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4家,高企总数突破1100家。

新动能逐步培育。紧扣产业链建设,创造长沙高新区近三年项目建设最好水平。2019年,全区全年签约引进重大产业项目74个,合同投资额1474亿元,增长104%;新开工项目30个,新竣工项目22个,全年新增实体企业6726家,增长22%,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9家。

营商环境逐步优化。2019年,全区全年“一次办”、“网上办”比例高达99%,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实现1天企业开办、1天工程规划领证、10天施工许可;兑现各类政策奖励资金21.94亿元,增长25.6%,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20.36亿元。力合科技、远大住工先后在深圳、香港敲钟上市,威胜信息科创板过会,实现全省企业上市“三破零”,全区上市企业大军增至44员。

3.代表企业。威胜信息成立于2004年5月8日,位于长沙高新区,是港股威胜控股旗下专注于物联网领域的核心子公司。该公司依托覆盖物联网架构各层级的关键技术储备,主要从事电监测终端、水气热传感终端、通信网关、通信模块、智慧公用事业管理系统软件等物联网各层级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基于上述产品为客户提供智慧公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其中通信网关类产品为公司核心产品。2019年4月4日,威胜信息申报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10月14日,成功过会;10月22日,提交注册;12月24日,科创板IPO注册获批;2020年1月7日申购,发行价为13.78元/股。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6.89亿元,扣除发行等费用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物联网感知层监测设备扩产及技改项目、物联网感知层流体传感设备扩产及技改项目、物联网网络层产品扩产及技改项目、物联网综合研发中心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2020年1月2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2亿-2.3亿元,上年同期为1.77亿元,同比增长12.96%-29.9%。威胜信息是长沙高新区2020年首家上市企业,也是2020年湖南第一家上市企业。截至目前,长沙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达45家。

三、短板与不足

1.科创的硬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提高的巨大空间。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些民营企业虽然有好的创新思路和产品项目,但是担心研发失败导致企业“一蹶不振”,不愿也不敢进行科技创新。对165家民营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小于5%的多达66家,占40%,其中50%以上的企业研发人员数为零。2018年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比重小于1%的有42家,占比25.45%。

2.虽有制度优势,但治理效能并未完全释放和体现。一是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不力。《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相关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制定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相关优惠政策” 的规定没有很好执行。有关办理不动产二次抵押贷款、在建工程抵押登记等的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启动。二是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项目申报政策信息周五才公布,下周一就要报送,许多民营企业只能仓促应付,或出高价请中介,有的只好忍痛放弃。三是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国企和科研院校轻中小微企业,重科技成果转化轻基础性创新,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前期和中期最需资金支持时得不到及时有效扶持。此外,一些政策制定时,论证也不够充分,存在碎片化、对冲等问题。

3.虽然人才总量逐年提升,但技术人才和顶尖人才仍需继续培养、吸引和留住,绩效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根本问题在于地缘经济因素、体制机制、环境、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制约。长沙市统计局发布消息称,日前对215家涉及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企业进行了一次重点企业用工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工情况总体平稳,但仍存在招工较难、待遇偏低等问题。企业需求最多的人才排前三的分别是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占比分别为32.9%、19.2%、16.7%,有些企业同时缺好几个工种的人才。总体而言,技术类人才最缺,其次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他人才如行政人员等基本饱和。

4.企业内生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一是贷款难、贷款贵和贷款资金期限短等现象普遍存在。政府产业发展资金作用发挥有限,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大。二是散小弱差。长沙尚无一家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民营企业,而全国千亿元级民营企业有42家。中部六省中,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省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数、实有资本总数、新增户数等十二项指标中没有一个指标位居第一。90%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批发零售、食宿餐饮等低端领域。“夫妻店”、“父子铺”占比相当大。一些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财务造假,缺乏诚信,不守法经营。三是以“三贵一难”为表现的生产经营性成本高,即用电贵、用地贵、物流贵和招工难。工业用电价仅次于北京、上海,比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和周边所有兄弟省份均高出0.1元/千瓦时以上。工业基准地价普遍高于武汉、南昌等地区同类型地价。在东莞,工业用地可以配套30%作为生活设施用地,长沙只能配套7%。全省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以上百分点,比周边省份高出5个以上百分点。四是营商环境不够理想。创业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仍需加大。不平等待遇和不公平竞争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不够强,政务改革急需加大。法治环境不容乐观。

5.知识产权的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现象突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能力要加强。知识产权政策要更加贴合市场需要。知识产权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SWOT四维度分析

(一)SWOT分析表

表1 SWOT分析表

(二)优势S

1.巨大的国内市场,巨大的潜在、现实、可增长的消费需求。从历史上看,中国共经历过3个消费升级阶段:第一阶段是解决百姓吃饱穿暖的改革开放初期;第二个阶段是开始买车买房;第三个阶段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和追求。据中国商务部的官方数据,2019年前11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2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保守估计,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

2.制度优势和潜在的治理效能的释放。

3.长沙是华中重要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部分,有相应贡献。长沙GDP总量已经突破万亿,GDP增速常年维持在9%以上,堪称中国主要城市中GDP增长最快的地区。

4.长沙在工程机械、种业、文化创意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

5.长沙高新区的地位作用显现。2009年以来,长沙高新区先后获批成为国家级首批9个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国家3个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高新区之一、国家15个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之一和湖南省首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4年底,以长沙高新区为龙头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标志着长沙高新区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一方阵”。长沙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级湘江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核心园区。

6.长沙专利数量和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长沙专利授权数量和分类统计表

(三)劣势W

1.科创的硬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提高的巨大空间。

2.虽有制度优势,但治理效能并未完全释放和体现。

3.虽然人才总量逐年提升,但顶尖人才仍需继续培养、吸引和留住,绩效要进一步充分发挥。

4.企业内生活力仍需进一步激发,国企改革任重道远,民企的国民待遇有待进一步落实。

5.知识产权的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现象突出。

(四)机会O

1.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彻底改变了现有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为创新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2.原来并跑的产业,可能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3.原来落后的产业,可能不甘落后,赶上并跑。

4.中心化的互联网向万物联网时代的转变提供了发展机会。

5.国家支持培育地方特色的创新生态。

6.胡焕庸线划分的东西两区域城市具有先发和后发的不同机遇。长沙作为线划分的东部城市,具有先发机遇。

(五)威胁T

1.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逆全球化破坏了现有规则,给发展带来不确定和不稳定的负面影响,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是很好。

2.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相应进入了深水区,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困难在加大。

(六)结论

优势和机遇远大于劣势和威胁,要继续扩大优势,抓牢机遇,化解劣势,规避威胁,以达成现实可行的最佳效果。

五、国际经验借鉴

共性:应制定建设科创中心的发展战略,增强科创功能,打造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力争成为新知识、创意思想、新技术等流动的网络枢纽,成为前沿科学发现和颠覆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个性:全球城市的创新生态举措和经验借鉴见表3。

六、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总体思路

长沙应以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为保证,以市场创新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文化创新生态环境为动力,以金融创新生态环境营造为支撑,培育创新基因,营造经济、产业、社会、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创新环境,增强创新叠加效应,逐步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价值“实现地”。

(二)把握城市创新生态营造四个趋势特征

1.创新活力日益成为城市的主要标志。

2.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人力资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度集聚日益成为城市功能结构的重要部分,呈现出以人为驱动力的体系特点。

4.生成和扩散新知识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着力完成创新生态营造的战略转变

确立建设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长沙有条件、有实力培育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科创中心,在一些领域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一是符合我国要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现实和长远需要。积极谋划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表3 全球城市的创新生态举措和经验借鉴表

二是符合科技创新城市催生的条件。当今,科技研发独立化和产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研发正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并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城市的功能发生根本性改变,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城市的主导功能,由此催生出一种新的城市类型,即科技创新城市。

三是符合科技研发的全球化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产业价值链的细化分解,创新资源越来越明显地突破组织、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加速形成全球创新网络。在全球创新网络中,一些地理区位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创新环境优良的城市能够更多更广地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成为网络中的节点城市。节点城市利用网络通道不断吸纳外部资源,并对外输出其影响,当其集聚和辐射力超越国界并影响全球时,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从中长期创新战略转变方向来看,长沙可以逐步由传统的创新发展理念向深层次的创新理念转变,由雁行(追赶型)发展模式向部分领域实行鹰行(自我型)发展模式转变,由自然科学技术、技术市场带动创新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和思想市场共同带动创新转变,由国外技术转移、市场驱动向国内自我研发驱动、高端人才驱动转变,由产业链水平分工向区域协同布局转变,由垂直型、垂直管理向扁平型、平台服务转变,由“自上而下”的政策补贴型创新生态向“自下而上”的企业主导创新生态转变。

从中国转型发展来看,长沙“十四五”期间仍然要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投资主导的经济以土地、资本、资源、劳动力、优惠政策等要素为主,在转型期,经济对土地、资本和普通劳动力的依赖度下降,而对创新、人才的依赖度上升,更加注重创新的推动力。“十四五”期间,要更加注重虚拟空间的渗透与利用,包括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虚拟和现实空间的互动融合。

从发展路径依赖来看,长沙需要由低成本薄利润模式向品牌化、高附加值模式转变。国内一些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一批创新型城市逐步突破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迈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甚至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领导者和掌控者。国内消费趋于中高端领域、服务型、线上线下结合、个性体验型,消费需求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需培育发展新零售、新体验、新业态。长沙需要推动制造和服务的品牌化,提升高附加值,适应内需的品质提升需求。

从创新推动力来看,长沙需要由以创新设施建设为主向创新设施与创新功能并重转变。目前比较注重创新设施的投入,未来需要更加注重提升创新功能。更加注重打造创新平台。培育标准服务功能(在国际三万多项标准中中国只占1.3%)。培育文化与创意、制造服务融合的功能。培育大数据枢纽功能,布局各产业大数据。

从资源配置来看,长沙需要由以制造资源配置为主向创新资源、制造资源、服务资源融合配置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的很多资源是围绕制造业来配置的,未来需要更加重视配置创新资源,尤其是站在国际国内环境中引入和配置中高端的创新资源。

从创新空间来看,长沙需要逐步由开发园区载体向打造科学城、区域性科创大走廊转变。开发区、高新园区等创新载体需要营造科学氛围,与周边联动打造科学城、科创大走廊。

从创新的方向来看,长沙需要逐步由引进技术、节点创新向引进与原创相结合转变,由单技术制造业创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联动转变。支持科技原创,逐步形成自主创新环境,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活力的区域,逐步发展成为自主创新价值的实现地。

从企业创新来看,长沙可引导企业逐步从产品设计、功能提升向产品基础研发转变,逐步向企业主导创新转变。目前长沙研发投入中政府投入的比重还较大,而深圳则以企业投入为主。长沙大部分企业关注产品设计、功能提升,忽视产品基础研发、技术研发。

(四)着力提升创新生态品质的内涵

全方位、多领域整合资源,在更深的层次上推动区域融合、产学研文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原创性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将长沙打造成为具有强互联网基因、技术驱动的城市。

在产业中植入创新、文化创意基因。以利于产业的链式发展、持续创新发展,也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

延伸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高大上”研发与“接地气”产业化融合。深化 “知行合一”、“事上炼”、“致良知”的科学文化精髓。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受王阳明思想的影响很大,关键是吸取了王阳明思想中的钻研、精细等文化精髓,从理念上间接地推动了日本的科技研发、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探索“工匠”新模式。打造“工匠城市”、“工匠园区”、“工匠企业”。可创立基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模式。一些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尤其需要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需要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载体和空间。一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学,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家、科学家、企业家。二要逐步探索“四链”协同促创新模式。引导产业链向资金链、价值链、创新链拓展。创新链的打通,基础研究是关键,长沙可重点支持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

(五)着力优选创新生态营造的正确路径

依据长沙的优势和基础,结合国家和湖南省创新发展的要求,长沙可以探索在不同的引导因素下的生态创新,从而找出适合长沙的创新生态发展路径,如国际资源导入型创新生态(吸引国外人才智力资源、国际研发平台)、综合元素融合型创新生态、原创带动型创新生态、高教研发带动型创新生态、文化创意融入型创新生态、中央创新区带动型创新生态、市场自主型创新生态。

(六)着力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沃土

统筹驱动创新和创新驱动的效果匹配。增强长沙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生的策源能力,增强长沙科技成果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能力。

建立针对“卡脖子”技术的跨学科攻关机制。采取“一项一议”措施,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科研企业、技术专家等一线力量。

完善科技成果的价值发现机制。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对接。鼓励和培育从事价值发现的中介服务组织。

完善科技项目立项管理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快速立项机制。建立项目遴选和动态竞争机制。

(七)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改变维权成本高和侵权成本低的状况。

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形成“政府事后主导——企业事前疏忽——侵权行为加剧——政府更加事后主导”的恶性循环。杜绝有意识侵权,防止无意识侵权。

壮大知识产权管理领域人才队伍。培养或引进优秀的专利管理工程师、知识产权律师、知识产权申请代理人员。

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产权战略规划、产权法律查询、产权申请指导来完成事前保护;开展疑似侵权界定、保护力度分析、产权诉讼规划来强化事中保护;提供相关法律援助、证据支持服务、判例判决分析来实施事后保护。

强化政府行政先行和有效扶持。一是简政放权,补贴鼓励,简化流程,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及时申请,促进知识产权成果所有权的进一步明晰。二是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借助第三方研究力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进行客观度量,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合理安排政府资金适时退出,将资源合理配置的职能还给市场,促进整个知识产权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强化金融的支持力度。疏堵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疏通知识产权成果和资本市场之间的隔阂,堵住潜在风险缺口;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实现以“投融资带动产权保护,以产权保护促进投融资”的良性循环。

大力培育面向中小科技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业。

(八)着力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创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技术移民机制。

依托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如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类脑科学和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招聘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形成人才、技术、项目和产业联动机制。

发挥国内外学会和协会、国际知名人才社会中介机构(包括猎头公司)等主体的作用,以“以侨引侨”等方式,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国际合作。

建立长沙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特区”机制。

推进“产学研用+金(金融)”协同创新机制。

科学强化财政科技投入新机制。创新政府科技财政管理,设立财政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

建立以创新为导向、加入风险控制考评的国资控股高新技术园区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大力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

实施以科研成果为评价标准、加入风险减值、符合财会规定的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经费承担者自主承包使用制。

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跨地区联合查处、快速反应机制。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社会协导,多元协同健全“互联网+众创、众包、众筹、众销和众享”的平台服务支持机制。

健全对外引进与联合全球一流大学、教育机构和产业学院等培养本土全球人才相结合的机制。

改变目前国内对于全球顶尖人才、实施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的状况,比照实施中国香港、新加坡对于全球顶尖人才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形成“创新创业贡献越大、赚得越多”的激励相容、良性循环机制。

健全人才在长沙宜居乐居的民生保障机制。对引进人才尤其是全球顶尖人才提供购房补贴、租赁补贴、人才公寓与高档“公馆”,给予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及其家属整体保险补助、特殊就医“直通优待”、子女上学借读国际学校和重点学校的便利。

(九)着力提升企业主体创新微观内生活力,增强“独角兽”企业的根植性

提高科技创新的硬实力,进一步提升长沙专利的数量和质量。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企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强对高成长企业的精准施策。

建立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又符合国内资本市场特点的长沙“独角兽”企业估值和对标体系。

建立与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相挂钩的长沙“独角兽”企业信用积分体系。

(十)着力优化创新制度环境,探索政府管理创新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缩减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同时,加强完善相关产业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打造法治化的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人才资源在产业新动能中的配置。制定人才精准培养规划和计划,根据产业特点制定具体培养方案,为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平台。实施重点产业的人才奖励政策。对高端人才采取“一人一策”。同时,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加强政策落地实施的动态跟踪。尽量减少政策执行的“时滞”影响,建立监测测度机制,动态优化政策。提高人民性和实操性,定期开展政策受众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十一)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强现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优化科技创新产业布局。

加快发展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提升新兴产业集群能力,保障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用地,聚集领先企业。聚焦新兴产业开发应用场景,探索在无人驾驶、生命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设置应用场景试点,提供定制服务,完善管理机制。

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产业园区,打造深度融合产业集群。强化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设立专项激励资金,通过数字化改造和设备更新,激活新动能。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向相关新兴产业领域转型。

统筹协调科技创新的产业布局。定期更新长沙产业地图,尊重市场规律,指导产业的扩张和聚集,体现正面的乘数效应。

(十二)着力发展金融科技,形成创新资源要素的系统集成

把握金融科技(FinTech)的特点趋势。利用前沿技术变革业务流程,推动业务创新,突出在大规模场景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运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进行分解,提供高附加值、强便利性的商品和服务,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转效率,形成创新资源要素的系统集成。

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底层技术研发革新。

聚焦重点领域运用与流程改造,提升金融业务的服务水平。优化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风险定价和量化投资等的运用深度和水平。

猜你喜欢
长沙
《中餐厅5》官宣,长沙又要火了!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BMW宝马长沙悦之宝4S领创店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长沙印湘江售楼处
我眼中的长沙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