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成区色彩规划与治理
——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2020-06-15 02:38周志清褚欣
上海房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成区普陀区管控

文/周志清 褚欣

一、引言

色彩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是城市重要的物质形象体现,同时也传达着场所精神(柯珂,2015)。人类对城市色彩的关注由来已久,几乎伴随着整个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历史,而专门化、成体系的城市色彩管理要求则始于近代,特别在欧洲和日本有着成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

我国的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先后有超过100座城市编制了色彩专项规划,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来看,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这20多年中编制的色彩规划大部分着眼于对城市新区和新开发地块提出色彩使用要求,带有较明显的增量特征。事实上,城市新开发区和建成区由于其开发情况、色彩基础、实施难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城市色彩的目标定位、规划思路、管控手段和实施机制等方面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从增量主导走向增量与存量发展并重的今天,城市更新成为城市物质空间和风貌形象发展的重要方式,探索城市建成区的色彩规划与治理方法对于提升我国大量“老城区”的风貌品质、实现“旧貌换新颜”有着重要意义。

二、建成区色彩规划与控制的难点

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建成区在近20年的高速扩张中对总体风貌形象和色彩使用控制不足,造成城市内各地块色彩品质良莠不齐,地块之间色彩搭配随意、杂乱无章,缺少特色和整体性。因此,建成区的色彩管理很大一部分工作在于帮助和指导城市既有色彩的更新和优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与城市新区相比,建成区的开发程度高、权属情况复杂、功能复合度高、人口密度大,因此基于城市更新的色彩规划和管理在现状色彩分析、分区控制、更新实施路径和管理文件表达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现状色彩的分析、评价和诊断

城市建成区的色彩基础已经形成,其更新和提升都是渐进的修补过程,相应的色彩定位和控制都需要在现有的色彩基础进行优化,因此,城市现状色彩的分析、评估和诊断是城市建成区色彩规划和治理的基础。传统的城市色彩分析方法包括现场观测、照片比较、仪器测色以及对城市使用者的分析访谈等,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在面对大面积建成区的时候,都存在着工作量过大、准确度不足、量化困难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智移云”等新技术为城市色彩的分析和诊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运用新数据和新技术对色彩现状进行大量识别和量化分析将大大增强色彩更新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二)色彩控制分区划定

在大面积城区的色彩规划和管理中,太过单一的色彩要求和管控模式容易造成城市色彩的单调乏味,削弱城市各片区的可识别性,因此,给城市划定适宜的色彩控制分区、界面和节点是大面积城区色彩管理可操作性的保障。对于城市新区而言,色彩管理分区主要基于区位条件、景观结构、板块功能、开发强度等进行划分,城市建成区则还需要考虑色彩基础、权属关系以及各片区的更新时序等要素,此外,建成区人口和建筑密度高、用地功能高度混合、板块之间界限模糊等特点也为色彩控制分区的划定增加了难度。

(三)色彩更新的实施路径

建成区的色彩形象已经形成,规划的色彩目标无法通过大量新建项目的色彩选择来实现,各种用于改造、修补和提升的城市更新类工作是建成区实现色彩目标的重要帮手。针对城市中商品房社区、老旧小区、街道公共空间、商业商务物业、社会公共设施等不同功能、不同权属的对象,需要对色彩更新的实施主体、管理主体、实施时间、经费来源等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以实现城市色彩风貌的逐步提升。

(四)色彩管理的文件表达

在增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色彩规划和管理要求传达的主要对象是新项目的开发主体,一般而言,其对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理解程度较深,并有相应的规划设计专业支撑;而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开发单位、产权单位、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小区物业、施工单位等都可能是色彩管理要求的执行者,他们对于色彩管理要求的表达方式在具体性、详细性和可读性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大量面对面的沟通作为管理文件的补充。

三、上海普陀区色彩规划制定

(一)地区概况

普陀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西北角,下辖8个街道及2个镇,总面积55.53平方公里,地跨上海内环、中环和外环,区内主要现状功能包括大面积工人新村、商品房住区、商务园区、产业园区以及高校、商业中心、城市公园绿地等,是典型的功能复合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普陀区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西北门户和上海主城区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承载。

作为上海开发建设较早的城区,普陀区的大部分区域都是近三十年内逐步建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功能、不同开发主体地块色彩选择的方法和标准各不相同,导致部分地块色彩品质较差,地块之间色彩衔接突兀不协调,总体色彩风貌较为杂乱,给城市的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图1)。

图1 地区现状色彩问题(色彩品质差、搭配不合理、地块间衔接不协调)

(二)地区色彩主题

色彩主题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在色彩上给人的整体印象,国内外现有的城市色彩规划中的主色调、色彩基因等概念都是对城市色彩主题的表达。规划从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区气质和现状色彩基础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为地区色彩主题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上海的气候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沛,属于中等光亮城市,比较适合中高明度的色彩。普陀区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区内目前仍有较多产业园区和工人新村,它同时又是上海现代智慧科技的创新高地,拥有长风商务区、桃浦科技城等高新园区,普陀未来的核心功能将进一步向“科研创新、金融商务和生活居住”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全球城区。

普陀区是高度建成区,现状色彩已经形成,从可实施的角度来看,地区的规划色彩主题不宜与现状色彩基础有太大的偏差,为此,规划人员对普陀区的现状色彩基础进行了深入调研。考虑到普陀区面积较大,道路和地块数量众多,传统的调研方法工作量巨大且难以实现对总体色彩情况进行概括,规划人员除了采用传统的现场观测、照片比较、仪器测色等方法外,还引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方法,以普陀区所有街道3万多处网络地图街景数据为基础,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每一张街景地图进行场景切割,区分其中的建筑、环境、绿化和车辆等要素,并借助白平衡算法还原建筑的色彩数据。根据研究,普陀区现状色彩基础为中高明度的橙黄色调和蓝色调,其中长风商务区等办公、产业园区以蓝色调为主,居住社区则以橙黄

图2 基于街景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普陀区现状色彩数据(左:色相#右:饱和度)

基于上述三个维度的研究,规划确定普陀区的色彩以展示“温润”“大气”“沉稳”“精致”为控制方向,以中高明度较低彩度的黄色(H=45)①为主色调,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蓝灰色系作为补充色调(图3)。

图3 普陀区色彩主题定位

(三)管控分区与重要节点界面

普陀区面积较大,不同片区差异也较大,为了因地制宜地制定更适合各片区的色彩管控方案,规划在风貌特色、用地功能、建设动态、展示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表1),将整个普陀区划分为19个色彩管理分区,每个分区的色彩管控在色彩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明度和彩度要求。根据在城市风貌体系中的地位,划定了8个重要色彩界面,并将19个分区分为一般地区、严控地区和重点地区三类(图4),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控,其中一般地区通过管理通则和实施指引进行管控,原则上不违反色彩的选取原则即可;严控地区通过色彩导则进行管控,要求达到一定的色彩效果;重点地区和重要界面建议在开发和更新时单独开展色彩设计,一事一议,专项评审。

表1 管控分区划分影响要素

图4 普陀区色彩控制分区

四、上海普陀区色彩实施管理

(一)色彩更新的实施路径和管理机制

对于以增量发展为主的地区,城市色彩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控制新建项目的色彩使用,而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大量城市色彩已经形成,除了对新建项目作色彩控制之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色彩调整、优化工程来提升整个地区的色彩品质。作为高度建成区,普陀区在现有各项城市更新工作安排的基础上制定了面向城市更新的色彩实施路径,来改变地区目前色彩较为杂乱的现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老旧小区更新改造。针对普陀区现有的100多个老旧住区进行屋面、墙面更新,住区市政、配套设施升级,以及景观环境优化,色彩提升重点体现在墙面重新粉刷和贴面更新、屋面平改坡、坡改坡等工作中对原有屋面色彩的调整等。老旧小区更新的管理主体单位为区房管局,整项工作分4-5批完成,2019年计划完成3批共计60-70个老旧小区的设施和色彩更新。

2.主要景观道路环境提升。对普陀区现有的重要道路交通组织、绿化景观、街道界面和相关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根据对各条道路交通属性、生活属性和景观属性的评价,形成道路自身的品质特征。主要景观道路环境提升工作的实施和主管部门为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其中道路界面的围墙、门头、宣传栏等要素的色彩优化是该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对城市主要街景的整体色彩起到较为显著的优化作用。

3.部分地块的再开发。结合地区发展的需求和现状特点,对部分地块进行动迁、收储和再开发,如新曹杨地块、北新泾地块、真如水产市场地块等。相关主管部门为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局。针对色彩规划对相应地块的诊断和分类,将色彩管控的具体要求写入地块土地出让合同的规划设计条件中,以确保后续的开发建设达到适宜的色彩效果。要保证色彩规划的各种控制要求最终在各项更新和开发项目中得到充分贯彻,相应的实施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为此,普陀区提出了跨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色彩协调小组的计划,以确保规划对于色彩的各项控制要求能够落到实处。色彩协调小组向上对区政府负责,下设协调办公室、实施主体和专业技术团队三个板块,其中协调办公室主体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区色彩控制要求的制定、审批、实施过程的管控,以及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实施主体主要包括房屋、市容、绿化、市政等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公共工程的实施单位,主要职责包括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和施工过程的管理、监督、反馈等。专业技术团队主要包括规划编制单位、专家咨询组等,主要工作为色彩规划编制、各项工程项目的色彩咨询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撑等(图 6)。

(二)色彩实施指引

色彩规划和管理要求由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制定,而城市色彩更新的具体实施工作则需要由大量相关部门、开发单位、实施管理单位乃至施工单位来完成,如何将相对抽象、不易量化的色彩控制要求通过合适的表达方式传达给各个相关主体,是影响色彩管控要求执行效率的重要问题。普陀区色彩规划建立了包括基调色、辅助色、点缀色选择和校正验证等步骤在内的地区建筑色彩选择标准流程(图7),规定了不同步骤应采用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作为后续各项建设活动中管理主体、开发主体和设计方的工作要求。此外,针对建筑立面更新、围墙改造等相对简单的实施工程以及各类综合更新开发项目中可能出现的理解分歧,规划还基于不同的色彩控制分区和建筑形式建立了相应的色彩实施指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色彩控制范围、推荐方案和可选方案进行说明(图8)。

(三)实施过程管控

图6 色彩协调小组构成及职责分工

图7 建筑色彩选择流程

城市色彩规划的实施环节是色彩规划要求贯彻执行的最后一步,也是色彩规划最终展现出效果的关键步骤,从大部分城市建成区的色彩更新实施情况来看,存在实施主体类别多元、对规划管理要求的理解深浅不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色彩规划管理要求无法全面得到执行,为此,在普陀区的色彩规划执行过程中,设置了方案和施工两个阶段的实施过程管控工作。

1.方案阶段的管控。方案阶段的管控主要包括规划发布、方案咨询和方案审核。在色彩规划和管理要求制定后,组织规划发布会议,将色彩规划的主要原则和执行细则向区政府各相关系统管理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近期项目的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等进行宣传和解释,提出各主体管辖和实施范围内项目设计方案编制的色彩要求。在具体的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后,召开色彩咨询和研讨会,邀请相关管理部门和周边项目的开发、设计方共同讨论地区色彩的协调策略。在项目方案形成成果后,由城市色彩协调小组对方案的色彩运用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图9)。

图8 色彩实施指引(左:高层住宅#中:多层住宅#右:商业建筑)

图9 住区色彩更新方案审核

2.施工阶段的管控。项目建设开展到建筑立面、围墙、屋面及重要小品设施的上色阶段,色彩协调小组的技术团队开展现场沟通和检测工作,主要包括:在施工前向工程团队介绍色彩控制要点并使用分光测色仪对色彩小样进行效果确认;在施工完成后对项目的整体效果、周边协调情况以及公众满意度等信息进行整理;对于色彩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技术团队需帮助实施单位制定整改方案。

五、思考与讨论

(一)色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城市色彩缺少整体控制,建筑、地块各自为阵,往往会造成总体色彩形象的杂乱,而大面积城区过于强调色调统一甚至用色一致又容易使城市失去多样性和趣味性,如何在整体协调和丰富多样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一直是城市色彩规划和控制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总体上,两者可以说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在具体情况下,色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平衡至少受到三个维度的影响:

1.地区开发程度。一般情况下,地区的建成度越高,在色彩规划和控制中越需要重点关注统一性与协调性。一方面,高度建成区色彩杂乱不协调的问题已经形成,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是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改变城市色彩的手段是更新式、补救式和渐进式的,不可能快速、大量地对现状色彩进行改变和优化。因此,由于在色彩管控中对多样性考虑不足而导致城市色彩单调无趣的风险非常低。在上海普陀区这样的高度建成区的色彩规划中,色彩主题的确定、整体协调原则的建立和现状色彩逐步调整统一的实施路径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控制范围面积。对于面积小的地区而言,即使大量采用完全一致的色彩也不会给人单调乏味的感受;而大面积城区、长距离街景的色彩缺乏变化则会显得沉闷无趣。因此,地区色彩控制涉及的范围越大,越需要加强对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考虑。需要更新的大面积建成区,还涉及内部不同部分在色彩基础、功能、新旧、区位方面的差异,色彩多样性的控制需要结合这些差异,按照不同的片区、界面和节点进行不同方式的管控。

3.古典和现代氛围。一般而言,传统、古典建筑为主的地区更倾向于色彩厚重而统一,而现代气息浓厚的地区则倾向于色彩活泼而丰富,这也更符合人们的认知经验和心理预期。因此,基于城市更新的建成区色彩规划的工作思路宜强化而不是削弱这一特征。以上海普陀区色彩规划为例:对真如古寺周边这样具有鲜明传统中式元素的地区的色彩控制以低彩度的灰黑色系为主,并严格控制高彩度辅助色、点缀色;对于以现代风格为主的长风商务区则提供了中明度的暖色系、明亮的浅色系、低明彩的蓝黑色系等多种选择,并鼓励以组团或园区为单位形成自己的色彩特点。

(二)色彩控制的刚性与弹性

色彩品质的高低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于任何城市而言,都不存在色彩的“最优解”。需要明确的是,色彩规划是确保城市整体色彩风貌不低于某一底线的管理措施,而不是追求城市色彩如何更美的设计手段。事实上,要让城市中出现引人注目的高色彩品质项目,反而需要色彩规划和管理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给具体项目的设计创意留出空间。因此,色彩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刚性要求和弹性要求的合理组合能够给城市的高品质色彩风貌提供优质的生长土壤。

从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对城市界面的色彩控制通常应比地块内部更严格,改造更新类项目的色彩控制应比新建项目更具体,城市重点片区、历史风貌片区的色彩控制应比一般片区更具刚性。但对于城市中关注度最高的地标性节点,则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控制要求,允许有一定程度的色彩突破,最终通过单独的色彩设计和专家咨询、专项评审的方式确定地标节点的色彩使用。

(三)环境对色彩感知的影响

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受到环境非常显著的影响,在不同面积、材质、光照情况、环境色、观察角度等条件下,色彩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编制色彩规划一方面要熟悉色彩在不同场景下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视色彩实施现场的观察、比对和校验,对于材质特殊、大面积无变化、被植物遮挡严重、常年处于阴影下等特殊条件下的建筑立面,要特别关注其最终的色彩效果,对于不符合预期效果的,应及时调整。

(四)跨部门的协调与管理

城市色彩规划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制定,但其实施和管理则是跨越多个系统的复杂工作,建成区的色彩更新更会涉及地块主体的利益,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立面改造也会涉及多个部门和主体之间的协调管理和分工协作(图11)。只有对色彩管理和实施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厘清各类工作的牵头方、责任方、审批方、实施方和配合方,才能够制定既“高瞻远瞩”又“接地气”的色彩规划和管理要求,避免规划要求看似系统、科学却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执行的尴尬。

六、结语

图11 建筑立面色彩更新中的多部门协作

城市更新背景下,建成区和新建项目的色彩管控有许多不同之处,其核心差异在于前者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补和优化,这就要求对现状的色彩基础、空间使用、利益权属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价。此外,与新建项目开发主体的专业度、成熟度不同,色彩更新中大量“修补”工作的实施主体是街镇、社区、施工队,色彩管理要求常常要直接传达到最基层,这也对色彩规划在科学性、工程性、经济性和可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普陀区是超大面积的高度建成区,作为城市更新主导的色彩规划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普陀区的色彩规划虽然已经编制完成,但漫长的色彩更新过程却还刚刚开始,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为全国同类建成区提供些许借鉴,从色彩的维度逐步改变 “千城一面”的现状,提升我国城市的形象和魅力。

注释

① 规划对色彩的量化采用孟塞尔体系,用色相(H)、饱和度(S)和明度(V)三个维度的数值来对色彩进行定量描述。

猜你喜欢
建成区普陀区管控
多源数据协同下的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进展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POI和植被修正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提取建成区的研究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