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航海类专业本科生就业观的思考

2020-06-21 08:10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军事化海员学生家长

(武汉理工大学 航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2019-06,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8 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1]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 年年底,中国共有注册船员1 575 234 人,位居世界第一,同比增加6.2%,其中,中国共有注册国际航行海船船员545 877 人,同比增长4.1%。近几年,虽然中国的注册船员与注册国际航行海船船员不断增加,但持有有效海员证的船员数量和持有有效国际航行海船适任证书的船员数量却以更大的比例不断下降。

近些年,航运企业用人单位反映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上船工作后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并且越来越多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上船工作。根据航海类院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的数据,2010—2014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时上船工作的占55%~65%并呈下降趋势,毕业2 年后仍在船上工作的占40%~55%,而毕业5 年后仍在船上工作的占30%~40%,同样伴有下降趋势[2];专科生则略高一些。总之,航海类专业学生选择海上就业的比例越来越小,选择海员为终身职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鉴于以上情况,本项目组选择目前武汉理工大学航海类专业在校本科生对海员职业的认识,以及毕业后是否上船的意愿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在2019 级(大一)到2016 级(大四)航海类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在每个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航海技术每个年级大约230 人,轮机工程每个年级大约320 人)。

项目小组成员经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了调查内容,涵盖对海员职业的认识和毕业后上船的意愿及其原因,包括高考时报考航海类专业的原因、父母是否支持上船工作、对海员职业发展模式的了解、对半军事化管理的评价、对教学和航行实习的评价、当前的职业追求、毕业后是否愿意上船工作、对智能航海下新工科航运人才的认识。

2 问卷数据分析

2.1 各年级学生毕业后愿意在船上工作的情况

武汉理工大学航海类专业2019 级(大一)到2016 级(大四)学生毕业后愿意到远洋船上工作的占比(即每一年级毕业后愿意上船工作的学生人数占对应年级获取有效问卷总人数的比例)如图1 所示。

图1 2019 级到2016 级学生毕业后愿意上船工作占比变化趋势

统计显示,航海类专业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愿意上船工作的占比逐渐升高,但仍然低于毕业时实际到船上工作的占比。

2.2 各年级学生家长支持毕业后到船上工作的情况

航海类专业大一到大四学生家长支持学生毕业后到远洋船上工作的占比如图2 所示。

从统计结果看,可以明显得出大部分父母都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将来上船工作,即使在大学不同阶段这一数据波动也不明显。

图2 2019 级到2016 级学生家长支持学生毕业后上船工作占比的变化趋势

2.3 愿意到远洋船上工作学生的学习总体情况

对愿意到远洋船上工作的学生按绩点进行排序,如图3所示。

图3 愿意上船工作的同学绩点分布情况的总体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愿意上船工作的学生绩点排名大部分集中在100 名后,在50~100 名之间愿意上船的学生逐渐减少,然而绩点排名在50 名之前的学生极少有愿意上船工作的。

2.4 对半军事化管理主观评价的总体情况

航海类专业大一到大四学生对半军事化管理主观评价的总体情况如图4 所示。

图4 2019 级到2016 级学生对半军事化管理评分均值的总体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航海类专业学生对半军事化管理总体评价较高,其中,低年级学生对半军事化管理主观评价较高,客观原因是在学生低年级时学院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早操、宿舍内务和统一着装等管理较严格,并在大一暑假时学生必须参与严格的四小证培训;高年级学生对半军事化管理的主观评价较低,客观原因是当步入高年级后,学生学业逐渐繁忙,学院在半军事化管理方面对学生要求有所放松。

3 存在问题分析

3.1 航海教育方面

由于航海类专业是提前批专业,是国家重点需要的,各大航海类院校对高考考生招生时,在分数线方面有很大的政策优惠,例如中国四大航海院校、大连海事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航海类专业近些年录取高考考生分数的平均分仅高于当年本科一批分数线30 分左右,上海海事大学和集美大学的航海类专业近些年录取高考考生分数的平均分甚至低于当年本科一批分数线。在访谈中得知许多学生在报考前甚至对航海类专业一无所知,但因名校情结就报考了航海类专业,导致大学4 年仅仅为拿到名校的第一学历,进而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或考研的跳板,立志从事航海事业的学生少之又少。

航海类院校对学生在海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方面培养不足。航海类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半军事化管理,几十年以来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使航海类专业学生养成海员应有的纪律与作风,树立了远大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责任,是培养一个合格航海人才不可缺少的方法与途径。但根据问卷和访谈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新时代半军事化管理的成效减弱,学生反映学院对半军事化管理的力度不足,再加上部分学生本身不愿意上船工作,新时代半军事化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这造成学生在校期间未树立良好的就业观,相比较海上工作艰苦环境,更倾向于陆地上相对安稳的职业。

航海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航海类专业学生对船舶仪器与操纵的理性认识与实践经验是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根据访谈中学生对航行实习的反映,部分学生在航行实习后仍对海员工作没有足够的实践体验,对海员职业没有充分的理性认识,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航行实习只是为了混时间,从而满足毕业要求。

海员职业富有风险性,每时每刻都要面临不同的挑战,所以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每个海员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课,但根据愿意上船工作的同学绩点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同学对专业课学习并不上心,认为上船工作就没必要把成绩学好,单单以通过考试为目标,进取心不足,学风较差。

一直以来,传统航海类院校为航海类专业制定的培养计划主要围绕着如何让学生获得海员适任证书;而新时代航运业发展对海员素质和能力各方面要求大大提升[4],船舶不断智能化,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在船舶上已经改变了传统船舶的操纵方式,传统的航海教育模式将难以迎接智能航海的到来。

3.2 家庭方面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比例增大,父母往往对子女有比较高的期待,父母在当代大学生择业方面起着主要引导作用。根据数据,大部分父母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将来上船工作,究其原因为海员职业的社会地位日益下降。西方国家经历过的大航海时代为其奠定了航海文化根基,中国社会对航海文化的认识薄弱,再加上社会对海员职业和航运业的发展正面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社会大众对海员职业的曲解,片面地了解海员职业。

3.3 社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然而与国际接轨的海员职业收入却增长缓慢,海陆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指出全面薪酬包括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海员的职业特性是风险高、幸福感低,属于内在薪酬极低的职业,如果无法在货币性薪酬上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就无法体现海员高风险的职业特性。

4 改善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观的对策

综上各种问题及原因,要解决新时代航海类专业学生不愿意到远洋船上工作比例上升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院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与良性互动,最终为航海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1 院校层面

4.1.1 实施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船舶不断智能化,海员职业将面临转型发展,新时代航海类专业学生应是同时掌握航海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复合型人才[5]。这不仅为智能航海的到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将有更多的就业选择以及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建议航海类院校根据航运界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加快实施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1.2 加大日常教学和航行实习的监控力度

学生整体的学习风气最直接表现在教学课堂的出勤率和抬头率。人工智能的到来,为监控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学校应加大智慧教室的建设力度,对学生出勤率和课堂表现进行严格监督,对航行实习加设严格监督和科学评价体系。

4.1.3 加大半军事化管理力度

学院应与海事主管机关联合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加强半军事化的管理,培养学生树立应有的海员精神与素养。另外,院校应建立一系列激励政策,积极引导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海员职业。

4.2 家庭层面

4.2.1 搭建专门面向学生家长群体的公众号

由于社会对航运业宣传的片面性和学生家长接触海员职业的局限性,所以,在学生家长全面认识航海类专业上,学院应建立平台让学生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定期推送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促使家长正式看待并接受航海类专业。

4.2.2 加强学院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院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尊重学生的决定和主观意愿,在择业方面学生的选择权应占主导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在家庭实际情况及家庭期望和自己的能力及意愿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6],这样在满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的同时,也更大程度上允许学生寻找自己热爱的行业。

4.3 政府层面

4.3.1 加强弘扬航海文化和航海工匠精神

要奠定社会的航海文化基础,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弘扬和建设航海文化。借助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加大力度弘扬新时代船员的工匠精神,提高船员在社会上的地位。

4.3.2 加大国家政策优惠以提高船员福利待遇

国家层面应重视并提高船员的福利待遇,需要制订与海员有关的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保障,例如减免海员个人所得税,为海员及其家属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在户籍与子女入学方面给予优待[7],鼓励航运公司提高船员福利待遇。

5 结语

本文结合对航海类专业本科生的调研结果,分析结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政府部门、航海类院校和学生家庭三个层面,提出改善新时代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观的对策,引导航海类专业学生更好地为国家海上安全和航运经济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军事化海员学生家长
The old seaman
盼 望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海事知识小学堂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高管薪酬行业居首 业绩平平员工流失 “军事化”长城汽车距真正大企业尚远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