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2020-06-22 13:05孟颖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授课本剧习惯

孟颖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这是课程标准一贯倡导的教育思想。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正视学生阅读习惯现实,针对学生阅读实际作出科学设计,以提升阅读教学适合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教师重视教法研究和学法传授,都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重要的助力支持。

一、預习任务设置,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教师为学生布设具体的预习任务,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阅读压力,让学生在自觉完成阅读任务基础上建立阅读兴趣。教材内容多大多具有故事性,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阅读认同感。预习任务可以是识字,也可以是诵读,还可以是梳理和读写,教师要注意对预习任务呈现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以提升学生参与兴趣。

为学生设计预习阅读任务时,教师要有观照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力实际,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预习阶段。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冀中地道战》,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预习任务:展开梳理性阅读,归结文本主要情节和内容,用精炼的语言进行归结。学生开始了预习操作,很快就完成了阅读归结。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给出比较完善的阅读梳理。“第一部分讲述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和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地道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冀中人民无穷的智慧”。教师对学生阅读归结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预习情况,顺利启动教学环节,推进教学程序持续展开。

教师为学生布设预习任务,其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意识,通过对预习任务的检查,让学生能够自觉展开文本阅读。学生对战争体裁内容有浓厚阅读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利用预习任务展开阅读调度,能够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在自行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文本认知。

二、诵读方法传授,促使学生自觉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内容,可以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自然建立阅读认知基础。特别是在诵读训练环节,教师要注意为学生传授一些学法,让学生自然进入诵读学习环节,建立阅读主动性。语气、语调、语速、强度、节奏、停顿等,都属于诵读技巧方法范畴,针对学生诵读实际作出理性判断,为学生配设适宜的诵读训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诵读能力。

学生有一定诵读经验积累,教师在学法传授时,需要对学生诵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到位调查,以便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借助教师学法传授展开有效诵读训练,以提升学习效率,提升阅读自觉性。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这篇课文写的两种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人物情结都比较鲜明,诵读时,需要从人物角度展开思考。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展示,并给出具体的指导:父母的教育角度不同,但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在诵读相关内容时,需要充分理解人物内心。学生模仿教师诵读,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为激活学生参与诵读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诵读展示活动:在小组内展示诵读,评选出小组诵读代表。学生听说有比赛,都能够自觉行动起来。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诵读学习任务,并做示范展示,都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情境,带领学生顺利地进入诵读学习环节。在诵读方法传授方面,教师主要从人物内心展开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多感觉,自然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和兴趣,自主阅读习惯也会逐渐建立。

三、演绎活动设计,促使学生体验阅读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演绎活动中形成有形阅读认知。教材中有大量故事性的文本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适合展开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创编课本剧要对人物台词、动作、表情展开对应设计,这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学生需要深入研究文本内容,对文本情节展开深度发掘,这样才能形成有形认知。

《将相和》由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教师在阅读设计时,为学生投放了演绎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故事,展开课本剧创编演绎操作。由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分配角色,进行彩排训练,准备参加课堂展示活动。任务下达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课本剧创编互动交流活动。在学生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之中,对课本剧创编进程进行监管,对学生遇到的一些困难给出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训练。经过一番准备,课堂演绎活动顺利推开,教师组织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进行互评,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学生在课堂演绎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对文本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演绎活动,成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小学生对课堂演绎有特殊参与兴趣,不管是参与演出,还是普通的观众,都会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力。学生对演绎活动的期待越高,说明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感情越深,自主阅读学习的内驱动力就会越强。

四、语言鉴赏操作,促使学生深入阅读

语言鉴赏是阅读的核心任务,教师要有方法传授意识,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学科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提升,让学生自然建立语言感悟,并在深入阅读中形成学习情结,这对有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有重要助力支持。学生阅读有选择性,其致因是对文本的认同度决定的,通过语言鉴赏,学生更多地看到了“门道”,自然会对文本有更多倾向性,展开自觉阅读是自然结果。

《四季之美》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借助景色描写,传递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教师在语言鉴赏操作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了更多方法: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挑选最喜欢的描写片段,从语言鉴赏角度说说喜欢的原因。在鉴赏时,要注意从句式、主题、情感、结构等角度展开思考,以提升语言鉴赏品质。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很快就找到一些经典片段,并自发展开阅读鉴赏。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并展开鉴赏操作:这段话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作者从黎明角度写起,用红日彩云展示春天的魅力。特别是运用了“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红紫红紫”等叠词,写出春天的娇媚。也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学生的鉴赏是:秋色应该是金黄的,代表着丰收,可作者却只是抓住鸟儿归巢这个环节来展示,给人的感觉带有生活气息。

教师为学生布设鉴赏任务,学生都能够从自身角度展开思考,并在个性鉴赏中形成学科认知。学生对文本的钟情程度越高,介入阅读的情绪就越浓,自然能够自觉建立阅读情结,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肩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任,特别是阅读习惯培养,关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教师要有观照意识,针对学生阅读基础和学习兴趣取向,让学生能够获得丰富阅读信息,在阅读体验感知中成长阅读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工业园白集小学(221137)

猜你喜欢
传授课本剧习惯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习惯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上课好习惯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传授技艺
好习惯
谈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
我的十年教学之路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