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力新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24 09:43温世斌殷丽娟尤玉娟郭百海闫贵国李伟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司汀黛力新甲磺酸

温世斌,殷丽娟*,尤玉娟,郭百海,闫贵国,章 睿,梁 鹏,李伟海,王 霏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头晕是就诊于内科、神经内科及精神科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研究表明,临床上15%~20%的头晕为心因性头晕[1]。Kelm Z等认为:维持一种考虑心理社会因素的整体疗法,可以极大地使患有慢性心因性头晕的患者受益[2]。心因性头晕一般时间在3个月以上,主要为非旋转性的头晕或不稳感,少数为模糊的或非真性眩晕感,无眼震,无器质性疾病[3]。目前关于心因性头晕的研究,国内外相关的临床及文献报道均较少。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戚晓昆等根据临床症候特点及治疗转归分为3个类型:焦虑-抑郁状态型;转换性障碍型;躁狂状态型[1]。而其中尤以焦虑-抑郁状态型居多[1]。本实验重点观察黛力新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5月30日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心因性头晕焦虑-抑郁状态型的患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 0 0 例,女11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3±8.5)岁;病程3月~8年,平均(2.6±0.6)年。根据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甲磺酸倍他司汀组(简称倍他司汀组),黛力新组和倍他司汀联合黛力新组(简称联合用药组),每组70例。

所有入组的患者均有头晕和伴随躯体化症状,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心、脑等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支气管哮喘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4];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恶性头晕、后循环缺血、药物源性头晕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头晕[5];2周内服用相关精神类药物者。

三组患者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情况对结果无干扰(P>0.05),具有可比性。倍他司汀组和黛力新组均有3例病例脱失,联合用药组有2例病例脱失。

1.2 治疗方法

倍他司汀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2 mg(2片),3次/日,服用2月。黛力新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又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早晨和中午各一片,服用2月。联合用药组将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黛力新按以上方法同时服用2月。

1.3 指标检测及方法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借鉴疼痛评估量表自行拟定头晕评估量表,用数字0-10代表患者不同程度的头晕,0为无头晕,10为重度头晕。询问患者头晕的严重程度,让头晕患者根据自己主观的头晕感受在0~10之间写出一个最能代表自己头晕程度的数字。头晕程度分级标准为:0(无头晕);1~3(轻度头晕);4~6(中度头晕);7~10(重度头晕)。

于治疗前、治疗2周、1月、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头晕评估量表评分。

另外,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1月、2月对所有患者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

1.4 疗效评价

(1)头晕症状改善情况:使用头晕评估量表评定。

(2)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月、2月分别做评分比较,以判定疗效。

痊愈:治疗后头晕评估量表、HAMD和HAMA减分率≥75%,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头晕评估量表、HAMD和HAMA减分率区间50~74%,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治疗后头晕评估量表、H A M D 和H A M A 减分率区间25~49%,部分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头晕评估量表、HAMD和HAMA减分率<25%,症状大部分无改善。

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例数)/完成病例数×100%。

减分率=(治疗前分-治疗后分)/治疗前分×100%。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

联合用药组及黛力新组的总有效与倍他司汀组比较均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黛力新组比较,总有效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头晕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联合用药组的头晕评估量表评分与倍他司汀组、黛力新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的头晕评分量表评分改善较倍他司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的HAMA量表评分比较

联合用药组较倍他司汀组在治疗1月及2月后HAMA量表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黛力新组HAMA量表评分较倍他司汀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三组患者的HAMD量表评分比较

联合用药组较倍他司汀组在治疗1月及2月后HAMD量表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黛力新组HAMD量表评分较倍他司汀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三组患者头晕评估量表评分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头晕评估量表评分比较(±s)

注:与倍他司汀组比较,*P<0.05,t=10.285,▲P<0.05,t=2.804;与黛力新组比较,△P<0.05,t=2.02

组别 NRS评分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1月 治疗2月倍他司汀组 评分(分) 8.2±1.5 6.7±1.1 6.1±1.0 4.8±1.4黛力新组 评分(分) 7.9±1.7 6.2±1.0 5.6±0.9 3.9±1.2▲联合用药组 评分(分) 8.0±1.6 5.1±1.1 4.8±1.2 2.2±0.5*△

表3 三组患者的HAMA量表评分对比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的HAMA量表评分对比比较(±s)

注:与倍他司汀组比较,*P<0.05,t=8.17,▲P<0.05,t=5.20

组别 量表评分(HAMA)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1月 治疗2月倍他司汀组 评分(分) 16.71±4.34 16.11±4.07 15.47±3.84 14.82±3.90黛力新组 评分(分) 17.27±4.10 13.87±3.45 12.13±3.05 10.25±3.32▲联合用药组 评分(分) 17.43±4.31 12.59±3.12 10.61±2.87 8.43±2.42*

表4 三组患者的HAMD量表评分对比比较(±s)

表4 三组患者的HAMD量表评分对比比较(±s)

注:与倍他司汀组比较,*P<0.05,t=7.666,▲P<0.05,t=3.783

组别 量表评分(HAMD)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1月 治疗2月倍他司汀组 评分(分) 19.87±4.90 18.83±5.10 18.23±4.17 17.45±5.24黛力新组 评分(分) 19.54±5.13 17.79±5.20 15.23±4.20 12.63±5.10▲联合用药组 评分(分) 20.10±4.80 16.79±5.20 14.62±4.11 9.43±3.20*

3 讨 论

Bösner等学者认为:眩晕是咨询全科医生的常见原因,并且存在广泛的潜在病因,其中心因性头晕约占1.8%~21.6%[6]。焦虑-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以中年女性居多[7],常为焦虑内向人格[8],慢性病程,部分有明确的诱因[4]。除头晕外,常有多个伴随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周身不适、睡眠障碍、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担心或烦恼、淡漠、无价值感等[9]。症状时好时坏,反反复复,症状可能会在注意力转移于其他事情时改善。患者常对自身症状过分焦虑,并希望引起亲属的关注和关心。常伴有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或)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增高。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为临床治疗头晕的经典药物,已长期运用于临床中被神经科医生广泛熟知。根据个人经验,其对于心因性头晕的治疗效果了了难明,是否只是起到心理安慰剂的作用?而黛力新可以增加突触间隙NE、DA、5-HT经递质的含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很好的抗焦虑和抑郁作用[10]。本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黛力新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临床疗效显著。

本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及黛力新组的总有效与倍他司汀组比较有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黛力新组比较,总有效无明显差别((P>0.05)。黛力新组在总有效、头晕评估量表评分及HAMA、HAMD评分的改善方面,较倍他司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用黛力新及黛力新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有良好效果。联合用药组的头晕评估量表评分和黛力新组、倍他司汀组比较均占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黛力新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临床疗效更显著。

在本实验实施过程中发现,少数患者服用黛力新后撤药困难,停药后症状易反复。本研究仅对焦虑一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进行临床观察,以后应逐渐开展对另外两种类型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单用黛力新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型心因性头晕有效,但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黛力新对其治疗起效快,临床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患者依存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司汀黛力新甲磺酸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烷基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