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方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0-06-24 09:43王洪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阳上亢钩藤天麻

王洪菊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中医院,吉林 白山 1345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多发高血压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因为机体循环动脉压提高所引起的。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高血压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并以上升趋势呈现出来[1]。中医范围内,较为常见的一种证型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类型疾病患病率越高,再加之机体改变,未合理饮食等,进而诱发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疾病。此类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动脉压提高。该病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也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次实验就本院接收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采取天麻钩藤汤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下是具体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8 0 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均为本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接收,根据先后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 0)中,有2 7 例男患,1 3 例女患;年龄45岁~68岁,均值(62.51±3.12)岁;研究组(n=4 0)中,有2 4 例男患,1 6 例女患;年龄4 2岁~66岁,均值(62.38±3.02)岁;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32026198;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10 s),10 mg每次,2次每日;早晚各一次。

研究组: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如下:茯苓10 g,天麻15 g,夜交藤15 g,钩藤15 g,桑寄生15 g,益母草10 g,杜仲10 g,石决明15 g,川牛膝15 g,山栀子10 g,黄芩10 g。①眩晕明显者:添加牡蛎和羚羊角;②旺盛肝火,面赤口苦,易怒心烦者:添加夏枯草和龙胆草;③兼见阴虚证者:添加枸杞子、生地及何首乌。上述药物温水煎制,取汁300 ml,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日1剂。两组均接受为期12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每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准确分析、处理本次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检验值为t值;两组比较检验值为P,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 结 果

治疗前,在SBP及DBP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如下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s,mmHg)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s,mmHg)

分组 SBP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157.64±14.32 141.23±12.15 98.32±8.54 85.36±5.29研究组156.95±14.28 116.25±10.64 97.94±8.41 78.45±6.32 t 0.216 9.782 0.201 5.303 P 0.829 0.000 0.842 0.000

3 讨 论

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基于此,人们饮食发生了变化,高血压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以上升趋势呈现出来,而且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高血压疾病是因为机体循环动脉压提高,致使全身动脉受损,有些甚至对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造成损伤。单一的高血压往往无显著病症,但是部分则会损伤脑、肾、心,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有些严重者则会死亡,所以,需要及早预防、检测高血压。

中医将高血压归于“眩晕”的范围内,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不合理、体质偏盛、情志不畅等造成机体内部风火内生、痰瘀胶结等造成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进而产生诸多临床病症,包括面红耳赤、眩晕、脾气暴躁、头痛及耳鸣等。治疗过程中,通过平肝潜阳原则治疗,所以予以患者天麻钩藤汤治疗。天麻钩藤汤具有通络祛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等作用。其中,川牛膝及益母草具有利水活血、平降肝阳、滋阴补肾功效;茯苓、夜交藤具有安神、宁心功效;将所有药物联合在一起,可达到活血清热、息风平肝效果。

总而言之,将天麻钩藤汤应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并采纳。

猜你喜欢
阳上亢钩藤天麻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高血压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候分型中的研究价值
华钩藤研究综述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