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分析

2020-06-24 09:43胡晓丁张巧巧景卫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利嗪左西组胺

胡晓丁,段 瑞,张巧巧,景卫霞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山西 长治 046000)

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疾病之一,该病无原发皮损,与此同时,伴有搔抓欲望的不愉快,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现阶段,皮肤瘙痒已经发展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往往通过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近些年来,在瘙痒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中西医结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2]。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皮肤瘙痒症患者采取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3 0 0 例皮肤瘙痒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150)中,男患与女患分别有80例和70例;年龄36岁~81岁,均值(53.54±10.54)岁;患病时间4个月~12个月,平均患病时间(6.31±2.09)个月;研究组(n=150)中,男患与女患分别有85例和65例;年龄39岁~80岁,均值(52.98±10.48)岁;患病时间5个月~11个月,平均患病时间(6.27±2.13)个月,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包括患病时间、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与临床皮肤瘙痒症诊断标准相符;②可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③签署研究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心理异常者;②存在肾脏、心脏及肝脏器官功能不全者;③治疗前7日服用过抗组胺类药物;④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因为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 0 0 6 0 1 8 3;生产厂家: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g*12 s),10 mg每次,1次每日。

1.2.2 研究组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与对照组相同,雷公藤多苷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422;生产厂家: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100 s),20 mg每次,3次每日。两组均接受为期3周的治疗,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1.3 观察指标

统计各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瘙痒相关指标。疗效判定:①瘙痒病症全部消失,继发性皮损消退显著,疗效率超过95%,即治愈;②瘙痒减轻显著,继发性皮损改善明显,疗效率在70%~95%间,即显效;③瘙痒病症基本改善,疗效率在30%~70%间,即有效;④相比于治疗前,瘙痒及其他病症未改变,即无效。(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瘙痒有关指标包括瘙痒持续时间、瘙痒发生频率及瘙痒程度[3]。瘙痒程度:无瘙痒,即0分;偶尔存在瘙痒,未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即5分;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对睡眠造成影响,即10分;瘙痒显著,对工作及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即15分。瘙痒持续时间:无瘙痒为0分;每次持续数分数,持续时间低于30分钟,即5分;发作时间在0.5~1.0小时,即10分;瘙痒频繁,每日超过5次,即15分;瘙痒频率:无瘙痒即0分;偶尔存在瘙痒,每日1~2次,即5分;短暂性瘙痒,每日3~5次,即10分;瘙痒频繁,每日超过5次,即15分。继发性皮损:无继发皮损即0分;皮肤脱屑、干燥即5分;皮肤抓痕存在血痂即10分;皮肤粗糙肥厚,呈现苔藓样变即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本次研究数据准确分析、 处理,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和率(%);检验值分别是t值和x2,两组比较检验值为P,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瘙痒有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瘙痒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均对治疗耐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中,8例出现嗜睡、头晕、口干,1例转氨酶(ALT、AST)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研究组中,5例出现嗜睡、头晕、口干,2例转氨酶(ALT、AST)增高,1例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瘙痒有关指标(±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瘙痒有关指标(±s)

分组 n 持续时间(min) 发生频率(%) 瘙痒程度(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50 9.52±3.89 6.08±2.01 10.59±5.17 6.91±4.53 9.98±2.91 6.49±3.79研究组 150 9.47±3.92 3.18±2.49 10.63±2.21 4.23±3.35 10.12±5.03 2.67±2.89 t 0.111 11.099 0.087 5.826 0.295 9.816 P 0.912 0.000 0.931 0.000 0.768 0.000

3 讨 论

瘙痒症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而造成瘙痒症较为常见的一种介质是组胺,除此之外,还包括非组胺因素,例如皮肤屏障受损、神经精神因素、介质、离子水平及激素等,介质包括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阿片肽及其受体、神经肽等[4],现阶段,关于皮肤瘙痒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因为致痒介质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大部分介质造成的瘙痒详细机制相对模糊,单一的西药制剂通常仅可以通过单一的路径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极易复发,需要为皮肤瘙痒症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左西替利嗪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抗组胺药物,其成分以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活性成分为主,在组胺H1受体亲和力方面,左西替利嗪是其2倍,生物利用度超过77%,血浆蛋白结合率是91%[5],该药物是慢性瘙痒管理指南中建议采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抗炎效果明显,且使用范围广。但是,因为西医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内服药物联合使用,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极易复发[6]。

雷公藤属于中药药物,其抗炎效果及免疫调节效果显著,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中,在皮炎湿疹类、银屑病、结缔组织、痤疮等疾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对瘙痒症状的控制疗效显著[7]。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是90.00%和73.33%,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雷公藤多苷片与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有助于患者临床病症减轻,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瘙痒持续时间、瘙痒发生频率及瘙痒程度评分方面,治疗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通过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可减轻患者瘙痒病症,减少持续时间。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5.33%,对照组是6.0 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雷公藤多苷片与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应用于皮肤瘙痒症治疗中,在瘙痒病症减轻的同时,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但是,雷公藤多苷作为粗提取物,对其药理学性质的认知上仍存在很多局限,注意疗程及副作用,且后期应逐渐减量并停用。

猜你喜欢
利嗪左西组胺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冠心病所致心衰的临床疗效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有关物质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左西孟旦治疗的临床疗效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左西孟旦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左西替利嗪和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
HPLC法测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的含量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